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这么多“真”诗人,为什么起诗社的却是“假”诗人探春?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贾府这么多“真”诗人,为什么起诗社的却是“假”诗人探春?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贾府这么多“真”诗人,为什么起诗社的却是“假”诗人探春?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9-09 0



探春一纸花笺请来众人,正式开启了大观园里众姐妹们的“诗社”之路,宝玉喜不自禁,黛玉口称“不敢”实际行动却无比积极,就连一向对诗歌并无过多兴趣的寡嫂李宫裁也赞不绝口“我原本也想”,这次海棠诗歌社虽然寿命不长,但堪称好评度百分之百的社团活动。
这其中的蹊跷之处在于,黛玉宝钗二人如此擅长诗歌、宝玉如此爱诗(更重要的是混在姐妹堆里)理应一早开口,李宫裁和王熙凤两位嫂子又分别是分管和总管她们的执事少奶奶、早该替她们谋划诗社,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人人都比探春更有资格成为倡议者和发起者,但为什么挑头的偏偏是探春呢?

第一点,因为人人都有不得已之处。
林黛玉客居贾府,事事易多心,曾和宝钗吐露肺腑之言、担忧饶是如此贾府众人已经很看不惯贾母偏疼于她。她不肯开口和贾府要燕窝,自然也不肯开口主动张罗要花钱的诗社。
薛宝钗是最务实的人,主动领针线活忙到深夜,虽然擅长写诗但又很矛盾地信奉“诗对女子无用”这一套理论,秉持着这样的务实型作风,她绝不会说出开诗社的提议。


贾宝玉爱诗也不怕多事讨人嫌弃,但他没有筹划和组织能力。他会在收到探春的邀约之后一拍大腿“哎呀我怎么没想到”,但下次有类似的事情他还是想不到。
李宫裁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态度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会主动提出“加餐”多办一个诗社。
王熙凤虽然办事能力强,但不通文墨,她的知识结构不支持她主动想到“给宝玉和姑娘们开个诗社”。
如此一番排除之后,探春是唯一合适的人选。
她是贾府正经小姐、不怕别人嚼舌根“客居多事”;又是女儿身不像宝玉如果下帖子可能得送给贾环、贾兰甚至是贾珍贾蓉等人;她又知书擅画才情出众,很适合做这项风雅活动的发起人。

第二点,探春精准嗅出了需求,且执行力过硬。
虽然在此之前“诗社”的执行次数是零,但探春精准嗅出了姑娘们对这件事情的需求,也准确判断出了各方在“三不管”和“支持”之间的态度。
虽说古人常讲“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府里姑娘们聚会写诗,只要不外传就依旧是颇有风度的清雅之事。
此外探春有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团队,查抄大观园之夜侍书的强硬态度可见一斑,隔壁迎春放任奶妈、奶妈的儿媳妇闹出一团糟还反过来欺负到自己头上的糟心事,在探春这里绝不会被容忍。
惜春身边入画私自传递哥哥送来的赏钱,性质不严重但本质违规,在探春身边人这里发生的几率同样不大;因为和不管事的姐姐妹妹门不同,探春有清晰的治家理念和雷霆手段,不成器的人早已被她淘汰、能留在身边的都形成了一个非常精干的团队。

种种因素都保证了只有探春才可以,她能提议、也能办成事情。
类似的事件还发生过一次,贾母因鸳鸯之事而责骂王夫人,众人都不敢开口辩解、唯独探春能够以合适的身份说适合的话,这个“合适”就是探春最聪明的本事,审时度势会挑选时机,权衡利弊看得懂兴亡格局。
在贾府极端势利的语境中,庶出的探春原本处处受制,但纵使被命运如此亏待,她也凭借自己的努力、活出了不一样的姿态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19-09-09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9-09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