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
他画五女把箫吹笛,虽有4大创意,却不如他画四女拉琴,卖了5368万。
▲吴冠中在写生。
高手PK,不是拼画技。
画技大家都会,就那么回事,就像一个好木匠什么工具都会用,都能用得如鱼得水,熟稔在心。
那拼什么?
▲吴冠中国画作品。
拼创意。创意包括构图美不美,有没有意境;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有故事,有无画外之音,有无特殊寓意?
有,就是另辟蹊径,独具匠心。
要想有创意,就不能循规蹈矩。
▲吴冠中作品。
比如大师吴冠中,他在78岁的时候尝试画过一个“古韵新腔系列”。这种创意,就是经典再造。“从我国古代杰作中提炼、扩展其现代造型因素,亦即用今日的审美观将之译述、再创作”。
当时,吴冠中名气大盛,尤其他花大力气从繁删减,再繁杂纷呈的画面也能变成很简单,甚至只剩下几根线条。
▲吴冠中《周庄》。
他的一幅代表性的作品《周庄》,在保利香港2016年春拍,以2.36亿港元成交。
可见,他的“古韵新腔”绝非俗类。
他的第一幅“古韵新腔”作品《夜宴越千年——歌声远》,源自南唐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南唐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吴冠中根据自己的感受,剪取其中一截,用现代的审美重新赋予五位吹奏的歌女以激情,
以“形色皆动荡,歌声也因之跌宕不绝”,穿越千年到现代。
这幅夜宴演奏图,五个女的,两个在吹笛,三个在吹箫,吴冠中赋予了其四大创意:
▲吴冠中《夜宴越千年——歌声远》。
一、不画五官。整张脸是一团嫣红,就是不见五官。传统的画法,必然是面容俊俏美丽,五官精致,表情丰富,沉醉在演奏之中。吴冠中就是不这么干。
二不画手指。不见把箫吹笛的纤纤玉手,只见手和露出的胸口,与整张脸融为一体。就是你把它们看成手指,根本没法看,看成又肥又短的猪蹄,也不能怪你。
三不画嘴。把箫吹笛,画嘴是最关键的,不是朱唇轻含,也该樱桃小嘴润唇微启。但吴冠中只给了一抹红,五人的嘴和唇全是成了一条线,真不知道让她们怎么吹箫吹笛。
四不画形。你再写意,形似还是需要的,要不然笛不像笛,像两串烤肉串,箫也不像箫,像三根吸管。这让千年名画情以何堪?
尽管整幅画面看上去,两个吹笛在啃吃烤肉串,三个吹箫的在拿吸管喝饮料,但是由于吴冠中的这4大创意,这幅只有67×89厘米的版画,却价值不菲,就连复制品在中安太平2006首届艺术品拍卖会上,也卖了1.32万。
应该够牛了吧!
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同样是绘画大师的陈逸飞,其在绘画造型和技巧等方面,异常扎实、完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陈逸飞。
因为他画过一组音乐题材的肖像系列作品,无论是画美女吹箫吹笛,还是拉大提琴,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而他的创意,却在于自然呈现,几乎看不出其刻意的安排。
▲陈逸飞《夜笛》。
比如,他把吹笛拉琴的人物大胆地置于黑色背景中,这种设置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和优美的音乐搭配在一起,就有了一种延伸感,不再受空间的局限,更自由自在,还带有神秘感。
▲陈逸飞《长笛手》。
其次是绘画创作中融合了中国的美学和西方的绘画技巧,却不留痕迹。
▲陈逸飞《女演奏家》。
最有创意的地方,就是画面上的西方美人,拿着西方乐器在演奏。
这才是他要表达的主题,音乐可以超越地域和人文的界限,让人享受到艺术之美。
▲陈逸飞《大提琴手》。
尤其《弦乐四重奏》这幅作品,画面上音乐家、乐器和乐曲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呼应关系,仿佛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优美的旋律感,给人无穷的想象。
▲陈逸飞《弦乐四重奏》(1986)。
这幅作品在2010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拍出了5368万元人民币,成为当时陈逸飞作品最高拍卖价。
