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类纪录片暑期霸屏,或将为纪录片行业迎来“盛夏”吹响前奏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美食类纪录片暑期霸屏,或将为纪录片行业迎来“盛夏”吹响前奏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热门段子&微博头条]美食类纪录片暑期霸屏,或将为纪录片行业迎来“盛夏”吹响前奏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8-30 0




深度文娱导读:
夏日的夜晚,无论是啤酒烤串、特色汤粉还是风味小炒,总能就着暮色凉风,撩拨得人食欲大增,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并在口腹之欲的满足中寻求疲惫生活中的一丝慰藉。

而最能下饭、安抚人心的,莫过于一档画面精巧诱人、叙事表达明快细腻的美食节目,如今夏深夜霸屏的《人生一串2》《此食此客》《宵夜江湖》《青春夜佰味》等等,这些纪录片以它们各自的特色美食和所传递出来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打动人心,让荧幕前的观众透过浓烈的烟火气,看到寻常生活的处世哲学和乐趣。
镜头语言精致考究,充分展现美食诱惑
美食作为此类纪录片当仁不让的主角,从制作烹饪到食用过程都是其展示的重头戏,而把观众们的馋虫勾引出来,让他们跟随镜头吃遍大江南北,最终对着屏幕打下“多谢款待”,则是一部美食纪录片应该具备的首要素养。
在《人生一串2》中,为了能够更充分的表现烧烤制作的细节,节目组全新引入了4K拍摄设备、360度全景摄像头等先进硬件,将食材的纹理、在炭火之上发生的细微变化以及烧烤师傅们那如同乾坤大挪移一般的烧烤手法,尽数展示于观众眼前,那比牛羊肉更具丰富口感的秘制烤鱼,香中带甜的泉州烧烤,细嫩弹牙的甜辣五花肉,从山上到海里,从皮肉到筋骨,满屏的美味,无一不诱得观众馋虫蠢动,直咽口水。

与《人生一串2》将目光聚焦在烧烤领域不同的是,《宵夜江湖》将美食地图扩展的更为丰富多样,不止有独具特色的烧烤、还有许多其他的美食品类,在夜色之中香味氤氲。
或许是一碗滑溜鲜美的抻面,简单质朴,但是最能填满空虚的胃;或许是一罐清淡解腻排骨汤,色泽鲜亮、软糯细腻、货真价实,满口都是外婆家的味道;或许是一盘肥美多汁的香辣虾蟹,量足味浓,让人回味无穷,直呼爽快;亦或许是一锅酸辣可口的六叔烤鱼,外焦里嫩,汤汁醇厚,吃一口就能让人灵魂出窍……

《青春夜佰味》则定位于全国高校美食地图,讲述轨迹始终围绕大学周边美食店铺展开。从武汉音乐学院旁的芳芳牛杂到成都理工大学旁的豆瓣抄手;从广西大学旁的田螺鸡腿煲到中国海洋大学不远处的胡同炸串……美食作为活力四射的大学生活锦上添花的一部分,在大学生涯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无论是哪一类的食物,在纪录片镜头之下,都被极大地赋予了跃动的灵魂,如何挑肉选料,熬汤制酱,如何捶打撕裂、剔皮去骨,又如何慢煨快炒、凉拌炙烤……美食领域那些“舌尖上的秘密”,在几杯烈酒之后都被一一和盘托出。
有酒有肉有故事,普通人的百味人生更有味
当然,再有滋味的美食,也敌不过有滋味的人生。
对于美食类纪录片而言,美味的展示仅为一条明线,暗线的主题永远都是人与故事,只有当两条线交叉展开,相互呼应,才能让观看的人走胃的同时还能走心。
在《青春夜佰味》里的老青岛胡同炸串,就是这样的存在。虽是普通的食材,却拥有不普通的意义。胡同里的炸串,是几代人记忆里的味道,二十多年的老店经营,仿佛是一个纽带,连接着青岛城里来来往往的人群,一边是食客怀念的童年,一边是稚子快乐的当下,食物入口的瞬间,从前的回忆翻涌,往事如同昨日。胡同炸串于他们而言,是陪伴,是回忆,是梦想,更是解忧。

