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小鲜肉比陈道明还狠的,也只有王劲松了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骂小鲜肉比陈道明还狠的,也只有王劲松了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影视资讯]骂小鲜肉比陈道明还狠的,也只有王劲松了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6-14 0



东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论骂鲜肉,陈道明老师近年一直稳坐老戏骨头名的位置,直到东叔横空出世。
13日下午,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剧大师班”论坛上,王劲松分享了对演员这一职业的看法。本来一开始炮火也没往鲜肉那里去,但说到某些鲜肉演员演员拿着能背台词和人炫耀,王劲松忍无可忍,飙了。
留下的金句是,“我真的很遗憾,什么时候我们这个职业成了一个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了,背台词是什么?背台词是你上战场的那支木仓,你能告诉我说你到了战壕里没拿木仓吗?你多不要脸哪?”
最后那句话像最尖锐的刀子,不见血,却生生戳人心。

立个flag,预计“多不要脸啊”将进入2019影视行业语录。
东叔这段发飙迅速出圈儿了,网友纷纷用“林耀东”语法创造出相关句子,比如——“你想到背台词,东叔很高兴;但是你只会背台词,东叔不喜欢!”

现在的情况是网民齐声叫好,饭圈人人自危。
一场“王劲松批评的到底是哪一位年轻演员”竞猜如火如荼进行中,和东叔合作没合作过的稍微有点名气的年轻演员都被拉出来猜了一遍,而饭圈的反击战也随即展开。
一种观点是:东叔说的对,但我家爱豆可努力了,绝对不是说的我们。这种观点怎么说呢,至少还算知耻吧。
另一种观点就比较可怕了——“不会背台词又如何?会背台词那都是老古董,现在是效率的时代。”

所以这些粉丝的观点是:我家爱豆不会背台词我光荣。
粉丝的沉醉我们已经习惯了,这场风波让我深深感慨的地方在于,王劲松其实只不过说出了一个常识,而且演员谈他们的业务,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但网上这个话题却爆发了,那么吃瓜群众到底是对演技一届不如一届的流量们有多不满意,才会把一个常年和热搜无缘的老戏骨王劲松顶上热搜?
演员为什么需要背台词?这个荒谬的提问东叔已经说得很清楚。
为什么一大群台词都不背了的流量鲜肉可以爆红?这是个复杂的市场供需问题,心甘情愿为鲜肉们的烂演技打call、坚持认为不背台词是美德的粉丝越多,不背台词的鲜肉演员就越多。
而我想问的反倒是:王劲松凭什么骂把背台词当敬业的鲜肉“不要脸”?东叔是怎么把饭圈搞得“人人自危”的?
不是所有人都在为王劲松叫好,也有人骂他说,一个不红的演员突然发出惊人之语,不就是想要“博关注”,想红吗?不要拿我家爱豆当垫脚石!
对此我只想问一句:你家爱豆是谁?不妨说出来大家参详参详。
老戏骨不平则鸣,发表真知灼见却被粉丝怼,还会被无辜扣上戏多的帽子,我们已经习惯了。
为什么这次王劲松骂鲜肉骂得这么过瘾?因为这段怒斥戏,王劲松“演”的酣畅淋漓。

