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圣手---王昌龄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七绝圣手---王昌龄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转载美文]七绝圣手---王昌龄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0-02 0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王昌龄在盛唐名重一时,和李白相差无几。李白是天上谪仙,王昌龄是诗家天子。他们都擅长七言绝句。王昌龄左迁龙标,李白供奉翰林,《唐诗别裁》的作者沈德潜说“七言绝龙标、供奉,妙绝古今,别有天地”。王世贞说“七言绝句王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王夫之甚至认为王昌龄的七绝超越李白。

诗家天子
和李白、王昌龄同时代的殷璠在天宝十二年(753年)编选《河岳英灵集》,王昌龄的诗歌入选最多,其次是王维、常建和李颀,然后才是李白、高适。可见至少在以殷璠为代表的那部分当时人眼里,王昌龄不愧“诗家天子”。
王昌龄善于用乐府旧题写边塞诗。他的边塞诗浑然天成,和高适、岑参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他的组诗《从军行》,几乎每一首都是经典。
在唐朝之前的魏晋南北朝,王谢两个高门大族的声势接近甚至超越皇室,尤其是王昌龄所属的琅琊王氏。王昌龄虽然已经家道中落,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芝兰玉树的王谢子弟。他的边塞诗有一种纵横天地的豪情自信,刚柔相济哀而不伤,比高适和岑参的作品更能代表盛唐气象。
《出塞》组诗除了不朽名篇“秦时明月汉时关”,另一首也是不可多得的好诗。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这首诗有的诗歌选集归入李白名下,但我认为作者是王昌龄的可能性更大。李白虽然出生在西域,但成年后却没有去过边关,所以他的边塞诗不注重细节描写,并且多半站在征人妻子的角度泛泛而论。而这首诗的作者很可能亲眼目睹边关将士战罢归来,见过军刀因为带血和刀鞘粘在一起难以分开的情景。
边塞诗和闺怨诗
闺怨是古代诗歌的重要题材。宫闱诗或宫词一般也列入“闺怨”范围,但因为名家名作太多,已经可以独立成军。
王昌龄的《青楼曲》也属于闺怨诗,不过这个青楼是“家住层城临汉苑”的贵妇住处,而不是满楼红袖招的烟花之地。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长杨”是指上林苑内宫殿长杨宫,这里是秦汉皇家猎场,位于今陕西周至东南。“建章”是指汉武帝太初元年修筑的建章宫,在长安城外未央宫西,也属于上林苑范围,千门万户气势雄伟。太液池和金铜仙人都在建章宫内。
边塞诗和闺怨诗的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几乎截然相反,王昌龄却能同时登峰造极,他是唯一一个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诗人。李敖说唐太宗侠骨柔情一应俱全,也许这个评语更适合王昌龄。王昌龄最流行的绰号是“诗家天子”。诗家天子的另一个版本是“诗家夫子”。我觉得诗家夫子适合杜甫或王维、孟浩然,王昌龄诗高华悠远,如龙腾四海,凤舞九天,还是诗家天子比较相称。
唐朝的大明星
在一个秋天的黄昏,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他在楼下的时候还是初唐,他刚刚告别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到了楼上已是盛唐,张九龄、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张继济济一堂。
胡应麟认为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宣告盛唐驾到,但更多人觉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才是盛唐风标。这首诗出现之后,唐朝从贞观永徽进入开元天宝。
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和《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普救寺相距不远。当地的两大名胜都和唐代诗人有关。《西厢记》改编自元稹的《会真记》,张生的原型极有可能是元稹本人。永济离潼关很近,交通方便,所以鹳雀楼经常有诗人登临赋诗。


太原王氏是魏晋以来的名门望族,不过王之涣这一支早已家道中落。王之涣和王昌龄、高适是好朋友,三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既不读书考进士,也没想过要做诗人。有一天不知是互相约好,还是像鱼玄机一样受了新科进士的刺激,突然拿起笔开始写诗,并且很快声名鹊起。
开元中,他们三人已经名满天下,经常一起游山玩水,不醉不归。这日微雪天寒,三人照例去旗亭饮酒取暖,那里允许他们拖欠酒钱。有一群梨园子弟随后走进旗亭。三人见对方人多,主动把八仙桌让给他们,自己移到角落上的小桌,一边烤火一边冷眼旁观。过了一会儿,又有几位妙龄歌妓陆续赶到。大概是因为喝了点酒心情不错,这些梨园子弟开始轻歌曼舞。
王昌龄说:“我们都是小有名气的诗人,平时谁也不服谁,今天是个一分高下的机会。”
王之涣问:“你想赛诗?我奉陪。谁输了谁出酒钱。”
三人中高适最年轻也最寒酸,平时下馆子很少掏钱,今天要是凭才学赢了,就可以还两王的部分人情,所以也欣然同意比拼。
高适问王昌龄:“你说怎么比?”
“不用比,他们会帮我们分出高低。”王昌龄指着那些歌妓说,“我们的诗都已经改编成流行歌曲,一会儿她们肯定会唱到,我们只要计数就行了。谁的诗被她们唱得最多,谁就笑到最后。”
王之涣和高适都觉得这办法不错。
一个歌妓果然开始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他得意地放下一根筷子。
过了一会儿,又一位歌妓唱起“开箧泪沾衣,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所以高适也放下一根筷子。
第三个歌妓唱的是“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这又是王昌龄的得意之作《长信秋词》。
王之涣一看急了,他说:“这几个歌妓根本不懂诗,欣赏不了我的阳春白雪。”
王昌龄见他想耍赖,当然不干。好容易赢了一回的高适也不答应。王之涣无奈,只好指着歌妓中长得最美的那位说:“这样行不行,我们以这位美女唱什么定输赢。如果她唱的依然不是我的诗,那我对你们五体投地,从此以后心甘情愿做小弟。不过她要是唱了我的诗,你们得拜我为师。”
王昌龄和高适勉强同意。
过了一会儿,那个梳双鬟的美女清清嗓子起来歌唱。
王之涣提心吊胆,直到她唱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得意狂笑,手舞足蹈。
司空图评价王昌龄说“国初,上好文章,雅风特盛,沈宋始兴之后,杰出江宁,宏思于李杜”,王世贞说“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足见他的毅力之坚和天赋之高。

