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今天一道名菜叫东坡肉,那就是苏轼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坡肉是江南地区的特色传统名菜,用的都是半肥半瘦的猪肉,就像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一般。软而不烂,肥而不腻,确实是一道好菜。
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期,仕途上遭遇相当不顺,他在当地度过了一段非常困难的日子。在这样困难的日子里,能够帮助他脱离这种困境的。一则是诗词之美,二者就是口腹之欲的美食。
被贬黄州时期,苏轼更是把吃货的本色发挥到淋漓尽致。他在这里有足够的时间研究怎么吃。而且吃的东西以肉居多,甚至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词。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诗词就是苏轼《猪肉颂》,读来让人感觉到非常滑稽。在我们印象当中苏轼是那一个仙风道骨一样的著名词人,说话就像是吟诗一般。但是这首诗词却改变了我们对他的看法,这不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逗比么?
这首诗词写的是熟食怎么做猪肉的过程?先是“
净洗铛”,还要“
少著水”,炖肉的时候还注意不要用大火,“
柴头罨烟焰不起”要用小火慢慢炖。而且炖肉的过程当中不要着急。“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时间够了,火候到了,一排美味佳肴就能够出现在大家面前了。
但接下来的诗句却亮瞎了我们的眼睛。“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历史上猪肉真的这么便宜过吗?我们没办法查阅当时的资料,也无可论证。苏轼在这首诗词当中夸张了有多大成分?但是今天我们来看却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眼睛,因为今天我们去超市里面买肉,都舍不得吃了。
“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指的是当时人们吃肉的习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时猪肉的价格。“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吃肉怡然自得,真是过得潇洒,吃得潇洒。
诗词看上去非常简单,而且也非常滑稽。但是在后人的评论当中也认为这首古诗是在借滑稽的表面来表达苏轼做事情的原则。刚开始是说做事要有准备好,预则立不预则废。而且做事是要需要时间的,不要急功近利,要慢慢等待。
至于这首诗词的主旨,大家可以从各方面来进行解读。不过我们的眼睛,可能就在其中的那十个字当中吧。“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真想穿越到那个时代,好好地饱餐一顿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