要论将普通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展示到淋漓尽致的莫过于二更推出的《此食此客》。相较于《人生一串》系列关注那些身怀绝技、隐于闹市的烧烤师傅,《宵夜江湖》关注那些个性鲜明、带着浓烈城市特色的美食大咖,《此食此客》巧妙地将关注点放在身份各异的食客们身上,他们的情绪在夜色掩映下,经美食烟酒发酵,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

西安夜晚的街头,来自陕北农村的女生,在酒和食物的掩饰下,脱去日常的坚强,泣不成声,假期身在异乡为家庭打着三份工的她,把钱尽数交给父亲, 却得不到对方的一句问候,白天坚强而倔强的她,此刻像一个孩子,只希望得到家长平等的关心和爱。

广州的肠粉店,西餐厨师罗永生回想起自己来到广州的10年生活,略带自责的回首从前那个不务正业的自己,人们只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却不曾发现最好的年华就那样被挥霍一空,其中的酸涩,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他们的故事色彩从来都不是光鲜夺目,但是在艰辛苦涩中却满是真诚与真实,或许百味人生本就是酸甜苦辣兼具的吧!

爱奇艺负责泛文化内容自制的小明工作室负责人王晓虎曾说“每家排档就像一个微缩社会,透过食客的视角,观众仿佛看到了自己,这些真实的故事和真情流露触碰了人内心最柔然的部分。”《此食此客》这种对于真实烟火气的追寻不仅让“说”的人情绪得到释放,更是为“听”的人提供了鼓励与力量,就像黑夜中孤独的萤火,纵然只是微光,只要彼此靠近,相互照亮,未来的日子也会一路星光。
书写小人物的英雄梦,传递积极乐观正能量
好的影视节目总是能通过内容的展示让受众从中获取积极生活的正能量,美食类纪录片更是如此,它凭借食物和故事的双重疗愈作用将生活道理具象化、趣味化,让观众在一个又一个草根英雄身上找到励志源泉,为自己树立一个朴实无华的身边榜样!
《此食此客》中的广州街头,女生吃着肠粉,诉说着自己一天的生活,却在镜头前慢慢哽咽。20来岁的年纪,在打暑期工时遇到刁钻的客户,无力应对的她,只有躲在卫生间哭泣。而这一切只是为了用自己的钱去外面更大的世界看一看,丰富自己。

身穿印有功夫二字的男生,说话时大大咧咧,了解后却发现自幼学武的他在最近的一次比赛中受伤,终身将受其困扰,再也无法施展高难度武术动作。他的梦想是做一名武打演员,在电影《追龙》里与甄子丹对戏的场景是他离梦想最近的时刻,现在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然而梦想的破灭并不能打垮这个乐观的男生,因为不服输,他的人生仍有无尽可能。


他们的故事简单真实,甚至有几分熟悉,他们可能是隔壁班的同学,也可能是那个自小对武术感兴趣的邻家哥哥,或者根本就是那个为了梦想不肯认输的自己,纵然生活千般刁难,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离梦想更近一点。
对于更多身负生存压力的成年人来说,努力工作,尽最大可能给家人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最大的梦想。
《宵夜江湖》的猪杂档口中,辛苦忙碌的兄弟俩已经很久没有提过休息这个词,二十五年深夜揾食的背后是一颗强大的责任心,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为街坊邻里提供正宗广州宵夜的同时,也靠此撑起了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在美食类纪录片里,吸引观众的不只是味觉、视觉等感官上的刺激,更多的是通过美食背后的故事,向观众展示出这样一群在生活的夹击中顽强奋斗的人们,他们虽然渺小普通,但也愿意以最大的热情拥抱生活,从不轻言放弃,现实生活纵然荆棘丛生,也仍要开出倔强的花,就像《宵夜江湖》中李莲花奶奶说的那样“困难是将来的福!”
美食故事的成功打造给纪录片创作带来的启示
随着视频网站纷纷入局美食纪录片,美食内容的传播已经呈现井喷之势,在此激烈的竞争下,《人生一串》《此食此客》《宵夜江湖》《青春夜佰味》等网生纪录片仍能强势突围,获得观众高度认可,他们的成功所带来的创作启示或许值得全行业深思。
表达方式更具故事化、年轻态。近年来,纪录片的主要受众已经由曾经的行业精英扩大到从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辈。受众的变化,无疑要求着纪录片的整体风格做出相应的调整,故事化,年轻态的表达方式应运而生。
比如《人生一串2》中江湖老炮式的旁白解说,幽默风趣的同时,带着点旁观者的漫不经心,在不经意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带领观众一步一步走入纪录片的场景,语言通俗易懂又内涵丰富。一句“土味贵族”“古代庄园主”将饭店老板二旦放松自在的生存环境描摹地生动形象。

