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 | 逆袭的《少年派》和“演员依赖综合症”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影音天地剧评 | 逆袭的《少年派》和“演员依赖综合症”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影视资讯]剧评 | 逆袭的《少年派》和“演员依赖综合症”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6-21 0



《少年派》突然逆袭了。
6月9日,张嘉译、闫妮主演的都市家庭剧《少年派》在湖南卫视开播后,收视率频频被《我的真朋友》压制。6月13日,孙红雷,辛芷主演的《带着爸爸去留学》在东方、浙江复播,《少年派》收视排位再度下滑,跌至同时段收视第三、四位。
但17日晚,《少年派》CSM52收视率却突然飙升到1.643%,猛然上升到同时段榜首。与此同时,豆瓣评分也从原来的6.7涨到了6.9。收视、口碑同时攀升,可从微博等社交平台看,《少年派》的突然逆袭更多是因为演员戏份发生了转变。
聚焦点转变,“为男CP”带起收视
相比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理念等《少年派》的主打社会话题,张嘉译和闫妮的组合才是这部剧能被湖南卫视放到黄金档播出、优爱腾芒四网联播的关键。简单来说,没有张嘉译和闫妮,《少年派》很难有现在的关注度。这个道理放到孙红雷和《带着爸爸去留学》、姚晨和《都挺好》以及海清、黄磊与《小欢喜》上,也是一样的。
但演员和剧集应该是双向赋值的。《少年派》前十四集,故事重心在孩子们的高中生活,张嘉译和闫妮的戏份并不多。只可惜,着重展现的高中校园青春过于魔幻现实主义。
四人间的学生宿舍个个装修豪华,充斥着浓浓VIP尊享样板间的味道。而编剧六六为了从观众口中赢得一句“好真实,这就是我的高中”,硬生生砍掉了这样一个顶配版宿的独立卫生间开支,让两个主角林妙妙、江天昊在公共洗漱室和卫生间里分别上演晨起抢水、抢厕的戏码。

精英中学号称全江州最好的高中,林妙妙所在的高一(1)班更是群英荟萃,全校最棒的师资也都集中在这个班,如果没有小姨夫“走后门”林妙妙根本进不去。那么这个班里的精英们每天都做什么?
宿舍里,女生要么忙着护肤卷刘海,要么吃着零食聊八卦,男生除了疯闹还是疯闹;教室里,随便玩闹随便吃,开学十几天了学生的课桌上还是只有一两本书,没人为了哪道题不会做犯愁,都忙着苦恼那个校社团更适合自己或者更有趣。而身为学霸的钱三一开学第一天背个瘪书包上学,老师讲话一直带耳机,直到问被点名才拿下了一边耳机。即便如此,老师不仅一句批评都没有,还为了保护他特许他用不参加大扫除。

编剧六六贵族视角俯视下的高中校园,劝退了不少观众。“一星只给闫妮和张嘉译的演技。实在受不了这种校园剧”、“能不能只看张嘉译和闫妮的戏份”、“一星给张嘉译,一星给闫妮,奔着他两看的,发现被骗了”……前十四集播出期间,豆瓣上诸如这样的评论屡见不鲜。
从15集开始,《少年派》的焦点开始转向王胜男(闫妮饰)与林大为(张嘉译饰)间的夫妻情感。渴望闫妮和张嘉译戏份的观众得到满足,《少年派》的收视率被顺势激活。
又见“虎妈猫爸”
“为男效用”能“续航”多久?
闫妮和张嘉译的组合出击让《少年派》收视火速蹿升,可依靠“为男效用”的《少年派》,真能一直逆袭吗?
与《带着爸爸去留学》的父母人设相比,《少年派》“虎妈猫爸”的人物配置和子女为唯一驱动的家庭结构,在同类家庭剧中屡见不鲜。王胜男与《虎妈猫爸》里的毕胜男(赵薇饰)、《小别离》里的童文杰(海清饰)是同类“虎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姿态强势且“杀伐果断”,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从成绩出发;林大为则是罗素(佟大为饰)和方圆(黄磊饰)两大“猫爸”的翻版,很少有发言权,妻子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难以调和时,往往扮演“和稀泥”的角色。