先是徐徐铺垫。王劲松首先提到,自己在片场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年轻演员来询问是如何准备戏的,他说自己一般不会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去反问对方,一般遇到一个(剧本中)无法理解的问题是如何做的?是直接去问别人,还是看书或者上网查资料呢?有时候也会问一句,台词都背好了吗?
然后是转折——“令人震惊的是,听了这些话,到了第二天,年轻演员就会特别自豪地逢人便说,‘我台词背得特别好,我全背了,一段都没有忘’”。
接下来是补充说明——“表演具有不可解释性,因此,演员关心的不应该只是台词,还有潜台词,比如你衣服上的每一粒纽扣,你的眼神,你手里的道具,甚至是你每两段表演之间的内心感情是否充满了这个间隙。”
说到这里又再一转,提到了他最近的一些困惑。
他说,朋友圈看到很多人说自己参演的剧数值又破了多少,某某某电视剧全国收视第一,可是奇怪的是,自己同一天会看到好几部剧都是第一,“大家都是第一,到底谁是第一,我真的不知道。”
他又语重心长地劝年轻演员,演员的工作到了杀青那天就截止了,“你是演员,不是资方,你应该把所有的经历投入到下一部戏中去,如果没有,就用很多美好的事情填补你的生活。”
王劲松是跟鲜肉过不去吗?
实际上他是我见过的夸鲜肉最多的老戏骨之一。
之前拍《大唐荣耀》,他就狠狠夸奖了当时还没有因戏一炮而红的任嘉伦。

和王源一起上《声临其境》的时候,节目中处处可见他照顾后辈的举动。

但这一次他为什么拍着桌子怒斥鲜肉演员“我们这个行业什么时候成了背台词就会被表扬的了”?
因为他看不下去了。
可他凭什么?用流量爱豆们的粉丝的话说,他又不红?演员比鲜肉明星牛在哪儿?看看不红演员王劲松怎么演戏
在吴秀波遭遇那场风波之前,他作为制片人拍出了一出好戏《大军师司马懿》,并成功创造出关于王劲松演技最好的段子——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们给所有演员进组时看的戏都是劲松的戏,告诉他们,你们要是找不到感觉就去看看劲松老师演的。”
王劲松演戏,总好像是面无表情,但每个面无表情的角色都不一样。他自己说:“释放很容易,你可以涕泪交加、哭天抢地,但它不值钱。”
王劲松的表演始终是克制而有张力的,每一幕都是不动声色的表演教科书。

当然他演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直是配角。
2004年,引荐他入行的演员傅彪病重,王劲松去医院看望。傅彪对他说:“劲松,你演老生,这辈子就有饭吃。”
傅彪真是王劲松的伯乐,好演员看好演员,一眼就看的明白。
王劲松第一个给业界留下印象的角色,是《大明王朝1566》里贪污受贿却对身边人重情义、最后装疯卖傻的宦官杨金水。

这个角色始终没有夸张的肢体语言,即使情绪爆发也是隐忍着的。但他的每一次“面瘫”却总是能恰到好处的带出戏味。
比如喝茶。与普通人喝茶,他慢条斯理,非常享受。与下属喝茶,他显得随意,其实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而与上级喝茶时,他每一口都喝得如履薄冰,每一口都是卑微。
后来海瑞审案,把杨金水审到崩溃,他喝茶也能喝出末日将至的惶恐。
演戏王劲松是半路出家,幸运的是他的那些好戏统统都是高手对决,《大明王朝1566》作为国剧经典,光这一部戏,就让他和倪大红等一批甘草演员藏不住了,这就是好剧的魅力。
张黎被称作国剧第一导演是有原因的,他总能激发演员最佳的表演状态。

拍《大明王朝1566》的时候,有场戏是嘉靖怀疑杨金水装疯,派太医在他头上扎针。
演完了,张黎没说好不好,只说了一句,“一个太监,胸肌弄这么大干啥。”王劲松就知道,“哦,我演得不讨厌。”
真要戏好,胸肌多大都不是问题。
有一场杨金水在被贬路上跳入河中洗澡的戏,胸肌强壮的令人发指,那股悲愤屈辱的劲儿也宣泄地淋漓尽致,张黎就啥也不说了。
导演够狠就算了,演员还很厉害。
王劲松讲过同剧的倪大红的故事:有一幕严嵩长跪的镜头,倪大红跪下后,摄像机开始调整角度,有个工作人员来回走动时,不小心把倪大红的帽子碰歪了,倪大红就像一个80多岁的老臣一样,缓缓直起身把帽子戴好,又缓缓俯下身去。