王世贞说的“少伯”,是王昌龄的字,司空图说的“江宁”,是王昌龄的别称,他曾经在江宁丞,县丞可以形象的理解为“县的丞相”,也就是县里的老二。
王昌龄想做大官,他觉得自己是个出类拔萃的人才,因为他考中了进士,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也配得上一个大官。
有一句话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的就是唐朝科举考试中的进士科难度之大、竞争之激烈。考中了进士的孟郊在长安城里迈开六亲不认的步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比接到皇帝通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还要得意。
跟四十六岁进士及第的孟郊相比,三十岁就考中的王昌龄,简直可以得意到忘形。
但得意归得意,却只能当江宁丞这样的小官,他压根就看不上这么个小官,工作状态就是磨洋工,消极不作为。
这一点还是要批评的,先不说什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说你想做大官,好歹拿出点诚意来,好歹做出点成绩来,先把小官做好了,皇帝才能给你大官做,小官都干不好,凭什么相信你能做大官。
从皇帝的角度,每年进士科一二十人,个个都要做大官那还得了,县丞虽然官不大,好歹是个副县长,几多人想做还做不成呢。
当官可以不作为,诗还是要写的,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可能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著名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也可能是创作于这一时期。
这两首诗,一个是送朋友离去,托朋友告诉远方的亲友,我依然很清纯,内心没被玷污,一个是等丈夫归来,然后告诉丈夫,当初真不该叫你去考公务员,水太深。两首诗看似相去甚远,其实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功名利禄都是浮云,我根本不在意那些东西。
王昌龄所处的官场,的确水太深,他混着混着,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被贬到岭南,好在不久便遇上大赦,他立即动身从岭南回北方。
途中,在岳阳遇到了李白,分别的时候给李白写了一首《巴陵送李十二》“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别过李白之后,王昌龄继续北上,在襄阳拜访了孟浩然。这本来是“谈笑有鸿儒”的高兴事,却让孟浩然丢了性命。
孟浩然身上长了毒疮,这种病虽凶险,但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调养,好得七七八八了,这回王昌龄来,孟浩然一方面是因为高兴,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病情误判,因此放开手脚大吃大喝起来,没太在意这病需要忌口的医嘱,然后就悲剧了,新唐书记载孟浩然在“开元末,病疽背卒”。
曾经,王昌龄也打算从小官做起,而且付诸行动了,在中进士之前,他在陇右当了几年兵。
唐朝,特别是唐玄宗时期,到边疆去当兵是一件很洋气的事,因为那是当时的潮流。
在唐玄宗之前,唐朝实行的府兵制,农忙时节在田地里耕种的农民,农闲的时候就操练,仗打起来了就自带干粮上战场,这一套行得通的一个前提就是府兵有自己的土地。而随着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和人口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到唐玄宗时期已非常严重,府兵制搞不成了,募兵制取而代之。
王昌龄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去的边疆,在边疆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边塞诗,比如《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黄,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
很显然,孟浩然在边疆并没有立下什么战功,也没有干成什么大事,要不然不会回到内地继续发奋读书。

王昌龄吃死孟浩然的那一年末,又继续去江宁当副县长,他在这段时间结识了另外一位边塞诗人岑参,临行时岑参给他写了一首诗《送王大昌龄赴江宁》,王昌龄也给岑参写了一首《留别岑参兄弟》。
这一次在江宁,王昌龄呆了八年,又不知道因为什么什么事被贬龙标县尉,县尉是大致相当于公安部门的最高负责人,跟县丞一样,都是县长的左膀右臂,可能比县丞级别低一点,李白在听说这件事之后,写了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首诗名中的“左迁”,就是县尉级别更低一点的证明。
命运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李白说他的心跟着王昌龄到了夜郎,几年之后,李白也因为参加永王东巡被流放夜郎,你说诡异不诡异。
更诡异的是,安史之乱中,王昌龄从龙标回来,路过安徽亳州的时候,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了,后人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两个人看起来是八杆子打不着啊,只能推断这个闾丘晓是嫉妒王昌龄的才能。
当然这个闾丘晓也没什么好下场,被当时的河南节度使张镐杀,据说闾丘晓死前曾求饶,说家里有老母要赡养,而张镐不为所动,并说你杀王昌龄的时候,怎么不想想他家里也有亲人。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唐]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唐]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闺怨
[唐]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采莲曲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长歌行
[唐] 王昌龄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停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况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鼷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古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送人归江夏
[唐] 王昌龄
寒江绿水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
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9-10-03

๓活动奖励 ๓ 咖啡聊天、纪念馆、校园青春、微信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10-03 0
๓活动奖励 ๓ 咖啡聊天、纪念馆、校园青春、微信 •  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