王尔德曾说:“童话不是为儿童而写,是为十八到八十岁之间孩童般的人所写。”
小时候读童话故事,看到的是正义战胜邪恶以及大团圆结局。
长大成人之后,再看则多了一些关于人生真相的沉重。
(配图选自《小王子》)
造成这种认知的改变,一是我们长大了看世界的方式开始变得复杂与多元,读故事时用的不再是之前的二元对立的善恶观;二是很多童话其实在更深的层面含有不少“细思极恐”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一下那些让人在不同人生阶段读出不同感悟的童话故事。(配图选自《唐老鸭》)
1、《魔方大厦》(
配图选自《魔方大厦》)
谈到《魔方大厦》,凡是在小时候观看过它的孩子,都无一例外的认为它是童年的阴影。
我们来感受一下它的画风。
(配图选自《魔方大厦》)
(配图选自《魔方大厦》)
极度暗的色调、配上诡异的音乐以及各种怪异画面。在这种氛围下很轻易地唤起小盆友恐惧的心理。
(配图选自《魔方大厦》)
《魔方大厦》讲述了六年级小学生莱克受到母亲惩罚,他气得那玩具魔方撒气,将魔方怒而掷地,魔方却突然变大,把他带入一个神奇的魔方世界的故事。魔方大厦是由二十六个方国组成的,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故事。小时候只觉得恐怖,长大后随着看待事物方式的转变,才明白其实每个国家都有针对现实讽刺的内容……
(配图选自《魔方大厦》)
星座号上的爸爸都中了金银珠宝的毒,沉睡了过去,孩子们只有拿掉爸爸们手里的财宝,爸爸们才会苏醒。
(配图选自《魔方大厦》)
科洛城时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使人类的存在失去价值和意义;
(配图选自《魔方大厦》)
在玻璃城,被警察追捕的莱克,误打误撞进入了水晶棺材。正面形象的医生面对莱克的呼救,不然没有给予帮助,反而却莫名其妙地大笑起来...
(配图选自《魔方大厦》)
2、《小王子》如果一个故事既能让孩子看得津津有味,也适合大人反复阅读,我想呼声最高的非《小王子》莫属。《小王子》是人类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据说图书销量仅次于《圣经》。
(配图选自《小王子》)
《小王子》讲述了住小行星上的小王子,因为和他深爱的玫瑰闹别扭,从而告别行星开始遨游太空的旅行。他走访了不同的星球,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之后他来到了地球,遇到了一只小狐狸,收获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友谊。
《小王子》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年幼的时候读它只觉得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但当我们融入社会中,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后,在某一刻我们忽然就能和故事的小王子感同身受,继而有了更深的领悟。
(配图选自《小王子》)
《小王子》中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象征意义,比如小王子走访不同星球的过程,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这些人物以及事件都是现实社会中成人世界的典型,而且至今仍具有普遍意义。
爱虚荣的国王,国王希望小王子承认他是星球上长相最俊、头脑最灵的人,但是他的星球上本来就只有他一个人,这正讽刺了虚荣的可笑。
唯利是图的商人,商人住在自己的星球不停地计算星星的数量,不停的想拥有更多的星星。但是他没有想过占有星星后能对星星做些什么,这一形象象征了人性的贪婪。
还有盲目的点灯人、荒唐的酒鬼和教条的地理学家。这些人构成了成人世界的浮世绘,讽刺了那些在成人世界里迷失的人。
(配图选自《小王子》)
《小王子》里有很多智慧的语言,初读不以为意,多年后重温会发现它能帮助我们看清生命和生活。
如:
“我本应根据她的行动,而不是她的言语来判断她......我本应猜出她那小花招儿后面的温情来。”告诉我们:看一个人的品质应根据其行动而不是言语。
”我们在沙漠里头感到孤单......我们在人群里也同样感到孤单”告诉我们:孤单是每个人要面对的话题。
