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母仪天下的贤内助-长孙皇后
借用当下“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这句时髦的语言来说事。对古代君王而言,一个有作为的明君背后,也一定有一个母仪天下的贤内助。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如此。因为在他身后就有一位千古传颂,母仪天下的第一贤内助-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河南洛阳人,其先世源于北魏皇族拓跋氏,祖上为魏室高宦,因居宗室之长,故称长孙氏。父亲长孙晟,任隋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为隋洮州(治所在今日甘肃临潭)刺史高敬德之女。
长孙氏自幼喜爱读书,崇尚礼法,以古代善恶为自鉴。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长孙晟去世,家道逐渐中落,庶长子长孙安业容不下高氏母子,由其舅隋治礼郎高士廉,将孀居的妹妹和外甥接到自已家中。甥男就是后来唐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长孙无忌,甥女就是后来唐太宗的长孙皇后。
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十三岁的长孙氏嫁给了十六岁的李世民。因她识大体,顾大局,有卓见,颇得李世民信赖。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册封为秦王妃。此时秦王李世民因功高,已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以及与太子亲近的后宫妃嫔有隙。由是,秦王妃长孙氏在后宫一方面尽心侍奉公公李渊,另一方面恭顺后宫诸妃嫔,尽量调和内宫关系,弥补内宫和秦王的裂痕,被人们称为“贤内助”。
唐武德九年(公元625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事变时,李世民在玄武门带领将士入宫授盔甲兵器,唯有长孙氏一个女人,以秦王妃的身份亲临现场,慰勉将士,激励斗志,将士们无不倍受鼓舞。事变成功后,李渊改立李世民为皇太子,长孙氏则被立为太子妃。两个月后,李渊禅位,李世民即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史称唐太宗。新皇大赦天下,即立长孙氏为皇后。次年改元贞观。于是,“贞观之治”便由此开始了。
长孙皇后是特别勤俭节约的人,所用衣食诸物,只取适当,绝无奢华浪费。作为贤内助,唐太宗非常尊重她,常与她讨论对大臣的赏罚等国家大事,而长孙皇后却恪守“后宫不预政事”的古训,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她常说:“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三再问她,仍不回答。“固问之,终不对。”(《资治通鉴》语)
长孙皇后熟读古史,知道外戚专权的危害,所以她严格自律,“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秋,七月,唐太宗任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右仆射(宰相)。长孙无忌与李世民为布衣之交,又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发动玄武门事变,长孙无忌功不可没;李世民对其非常信任,引为心腹,礼遇群臣莫及,几次准备任用无忌为宰相。长孙皇后知道后,立即向太宗请求道:“妾位居三宫之首,家已贵宠之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再执掌国政,汉代外戚吕氏、霍氏专权之事,应为刻骨铭心的教训,请陛下明察。”这一次,唐太宗“内举不避亲”,没有听从长孙皇后的请求,仍然任命长孙无忌为右仆射。长孙皇后此后多次请求太宗免去长孙无忌的宰相职位,并密命无忌兄长向太宗“苦求逊职”。经过兄妹的不断请求,于贞观二年正月,唐太宗终于同意罢免长孙无忌右仆射之职,改封为“开府仪同三司”,长孙皇后这才解忧开怀。