虽然演员不同,也往往容易制造戏剧效果,但“虎妈猫爸”的父母形象确实给不了观众新鲜感。不仅如此,这种以子女为唯一驱动的家庭结构设置,也很难使子女教育以外的其他问题得到深刻探讨,诸如夫妻关系、工作波折、人际相处等都只能做到类型化地呈现。截至目前,《少年派》有大众记忆点的正向话题依旧只有“闫妮是亲妈本妈”一个。
回到教育,《少年派》共情制造和教育理念输出上也都是老梗。和主张“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的毕胜男一样,同为母亲的王胜男也必须要给孩子最好的。尽管林妙妙能力不足,王胜男还是让妙妙的小姨夫“走后门”把她塞进了精英中学的重点班;为了更好的监管林妙妙的学习和杜绝早恋苗头,瞒着林妙妙把陪读火速提上了日程。
父亲林大为也还是那一套“顺其自然”、“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理,和林妙妙一起在阳台画画,跟林妙妙在饭桌上学说唱,给她买渴望的自行车。
母亲永远是施加压力的一方,父亲一直承担着给予快乐成长氛围的功能,这种父母教育功能设置模版虽有现实依据,但过于片面且缺乏公正性。毕竟,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母亲都是“虎妈”。

另一方面,《少年派》运用了大量笔墨呈现“虎妈”们把精力放到孩子身上的种种做法,可现实生活中,这种教育理念的科学性还有待商榷。即便《少年派》结局时“虎妈”们都醒悟了,“教化”的收尾也很难点醒现实中的父母,反而被浓墨重彩呈现的“虎妈”教育,极有可能引发效仿。
喷涌的影视教育
如何放下演员依赖?
为《少年派》赋值的闫妮和张嘉译,未必能一直帮《少年派》保值,《少年派》也或无法成为两位演员演艺之路的闪光点。
《少年派》的编剧六六曾创造了《蜗居》《心术》《王贵与安娜》等口碑剧集,正因如此,除去闫妮和张嘉译,也有不少观众是奔着六六看的《少年派》。可或许是在神坛待了太久,六六变懒了。
在父母形象和教育理念输出上浅尝辄止,满足于现实复写。在故事时空和细节展现上不看现实,情感矛盾制造一味的想当然。林妙妙因考试成绩倒数第一而备受打击,打电话向父亲林大为哭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都被践踏了,生不如死。林大为慌忙买了一包好吃的,赶到学校安慰女儿。

可她接受不了的原因并不是自己拿了倒数第一,而是同学钱小琪上课不学习却能排在自己前面。但实际上,林妙妙上课期间也基本是在吃东西、传纸条、发呆走神。这样的情节设置无法让与林妙妙同龄的观众感同身受,更难以感动其他年龄段的观众。不付出就想获得收获,这样的价值观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诚然,《少年派》中确实有部分事情是现实高中生活具备的,诸如孤男寡女不能同桌吃饭、上学期间不能带手机。但这些真实的外壳都是被简化且孤立呈现的,不融于剧情,对剧情发展也无关痛痒。
编剧六六的偷懒,让《少年派》患上了严重的“演员依赖综合症”。而对《小欢喜》等其他待播的影视教育题材而言,想摆脱这种病症,切实扎根现实,放下对极致戏剧性的追求是关键。不要把问题的负面无限放大,却把问题的来源和解决方式轻描淡写。不要把主角的智商清零,也把观众当作一群可以随便糊弄的小孩。
当影视剧中的“教育”不止于“虎妈猫爸”,不止于“一切为了孩子”和“随其自然”两种观念,有了更多中国父母的原型和观念碰撞以及更深的焦灼刻画时,才能放下演员依赖,用“教育”不断为自己赋值。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19-06-22

   ˆˆ韶华包包﹤﹤﹤﹤

步行南街

ZxID:85871973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6-21 0
弥补可却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6-22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