王劲松说这段故事的语气,只有五个字能形容:英雄惜英雄。
王劲松好像有股气场,又或者是善于被吸引,总能遇到高手云集的好戏。
到了《北平无战事》里深藏不露、阴沉内敛、实则八面玲珑的王蒲忱,他又遇上倪大红了。
有场戏是王蒲忱接倪大红的角色去面对自己死去的女儿,观众记住了倪大红那一瞬间的踉跄,却不容易记住王劲松恰到好处的一搀。

高手过招,不是一山更比一山高,而是相互成全。
演到了《大军师司马懿》,他的对手戏又主要发生于与全剧另一位高光演员于和伟。
王劲松饰演的是曹操的左膀右臂荀彧,但个性极其复杂。表面永远波澜不惊,内里其实波澜起伏,而于和伟的曹操表面的仰仗背后,全都是坑,这两个人一对戏,直接就是武林华山论剑的感觉,每场戏啪啪啪火花四射。

演《琅琊榜》的言阙,一个极度有智慧又极度隐忍的父亲角色,整个前半段被他演出了超然物外的感觉,但越到后来,角色的情绪就越重,那场强闯府门救子的戏,一个人胜似万马千军,戏到了这里,才叫戏。

所以《破冰行动》的林耀东,除了王劲松,几乎不做第二人想。
那种角色身上的狠辣、深沉、狡诈、嚣张能让人看不到一丝表演的痕迹,却又如水银泻地。

人物必须有眼镜、眼镜必须是无框眼镜,服装上衣要长,鞋底要薄,因为这么演,角色重心向下,厚重,不怒自威。
他在台词中使用留白,用眼神和细微动作表现情绪起伏,一停一顿间,令人窒息。
最后王劲松演出了两个林耀东,一个优雅,禁欲,文气,淡定。
另一个桀骜、疯狂、野蛮、杀人不眨眼。

王劲松的表演就是一种控制的艺术,表面的安静背后,是真正的力量,像好茶一样,得让味道一点点漾出来,茶味才长久,且回味悠长。
鲜肉演员炫耀自己把台词背下来了的时候,王劲松追求的是一场演技的风暴,他将这种感觉称为“于无声处听惊雷”。王劲松可能一辈子也没被他骂的鲜肉演员红,但我要把掌声献给他
从红的角度讲,王劲松怎么演都没用,一辈子也不可能比那些记不住词的鲜肉更红。
但他有的东西鲜肉明星同样一辈子都难有:一个演员对职业的敬畏。
现在似乎公认不是演员的最好的时代,因为这是看脸的流量时代。

宁静曾经在金星节目里说,不需要演员只需要明星,不认同也没办法。不需要演技,粉丝喜欢就行了。

当个好演员,一度成为了并非要紧之事。
但王劲松早就把一切想通透了。
三十多年前,王劲松考上南京话剧团。在此之前,他只看过一次话剧,也没看过很多电影。当时全家住在徐州,看的是“两根竹竿挑着布”的露天电影,一开始免费,后来人越来越多,放电影的人就圈个院子收5分钱一张的门票。
他一开始也没有对事业的远大理想,去考话剧团只是因为自己满足“个子高、嗓门大”的条件,直到2001年他遇到傅彪。当时《等你归来》剧组在南京拍摄,两人在宾馆的房间挨着,有天晚上傅彪泡了一大壶铁观音找王劲松聊戏。
聊到最后傅彪问:“你有想过去北京吗?”
王劲松答,“不想去,我觉得在南京挺好的。”
傅彪问“你觉得哪儿好?”
他说“我又不认识人,到北京去还得拿着照片到处给人家送,太没面子了。”
傅彪怼了他一句,“你觉得你现在很有面子吗?”
后来他几乎是被傅彪一通电话逼到北京的。
但他演着演着就上路了。
演《大明王朝1566》中的杨金水,刚配完音,他就接到其他演员的电话:“张黎导演说,王劲松这小子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能演得这么好!”

