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天,中秋佳节就要来临了。对所有中国人来说,在中秋节这一天能阖家团圆,
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地过节,赏月,吃月饼,真是一件最幸福不过的事情了。然而,从古至今,总是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够与家人团聚。到了这一日,望着天上的那轮圆月,身在异乡的人们总是会忍不住思念亲人,思念家乡。
月到中秋分外明!到了这一天,连上苍都如此多情,让那轮明月悬空如镜,皎洁圆满。中秋之夜,清辉泻地,桂香浮动,令人陶醉。古往今来,这轮照耀了千古的圆月,曾经激起了多少文人的灵感,迸发出多少生活的诗意!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咏月诗词可以说比比皆是。
今天,在中秋节还未到来之际,笔者想与大家分享
一首描写中秋最唯美的唐诗,以安放游子们心中即将弥漫的乡愁。它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是
咏月诗词中的千古名作。尤其是
诗作的末尾二句,更是惊艳了整个文坛。这首诗就是
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在大唐熠熠生辉的诗人群中,
王建或许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但是,这并不妨碍这首诗在整个文坛上成为千古名篇。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在中秋之夜为思念好友所作。诗中通过中秋夜景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
这首诗情景交融,先写月夜美景后抒思念之情,深情唯美。首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是写作者在庭中赏月的情景。那皎洁的月亮将清辉洒满了庭院,一片银白如雪。此时,周围一片寂静,白天还叽叽喳喳的鸦鹊也都安静了下来。
这一句先从视觉入手,用“地白”二字就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空明,让人沉醉。然后又从视觉入手,写了黑夜中的鸦鹊。尽管这些鸦散此时已经安静下来,但是白天的时候,它们肯定是叽叽喳喳的。此时,月亮出来,它们又时不时啼叫几声,反而更显夜色的清幽。
紧接着第二句“
冷露无声湿桂花”更是唯美。它紧承上句,进一步从嗅觉和触觉来写月夜美景。夜渐渐深了,诗人因为思念友人而无法入睡。此时,一阵醉人的香气袭来,原来是满院的桂花开了。作者伸手去探摸了一下桂花,发现桂花不知何时已经被露水打湿了。
此句中,“湿”字用地巧妙之极。首先,它说明此时的夜已经很深了,诗人在庭中也已经独自站立了很久了。其次,秋夜的露水落下本来无声无息,但是作者用了这一个“湿”字,就把无声的秋露变得有形了,而且多情了,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末尾二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整首诗作惊艳千古的名句,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羁旅在外的游子。圆月高照,万籁俱寂,诗人独立庭中,凝思入神:这样一个秋高月明之夜,全天下像我一样思念亲友的人应该不少吧?
这两句之所以备受后人称道,就是因为作者把自己在中秋之夜的孤独寂寞推向了大众,有“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的意境。而且,作者借这首诗是为了向亲友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采用疑问句,明显就是为了说自己的“秋思”最深挚,这样就更显得意蕴深邃,耐人寻味了。
另外,末句中的那个“落”字掷地有声,化虚为实,真是不同凡响,仿佛那秋思随着月色一起洒向了人间一样,化无形的思念为有形的月光。咏月的诗词,从古至今何其多。可能在不同的读者眼里,这一首唐诗并不是最经典的那首。然而,
它情景交融,含蓄委婉,情深意远,不失为一首千古佳作。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心中最美的那一首中秋诗词是哪一首呢?欢迎留言分享!过中秋,赏诗词,传播中国古典诗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