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乃是东胜神州一灵石,吸日月之精华孕育而生。后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得名孙悟空,学得一身本领。虽然有过大闹天宫的不良记录,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五百余年。但经观音菩萨点化,又被唐僧救出。还是一路保护唐僧完成了西天取经。
就是这样一个生性聪明、忠诚、嫉恶如仇,在民间文化中代表了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形象,却不是吴承恩凭空杜撰出来了。
因为在历史上,悟空是真有其人。吴承恩则是以他为原型,创造了孙悟空形象。僧人悟空在历史上确有被记载
在唐代高僧圆照编撰的《贞元释教录》中,有一篇文章为《悟空入竺记》。里面详细的记载了真实的悟空和尚。这位悟空,俗名车奉朝,年轻时是一名在唐朝军队里服役的将领。
翻查《泾阳县志》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车奉朝自幼习武、艺高胆大,惯使一根三十六斤重的熟铁棍。铁棍在他手中左旋右转、上下翻飞,所向披靡。后来被艺术化的孙悟空形象,也是一身顶级武艺。他的兵器--如意金箍棒,就是根据车奉朝的铁棍改编而来。
作为孙悟空原型的车奉朝 曾是唐朝军队中的武将
车奉朝曾奉命护卫唐朝使团前往西域,所走的路线也是当时僧人赴印度学习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商人、僧侣或使节,都会从唐朝的都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到西域地区。再向西进入费尔干纳盆地,随后选择沿着山路南下。最终,他们都会通过开博尔山口,进入印度河流域。如果有需要,还可以继续南下到恒河流域。
有意思的是,艺术化的孙悟空曾被玉帝招安,在天庭担任弼马温一职。历史上的车奉朝随使团出使西域,不光负责使团的安保工作,也要管理整个使团的马匹。正因如此,他在抵达西域后因马瘟得了传染病,无法与使团一起回国,只能滞留中亚罽宾国。这段经历无疑也在后来启发了早期西游记作者,让孙悟空在天庭的马厩里憋屈了很久。
历史上的车奉朝 也的确有负责过使团马政
罽宾国实际上位于今天的阿富汗东南部地区,在古代属于大印度文化区域的北部边界。著名的开博尔山口就位于其境内。这里也在古典时代,就成为了印度-希腊诸王国中较大的一个。其都城就是今日的巴格拉姆,核心区域也包含了后来更发达的喀布尔。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除了农业收入外也享受着丝绸之路贸易。无论是贵霜帝国时代,还是短暂的萨珊波斯征服时期,当地都被保留了一个小王国体制。在玄奘和车奉朝的两次路过阶段,这里还保留着独立属性。
公元前2-1世纪时就大致成型的 罽宾国
从南北朝到隋唐 罽宾国都保留了独立建制
罽宾国的很多重要部门都可能由僧侣担任。成为国师的三藏法师,就以精通医术而闻名,正是他挽救了车奉朝的生命。经历生死瞬间的车奉朝,终于大彻大悟,决定跟随三藏法师出家修行。在后来的《西游记》中,唐僧的外号也是
“三藏法师”。这显然不是意外与巧合。
其实在伊斯兰时代之前,僧侣在佛教国家中会成为很多部门的负责人。佛教寺庙本身也是社会基层组织的中心,也是商贾跨区域贸易时的临时仓库与落脚点。所以,很多高僧同样也是具备实际学识的能人。
医术高明的三藏法师,不过是那个时代的冰山一角。公元3-4世纪的罽宾国佛像
后来,车奉朝先后在罽宾和天竺礼佛三十多年后。最终,带着释迦摩尼珍贵的佛牙舍利和《回向轮经》、《十力经》等经书回归大唐。唐德宗李适大喜之下,御赐法号悟空,并让他留在长安释经传法。这种传奇的取经经历,显然不会在当时频繁发生。西游记的基本故事架构,不可能拥有其他参考。
当然,随着悟空被元明初的大批剧作家们写入《西游记》,其形象就开始发生180度的重大变化。在结合了同样源自印度的神猴传说后,终于变成家喻户晓的美猴王。但无论如何变化,其基本的事迹与行为框架,都没有超出历史上的车奉朝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