同时《人生一串2》在整体的选题设计和策划上,也更倾向于年轻化、故事化的表现。《人生一串2》负责策划的张岳明曾说《人生一串2》光是分集思路,主创团队就磨了整整两个月,想了几十种方式,最终确定下:《您几位呀》《咱家特色》《要不要辣》《来点主食》《不够再点》《回头再来》。看似无厘头,实则暗藏玄机,这一串标题实际展现了烧烤生意的固定程序,也是烧烤夜场不曾停歇的声音。每一句话都对应着相应的场景和食物,在给观众制造场景式体验的同时,增添了一份互动的趣味性。

目标定位更显差异,垂直细分趋势更为明显。纪录片不同于影视剧创作,在集数和单集体量上都有所限制与要求,如果将所有的美味都集中于一部片中予以展示,内容未免过于庞杂,但若对受众与主题进行垂直细分,实现精准投喂,则既能突出特色,避免因同质化创作引发的审美疲劳,同时也能吸引不同爱好的观众,兼容并蓄,最大程度延展受众覆盖面。

在《人生一串2》中,反映的是烧烤师傅们最真实的生活和喜怒哀乐,他们可能来自草根阶层,出没于深夜偏僻、简陋的苍蝇小馆,方言、俗语、顺口溜信手拈来。《此食此客》则更侧重于对食客的关注,美食只是打开食客们话匣子的一枚钥匙,属于打着“美食”的招牌,讲着食客的故事。《宵夜江湖》描写的是每一个心怀坦荡的江湖儿女,用勤劳和智慧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青春夜佰味》则将关注点放在当下社会最活跃的群体——当代大学生、青年人。大学校园是每个人人生中最快乐最无畏的伊甸园,有梦想便去追寻,哪怕遇到困难,归来也有美食相伴。群像化的叙事,在复杂多样的故事线索下,更能凸显不同群体的精神风貌和市井特质,也更易与观众产生情感链接与共鸣。

现实关注更突出人文关怀。8月23日,第三届北京纪实影像周的开幕式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在“四个讴歌、走向国际”的创作建议中提到“大力讴歌奋斗的人民。纪录片人要走进实践深处,努力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把人民作为表现的主体,记录汗水,书写梦想,赞颂奋斗。”二更在《此食此客》的创作过程中也曾说道“美食是情感的精神寄托,人物故事才是我们所需要挖掘的亮点与价值”。

由此可见,纪录片强调文化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情怀已然成了公众共识,无论是简单朴素的街头烧烤,还是各具特色的风味小吃,纪录片创作者们都应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状态的关注、记录,探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流露出来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
美食类纪录片的走红仅仅是网生纪录片崭露头角的一次成功实践,在新时代新语态之下,如何让此类网生纪录片走得更远则是每一个纪录片创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将这些经验不断归纳总结并推广应用,纪录片人才会迎来真正的“夏天”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19-08-31

么哒哒丶 包包๓   奇闻&笑话 版块欢迎你 .o0

么哒哒丶

ZxID:2151220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8-31 0
都是美味啊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