众所周知,“贞观之治”的重要政治特征,就是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现象,这不能不说与长孙皇后这位贤内助的远见卓识有关。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因公主是长孙皇后的亲生女儿,唐太宗十分宠爱。下令有关部门用比自己姐姐永嘉长公主多一倍的嫁妆,作为长乐公主的陪嫁。谏议大夫魏征当朝劝谏道:“昔日汉明帝想加封自己的儿子,便对臣下说:‘我的儿子怎能与先帝的儿子相比?我给他的封地和俸禄户数只能是先帝儿子的一半。’后来这事被传为美谈。永嘉长公主是太上皇之女、陛下之姊,辈份尊于长乐公主,现在陛下资送长乐公主的嫁妆却比长公主的多一倍,虽然陛下对长乐公主的情感与长公主比有差别,但礼仪却不能有差别,陛下这样的做法不合礼仪,与汉明帝的做法相比差得太远了。”魏征的犯颜直谏,虽然让李世民心里不痛快,但他还是接受了魏征的劝谏。回到后宫,唐太宗把这件不愉快的事告诉了长孙皇后,皇后感叹道:“妾往日听说陛下器重魏征,却不知其原因。今听其谏言,他是在以礼仪抑制陛下的以感情用事,这才是正直的社稷之臣所为啊!妾与陛下为结发夫妻,承蒙礼待,情义深重。而妾每与陛下讲话,尚要察颜观色,不敢轻犯陛下的威严;况且是在臣下,情疏礼隔,所以连韩非子都说这样做很难,东方朔也说不容易,而魏征却做到了。这样的贤臣,实在太难得了。”皇后又说:“古人云: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这对于治理国家者是当务之急。纳忠言则天下安宁,拒忠言则政权崩乱,妾真诚地希望陛下能仔细考虑古人说的这个道理,则天下甚幸。”随后,长孙皇后派内使至魏征府邸,赐钱四百缗,绢四百匹,以表彰魏征的犯颜直谏,并由内使传话魏征:“闻公正直,乃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勿转移也。”(见《资治通鉴.唐纪十》)魏征十分感动,即回书皇后,表示:“为大唐江山,当尽绵薄之力。”长孙皇后明白,像魏征这样敢于犯颜直谏的贤臣,是太宗不可缺少的臂膀,一定要善加保护。
有一次,唐太宗下朝回到后宫,满脸怒容,愤愤骂道:“一定要杀掉这个田舍翁!”长孙皇后忙问什么事,要杀谁?太宗说:“就是魏征这个老家伙。他总是在朝堂上当众忤逆,弄得我下不了台。”太宗越说越来气,而长孙皇后谙悉太宗的行事习惯,便一言不发,悄悄退入内室。再从内室出来的皇后,已经换上了只有参加皇家隆重仪式才穿的华丽朝服,并向唐太宗参行大礼。唐太宗惊问:“皇后何故行此大礼?”长孙皇后回答:“臣妾特恭贺陛下!古人云:‘君明臣直’,只有皇帝贤明时,才会有直言进谏的大臣;魏征敢直言顶撞陛下,是因为陛下贤明啊!如此,臣妾焉能不贺?”太宗听完,恍然大悟,转怒为喜。据史家记载,关于唐太宗著名的座右铭“三镜说”:即“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就是此次长孙皇后借古人云,向唐太宗提出来的。由是,太宗一朝,“纳谏之风大兴”。
长孙皇后虽身居后位,但不尚奢华。她生活简朴,从不多添置不必要的衣饰,训导诸子女也常以谦俭为先。她经常说:“我身为皇后,更应节俭,以做天下表率。”一天,乾承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来请示说,东宫器物不够,请为太子再置办一些家具器物。长孙皇后听后十分不悦,对遂安夫人说:“承乾身为太子,怕的是德不能立,名不能扬,为何担心器物不够用这样的小事呢?”
虽然长孙皇后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很严,但对其他嫔妃及其子女包括宫女,却都十分体恤,关怀备至。豫章公主为太宗嫔妾所生,因生母早亡,从小就由皇后抚养,而皇后对公主的关爱,甚至超过自己的子女。最为难能可贵的是,长孙皇后从不把唐太宗据为己有,与嫔妃们争风吃醋。她常劝导太宗不要把感情放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应当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嫔妃,让她们都能得到皇帝的关爱。如果后宫嫔妃有病,皇后不但亲自探视抚慰,还用自己的药物和膳食供应她们,这让后宫嫔妃无不爱戴感恩。由是,唐太宗的后宫,便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安定、最温馨的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