这几十年,王劲松塑造的经典形象很多,《大明王朝1566》里的杨金水,《北平无战事》里的王蒲忱,《琅琊榜》里的言阙,《大军师司马懿》里的荀彧,《破冰行动》的东叔,每一个都令人难忘,每一场表演似乎一样,其实都不一样。
因为他每一场表演、每一个角色都能找到一些新的、令人再眼前一亮的东西。
那是出于一个演员的本心。
那些经典的角色,拍摄时长并不久。王劲松在《角色是演员生命的重量》一文中回忆自己拍摄言阙用了12天,荀彧20天,楚天南7天,郑维君8天,而林耀东40天左右。
但他又说,“的确只拍摄了这些工作日,但又不只需要这些天数就可以了。”
演王蒲忱的时候,其实只是一个配角,戏也不在他身上,但为了这个角色,他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吸了此前二十年都未曾达到的烟的数量。 烟不一定拍出来,那是一种气场。

他一度极其挑戏,他参演的电视剧中,有9部剧豆瓣评分在8分以上。
但最近几年他也开始参演一些烂剧,比如在那部豆瓣2.5的《笑傲江湖》中饰演风清扬。

王劲松也能感觉到自己身处的表演行业正在塌陷,但他不喜欢去抱怨,他信奉一句话:有话说话,不要无病呻吟。
于是他在一个大家都听得到的平台上,说了一些普通观众特别爱听,某些人特别不爱听的话。
不过一件肉眼可见的好事是,烂剧糊掉的几率越来越高了。
去年是流量不太好使的一年,今年是流量非常不好使的一年。
去年几乎所有流量鲜肉的剧都扑了,今年85花的剧继续上演“扑街行动”,制作方以为请大明星就有流量,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凄厉的黑红俱灭。
流量很重要,但光凭粉丝撑不起票房和收视率,渐渐成为行业共识。戏好,演员演得到位,普通观众才上钩,流量花生无法保障旱涝保收。
也可以说有些用流量的影视作品还成功了,比如有张艺兴的《一出好戏》。但那是黄渤一手一脚交出来的,张艺兴自己跟组四个月、生吃海鱼,证明流量可以成为好演员,但对表演必须有敬畏。
现在流量明星们纷纷想转型这个态度是没错,但光是能背台词不行。
因演戏而被嘲,只有用真正的演技进步来平息,没有捷径。
而真正的演技必须来自真正进入角色,也没有捷径。
与一些粉丝为了明星的人设番位戏份撕到地老天荒甚至脱粉回踩不同,王劲松时常给自己删戏。比如在《大军师司马懿》中,曹操在魏王府建好后让杨修解字那一场戏,原剧本中王劲松饰演的荀彧是在场的,但他觉得不对。“你反对曹操称王,又和他一同进府,这作何解释?”最终剧里他没出现,只有一个解释:荀彧告病在家。

戏份满满、全靠替身的流量明星当然很风光,但好演员才会在大浪淘沙后留下来,他们创造的好的表演才有真正的价值。
到底什么是好演员,如何成为好演员?我觉得《霸王别姬》里小癞子逃出戏班,看到戏台上一出《霸王别姬》赢得满堂彩,喃喃自语的那段话最精彩:“他们怎么成的角啊,得挨多少打啊?得挨多少打啊?”

这天下哪有那么容易能成的角儿,要成角儿, 必须自个儿成全自个儿,背台词,只是基本要求。
王劲松怒怼鲜肉“不要脸”的意外走红,恰恰说明了一件事:观众忍了这么久,忍不了了。
于是碰到王劲松这种说真话的老戏骨,反手就是一个赞!

但听完东叔怒斥鲜肉,别忘了把掌声献给真演员。

他们可能演一辈子还是没鲜肉红,但他们自个儿成全了自个儿,台词都背不顺溜的鲜肉们没有。
王劲松凭什么骂把背台词当敬业的鲜肉“不要脸”?
就凭这个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19-06-15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6-15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