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我们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在清代末年梁启超的笔下,认为杜甫首先当得起情圣的名号。因为在梁启超看来。杜甫写作的很多古诗都有深厚的情感,不管是友情,还是夫妻爱情,还是兄弟亲情,都表达得非常动人。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唐诗就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是杜甫所写的一首思念弟弟的古诗。在这首古诗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熟悉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今天晚上开始就已经到了白露的节气,对比一下,还是故乡的月亮又大又圆又明亮。

“
露从今夜白”,这一句唐诗非常的精妙。把秋天的节气完美地融入到诗歌当中。但是“
月是故乡明”这一句诗句却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却有着相当苦涩的人生体验。
当时杜甫限于安史之乱之中,和亲人们被迫分散。由于战时的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对亲人最为强烈的思念,所以他也在猜想,此时此刻那些弟弟们正在遥望着远方的月亮思念故乡,所以他才写出这样的诗句来。

诗歌一开始开始,就是萧瑟的境界,“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说明当时的战乱还没有结束,此时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的哀鸣。诗人写的是秋天的大雁,又何尝不是在写自己和亲人的分离?
从今天晚上开始,秋意渐浓,寒意沁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正是在这样的夜晚,大家才渐渐感受到故乡的月亮是多么的美好,故乡的团圆是多少人心中梦寐以求的。“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虽然有亲人有兄弟,但是因为战乱大家天各一方,已经没有办法打听彼此的消息。

最后依然是诗人无奈的感慨。“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还不能按时的送到,更不必说如今的战乱还没有停止了。
这首古诗就是写的大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命运,杜甫对于这一类题材非常擅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诗歌当中表达出了深切的对亲人的思念。这种情感情谊的深厚,在古代文学史上也是很有特色的。梁启超说他对得起情圣的名号,从这首古诗当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