吴冠中的《夜宴越千年——歌声远》和 陈逸飞的《弦乐四重奏》,一个是写意经典,一个是写实油画,看似没法比较,其实它们最大的相同点,都是靠创意赢得认同,体现了艺术的价值。
▲陈逸飞《乐手》。
儿童在我们的印象里总是可爱的,充满朝气的。不过德国女艺术家Loretta Lux镜头下的人像作品中,这些孩子却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感觉,朴实而虚幻,或多或少的又带着孤独的美感。她的人像摄影作品结合了摄影、绘画和后期数码制作,一起来看看吧。
Loretta Lux在自己的作品中,把绘画和摄影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创作时,她先拍摄已选定的儿童模特,然后将这些儿童放置在她所制作的背景当中,有时候为了满足要求,他也会修改一些人物的姿势。当然,在创作时,Loretta Lux保持着德国人惯有的严谨和细致,她会选择过时的衣物(或者自己小孩以前的衣服)给被拍摄的小孩穿,而背景要么是她自己拍摄欧洲的各种风景要么自己亲自绘画的景物或者用数字技术合成。也正是因为如此,她的作品总是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朴实而虚幻,而又有孤独感的美。摄影师的这组摄影作品,试图唤醒人们对儿童群体的关注。
·end·
以上图片文字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志杰,1964年出生于山东莱西,字子杰号闲云居。自幼喜欢书画,自踏入社会工作以來一直坚持业余书法绘画,1988年师从李云德,刘世俊学习,1991年结业于齐鲁书画函授大学。在此期间深得张彦青,张志民,马龙青诸位老师教诲和指导。
刘志杰的绘画没有脱离中国画的本体,也具有文人画的情怀。他的画是在行走中产生的,是在与生活、与自然、与现实的触碰中产生的。正因为如此,他的画才具有历史的时间与空间意义。太行绝壁的奇崛、博大、苍莽、峻峭,塑造了他的笔墨图式与笔墨精神,也塑造了他雄浑、壮美、崇高、坚实的精神魂魄。他是以太行山石为精神意象,来构造他绘画的“理想国”。
其山水画则主要是建立于他对太行山山石的独特审美体悟基础之上的。他向自然索取,向生活索取,他深入太行,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了然于胸。但他并不止于对太行山的具象描摹,而是将其精神化而有更深的哲学因缘,他实际上是借太行之奇诡,表达一种人类与自然最高的哲学本质,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他一生绘画的宗旨是“以石观化”,即通过对太行山石的笔墨表现,来进行其哲学建构,来展现其意义世界。
现为齐鲁书画研究院画师,山东省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员,萊西市书画协会会员,真艺轩书画院副院长、莱西市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主研山水画,沿袭唐宋山水,回归传统,大道至简,精研古法,有自已的画风和特色,形成雅俗共赏之风格,深受社会各界朋友的喜爱。其作品多次获奖,多幅作品被社会各界朋友珍藏。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欣赏这些清雅、恬淡的山水小品,你仿佛感触到了画家的心灵世界,自然地进入到他营造的山水境界,由躁入静、物我两忘。正如唐代白居易《夜琴》里两句诗所言——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绘画作者/青年画家于伯翼)
乱针绣,作为中国的第五大绣的艺术品。奇特的观赏性,使它风格独树一帜。它的发明者杨守玉独具匠心,研究绣发,却不得佳偶。
(一)青梅竹马在一八九六年六月的常州,杨家大院传出女婴的啼哭声,杨守玉出生了。母亲刘氏是当地著名的画家,绘画技艺精湛,出于对于画画的喜爱。她很小就和母亲一起学习创作了。和杨守玉一起学习画画的的是邻居刘海粟,他喊刘氏姑母。家庭住址的临近,对画画有相同的兴趣爱好,是两个人越走越近。
九岁时,杨守玉失去父亲,十四岁时,刘海粟失去母亲。于是他们作为亲戚坐在一起,同样的家庭的残缺,使他们更加惺惺相惜。两个人在朝夕相处之后,日常生活的陪伴,画画技艺的相互切磋,关系更加亲密。
在画馆中,刘海粟和她约好上午就一起临画或写生,午后时分,趁着阳光一起看画论,创作完,一定要相互品评画作,对对方越了解越喜爱.
