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们提到王维,就不得不提他的雅称诗佛。王维和佛学是融为一体的。在他的诗歌当中,我们很少看到像李白,杜甫那样强烈关注现实的选择,更多是一个人在山林之中感受到佛学境界的追求。

佛学之于王维的唐诗创作有很大的帮助,这一点毋庸置疑。他的很多诗歌当中都有淡淡的禅理韵味,所描绘的那些诗中有画的场景很多也都是带有佛学清静的思想。比如“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又比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但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王维并不都是正面的影响,还有一些诗歌限制了王维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发展。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这首唐诗就是唐代王维的《秋夜独坐》,在王维的诗歌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前20个字继承了他诗中有画的写作风格,其中也不乏禅理的韵味,但最后的20个字却备受诟病,纯属说理,相对而言太过于枯燥。甚至很难让人想象,这是王维作写作出来的诗歌。

唐诗的一开始就是一个落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
独坐悲双鬓”,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夜里,看到自己双鬓变白,也是感觉到几分悲苦。此时“
空堂欲二更”,在这样一个秋冬夜晚,诗人感受的年华的流逝,感受到人的衰老,内心生出了几分悲情。

“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接下来的这十个字是典型的王维式的唐诗创作,一样的精美,一样的对仗,一样的诗情画意。山间野果在秋雨中落下,草中虫子到灯下来低鸣。本来此时正是诗人打坐之时,但是此时他却陷于人生的悲哀。一个人就是这样,在岁月的无情流逝当中走向生老病死。

前四句20个字的唐诗可谓意蕴非常丰厚,值得今天的我们细细的咀嚼,让我们看到这个以修佛为名的诗人内心世界是如何的看待现实。
我们满怀着期待去看最后的20个字,不觉间却有一点失望。“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头上的白发已经没有办法再变黑了,岁月流逝的痕迹是怎么样去除不掉的?为了长寿炼丹到如今也没有收获什么结果,只能如此让年华越来越衰老。

面对现实,如何能够消除衰老,如何能够抵御疾病,唯有学佛才能让人的生命一直长存。
通读王维的这首唐诗,前20个字非常的精彩,可谓字字传神之语,但是最后的20个字纯属说理,宣称修佛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能够带人超越世俗。但是对比前20个字的诗歌意境,后面20个字表达纯属狗尾续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