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艰,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苦难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人生多艰,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苦难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转载美文]人生多艰,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苦难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0-06 0

人生如唐僧取经,非经磨难,难到西天取回真经。可人一般都愿无风无雨,平平安安。有首歌叫“好人一生平安”,反映了不少人的愿望。
我们老祖宗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教导,知道的人多,愿实行的人少;也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说法,知道的人也多,愿实践的也少。谁愿意冒险、愿意折腾呢?

可世界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也并不像广告词中说的,思想有多远,你就可以走多远。这句话现在很流行,从哲学上说实实在在是个错误的观念,最多如恭喜发财之类的话一样,只是应酬话,不能当真。
广告本来就不是一定要人相信的东西。人生多艰,这并不决定于人乐意与否,而是人生规律。当然艰难的程度会不同,结果会不同。但人不可能一生都走顺风路,没有经历任何艰难的“福人”是少有的。尽是过五关斩六将、永不会走麦城的人也很少见。
人生多艰。因为人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社会存在物。他既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又不能越出社会规律制约的范围。它必须在规律范围内为自己寻求最有利于自己生存的空间,而这往往不易做到。

就自然规律来说,人会生老病死。这个问题,几乎各种宗教特别是佛教都论之甚详。可以说,没有生死问题就没有宗教。宗教就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寻求生死的解脱。其实何止人,凡生命都有生老病死。
再进一层,岂止生命,世界上的无生命的现象,小至沙砾,大至天体,无不有成有毁,有始有终。只不过天地万物之中唯独人有自我意识,才知其苦,才觉其苦。
这一苦字,道尽了宗教对人生的全部看法。人生多艰不是表现在人必有死,这是人人难免的,也不是人不可能不生病。人也会由少及壮,由壮及老。“壮则老”,这是普遍规律。
任凭您洽国有方、位高爵显,任凭您统率千军万马战功赫赫,都是会老的。到年老体弱、灯枯油尽之时,照样是风华不再,不复当年气概,最后走向人生的终点。从“壮岁旌旗拥万夫”到“春
风不染白髭须”,这是必然规律。

从人的自然本性言,没有人能摆脱生老病死的定数,如果说这就是苦,那人人无一例外都一生一世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痛苦中挣扎,还有什么活头?这只能是悲观主义、来世主义,人在现世永远没有快乐。
其实,人生虽然短促,但人有可能和能够愉快地享受人生,问题是快乐人生要自己创造。
人生多艰,不是指人人都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的自然定数,而是不该死时死,即由于各种原因而英年早逝,未能尽天年;病与穷的结合,即贫病交加;老无所养,既老且穷,在凄凉寂寞中走向人生终点。
这已经不单纯是自然规律的问题。对自然规律的作用,不乐意的拖着走,明智的顺着走,无所谓幸与不幸,只有智与不智。

在自然规律作用的范围内由于社会因素的掺入,使人在完成自己的人生自然历程中会增加许多艰难困苦,使生老病死的自然历程变得更艰难。
我们要正确对待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痛苦。人有生老病死,代代如此,人人如此,这不应认为是一种痛苦。如果把这看成痛苦,只能永远陷入痛苦而不能自拔。如果能参透人的自然规律,认识必然性就能达到自由。
正如庄子说的,“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把死看成是人生的必然阶段,是终点,是安息,采取安时处顺的态度,就能解除对死的恐惧和死亡的痛苦至于贫病交加、老无所养,这是社会问题。
一个合理的、公正的社会应尽可能减少这种非自然因素的痛苦。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美照此看来,人应该有进有退,知进知退,进退有度。有进,是指人处于逆境,目标不能实现,甚至受到打击和排斥时,应该想到人生多艰,要有毅力、有韧性,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匍匐前进。

只有不怕曲折才能达到山顶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山峰越高弯路越多,险路也越多。孟老夫子那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如何如何的话,至今仍有极大的鼓舞力。历史上和现实中不少政治家、科学家和企业家屡经挫折而后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
可在生活中也得有退。正因为人生多艰,并非人人都事业有成、事事都能成功,所以已尽力而为,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成功大可不必自责过深。窃以为可以来个酸葡萄理论,虽然有点阿Q,对于保存自己,以待来日还是有好处的。何必遗恨乌江,把老本全输光了。自杀非智者所为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5
DB+15 2019-10-07

๓活动奖励 ๓ 咖啡聊天、纪念馆、校园青春、微信 •  欢迎您!

亖 

ZxID:427969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10-07 0
๓活动奖励 ๓ 咖啡聊天、纪念馆、校园青春、微信 •  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