少年的爱情,顾盼流连之间,尽是风情涌动。姐姐发现刘海粟的心事,也很喜欢杨守玉,答应一定为两人帮忙。刘海粟满心期待,父亲迅速定下亲。父亲选择的小姐是林家小姐,她满脸震惊,又惊慌失措。明明大家都可以看出自己的心意。刘海粟找到姐姐,姐姐悲伤的说,父亲测了两个人的生辰八字,得知两人不合适,才选林家小姐。
刘海粟瘫软在地,多么荒唐,两人长久的相处,明确对方是正确的人。但是长辈看中的是否可以兴旺家族,繁荣夫家。杨守玉得知这件事,大受打击后。跟随叔父学习古文创作,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二)自创针法杨守玉选择报考常州市的女子师范学校图工班。十七岁花一般的年龄,没有该有的活泼,只有沉淀内心的勇敢自强和坚毅,在学习上秉持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于学习。杨守玉图画成绩很好,又会刺绣。其勤奋好学,又是虚心谦和待人,这引起了图画老师兼班主任的吕凤子先生的关注。杨守玉师从吕凤子先生,先生是当地出名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她敬仰吕先生的人格素养、学识品格和专业修养。吕先生对这个格外勤奋的学生也很青睐,对其悉心指导,重点培养。
学习实践中,杨守玉对刺绣的工艺。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通过研究发现,刺绣和绘画是具有两种不同的个性风貌。古往今来的绣品主要采取仿画创作,采用排比针绣法,沿着相同的方向,将色线进行排比,一遍完成工艺,刺绣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匮乏。
如何让刺绣更具有独特性,不再依附绘画,成为单独的造形艺术,杨守玉开始深入探究,为了一个问题,沉下心十年坚韧,方可造就新的传奇。
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中国画笔,可以加入西洋画的原理,这样的刺绣的技法独具匠心。杨守玉不再依靠单一的针,尝试采用错乱的针,方向更加多元化,线条在粗细长短方面进行最大改变,不再一次完工,反复多遍,形成了乱针绣法。
一九二八年,杨守玉的第一幅乱针绣绣品《老头像》横空出世。繁复多彩的工艺,令人耳目一新。打破平面绣品的单调,景象立体而又生动,刺绣风格自由奔放,光彩夺目,画界和绣坛第一次正视这种绣法和杨守玉。
(三)红楼相见在杨守玉推广乱针绣法时,表哥刘海粟在上海美专,第一次开设人体写生课,开始人体习作素描,在舆论质疑的时候,杨守玉几乎毫不犹豫,立刻采用自己的技术,帮助表哥展示人体美。世人逐渐了解刘海粟的创作理念,表哥刘海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甚至直接成为了当时上海艺专的校长,他打算开设绘绣科,杨守玉是他心中人选。
以华东文化部彭部长的名义,邀请杨守玉前来从事刺绣研究工作。 杨守玉内心热爱绘画和刺绣,乱针绣,是她全部的心血。她希望可以得到发扬壮大表哥刘海粟已经是国内外深受大家喜爱的艺术家,和他共事,交流艺术,肯定可以打开自己的视野,获得长足进步的。
为了不影响到表哥的婚姻,杨守玉也不知道如何面对表哥,几次犹豫下,谢绝了文化部的邀请,拒绝了表哥的邀请。
再次相见,已经是六十年了。表哥刘海粟再次荣归故里,前去探望杨守玉时,她躲避了,想要表哥刘海粟记得她最美好最年轻的样子。表哥有些心碎,她竟不愿见面。
得知表哥的悲伤,杨守玉有些后悔,有些遗憾的想,下次见面就不知道何时了。两个人约在了"近园的红楼,刘海粟早早在门口等待她了。
两个人看着对方很久,六十年相逢甲子,再次重逢,为了这一刻,他们已经等待很久。两个人手握的很久,似乎很不真切的样子。
他们留下了宝贵的照片,夕阳下,红楼影影绰绰,两位老人终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