”永远要对你所驯养的对象负责,你对你的玫瑰花有责任......”。告诉我们享受一段驯养关系的时候,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告诉我们:仪式感很重要。
“如果我想要蝴蝶来,就得忍受两三只毛毛虫”告诉我们:看得见的美丽总是在看不见的付出之后。
……
这些智慧的言语都通过这部童话展现给我们,幼时读《小王子》以为是童话,读懂《小王子》时已经不再是孩子。
3、《丑小鸭》《丑小鸭》是我们这代人最熟悉不过的励志故事了。它讲述了一只天鹅蛋在鸭群中破壳后,因相貌怪异,让同类鄙弃,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长成了白天鹅的故事。
(配图选自《丑小鸭》)
“只要努力,丑小鸭也可以变成天鹅”这个信念就埋在了年幼的我们心里。
多年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再次读到这个所谓的励志故事。却发现了很多引人深思的地方。比如:丑小鸭之所以变成白天鹅,只是因为它本来就是白天鹅。(配图选自《丑小鸭》)
还有一个情节,丑小鸭被一个老婆婆收养,开始了一段有饭吃有窝住的“安稳生活”。那里有一只职业是下蛋的母鸡,一只职业是逗人开心的猫儿,他们代表着被体制豢养一类人。
但丑小鸭不安于体制内的生活,在衣食无忧和自由之间,他选择了后者。自由的灵魂与身体的温饱该如何抉择?4、《黑猫警长》1984年的《黑猫警长》一经亮相就红遍大江南北。然而,它当年在第五集的结尾,打上“请看下集”后,却再没了音信。
(配图选自《黑猫警长》)
《黑猫警长》是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经典国产动画片,每一个角色,乍看起来是动物,实际却是高度拟人化。黑猫警长作为英雄的化身,在我们心中树立了无可比拟的正义形象。多年以后,我们以成人的角度,将它翻出来重看。会发现很多细思极恐的细节。
(配图选自《黑猫警长》)
第一集里,搬仓鼠走投无路,挟持了人质,以威胁警方。黑猫警长全然不顾威胁,开木仓射击。
年幼时,可能并不会在意这些细节,只是单纯的看战胜坏人的故事,长大后再回忆起来,就会发现,黑猫警长为了抓捕罪犯,可以全然不顾别人的死活。可以说他只要功绩,不在乎人命。(配图选自《黑猫警长》)
在网上很多网友将《吃丈夫的螳螂》这一段剧情当做自己一辈子都涂抹不掉的“童年阴影”!
(配图选自《黑猫警长》)
母螳螂在新婚当晚将自己丈夫“生吞”进肚子,对这个情节,动画片是这样解释的——为了给生产下一代提供能量,母螳螂必须吃掉公螳螂,给自己补充营养。
(配图选自《黑猫警长》)
我们知道,这是螳螂生物繁衍后代的传统。但是该影片已经将人类的“情感”都加持到这螳螂夫妇的生活之上了,又用大量时间记录了它们从相爱到结婚的过程。
在这里螳螂已经被赋予人的角色了,那么螳螂先生被螳螂太太吃,实际上就相当于人吃人了。最可怕的是,黑猫警长不仅“尊重”这种行为,还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大肆的报道。
5、《海绵宝宝》最受孩子欢迎的动画 真正看懂还需长大《海绵宝宝》是一部经典动画片,它凭借搞笑的剧情让粉丝开怀大笑。《海绵宝宝》讲述了主角海绵宝宝和他的好朋友派大星、邻居章鱼哥、上司蟹老板等人在海洋底下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配图选自《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曾被评为最受欧美小朋友喜爱的动画片。
看到这里你一定以为这不动画片的观众是孩子,事实并不是这样。
据调查显示《海绵宝宝》有一半的观众是成年人。不过,在很多成年人眼中海绵宝宝可不只是一部普通动画片。里面一些细思极恐的故事情节,恐怕只有成年人才能看懂。
(配图选自《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有一集里,海绵宝宝一早起床发现周围的朋友都消失了。
(配图选自《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到处找不到朋友们,于是乎,海绵宝宝开始各种精分,不停歇地模仿着他熟知的朋友、邻居。
(模仿章鱼哥)
(模仿派大星)
(模仿蟹老板)
一个人的状态几乎快把海绵宝宝逼疯。其实当被抛弃的时候,再怎么搞笑、欢腾,都无法弥补内心缺口。
后来,大家回来了,他们告诉海绵宝宝,因为大家觉得海绵宝宝太讨人嫌了,所以大家都抛弃海绵宝宝,一起去过“无海绵宝宝日”了。
海绵宝宝伤心地问好朋友派大星,“你也是吗?”
(配图选自《海绵宝宝》)
派大星大笑着说:“当然啦,这个标志就是大家远离你。”
小时候看到这段剧情真的是很气愤,这怎么是好朋友可以做出来的事情呢?
故事的转折点出现了,当大家提出“无派大星日”后,海绵宝宝和其他人就又欢呼着上车。
而派大星在想跟着上车的那一刻被推下来了,而推他的那只手,恰恰就是海绵宝宝的......
(配图选自《海绵宝宝》)
还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海绵宝宝给大家表演讲笑话,结果讲出来的笑话都不好笑,台下所有鱼都嘲笑他,只有珊迪给了他一个安慰性的微笑,然而台上的海绵宝宝却用珊迪的门牙作为笑料讲给大家,最后表演成功了,大家都在笑,只有珊迪没有。”
(配图选自《海绵宝宝》)
6、莉兹• 克里莫系列作品莉兹• 克里莫的作品你一定在很多地方都见过,莉兹• 克里莫笔下的小动物从狮子、斑马、灰熊、恐龙到兔子。它们生来自带萌脑袋和神逻辑,它们的对话搞笑又治愈。
(配图选自《你今天真好看》)
比如莉兹• 克里莫百万级畅销书《你今天真好看》,这本书收录了莉兹•克里莫150多张逗趣漫画。作者赋予书中的小动物可爱单纯的性格,句句对白戳中神经冷笑点,阅读这些对话在被治愈的同时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的不在于要不要服从大多数,而在于你是否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
给自己定不适合的计划,就像套上了狭小的呼啦圈。
是虫,还是蝶,由你决定。
还有最近在读的一本莉兹• 克里莫的新作,这本书沿袭了莉兹• 克里莫以往图书的暖萌,但结局意外且引人深思。
(配图选自《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后背很痒的小象,想找人帮它挠痒痒。它求助乌龟、鳄鱼、蜗牛、河马、树懒......它们或是因为爱莫能助或是因为不愿意,小象并没有得到帮助。直到后来小刺猬的出现帮助了小象......
(配图选自《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
本以为是一个单纯温暖的小故事,但读过后会发现故事很简单,真相却很残忍。(配图选自《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
就像在很多童话故事一样,年幼的孩子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如:当寻求帮助被拒绝了,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向对的人求助,即有效求助。
(配图选自《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
但是仔细想想其实小象在故事中遇到的每一个动物包括小象自己,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是故事中的任何一个动物,而作品中的动物可能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明哲保审的乌龟
爱莫能助的蜗牛
落井下石的鳄鱼
书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在刺猬帮助小象后,小象一转身把刺猬扔了出去!
(配图选自《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
刺猬的真心相助,却遭到小象的过河拆桥。小象的举动会让很多人惊讶,但惊讶之余,又觉得很熟悉,可以联想到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引发人深思。(配图选自《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
关于《你可以帮我挠挠背吗?》这本书我还听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这本书的译者和作者,对这本书的是否是“暗黑童话”意见有分歧。这本书该如何归类呢?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本书的真相需要我们去发现。
如果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童话,那些童话永远是美好的、励志的、温暖的,就像有一句话说的“少年不懂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当我们长大后,有了不同的经历,重新读起年幼时读过的童话时,会发现很多人生的真相。就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我们从小就倒背如流的诗一样,小时候只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但等到我们长大后离开故土,重新读起这首诗便有了更深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