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影史第一科幻电影,不得不说。
时隔20年,一直被模仿。
却从未被超越——
《黑客帝国》(1999)《黑客帝国》的经典,毋庸置疑。
横扫奥斯卡四大奖项:
最佳音响,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视觉效果。
其中不少深奥故事线,为“黑客迷”津津乐道。
就算过去20年,重刷10遍。
也毫无违和感。
甚至不少影迷感叹,每一次重刷,都觉得
又看懂了一些。
作为20世纪科幻片,《黑客帝国》最出色的莫过于剧情和特效。
剧情的出挑,难住了各大好莱坞制片公司:
没有人能够理解它!
这是不少电影人对《黑客帝国》的态度。
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部
「不可能拍成功」的电影。
好在华纳眼光独到,毫不犹豫投了6000万美元。
导演沃卓斯基兄弟也是精益求精。
不仅把每个特效镜头做成了影史经典。
更用电影人的执着,
换来了《黑客帝国》的一分未减。
(顺便提下,沃卓斯基两兄弟已经双双变性,如今已是两姐妹了。)
必须要说,《黑客帝国》的男主尼奥
堪称神选角。
虽历经一年,才选上基努·里维斯,但足够惊艳。
墨镜+风衣,凌厉帅气。
身手敏捷,一出手就足够令亿万观众疯狂。
先说特效,影片的经典场面不少。
直升机撞上大厦玻璃,竟如石头落水般,激起一圈圈涟漪。
这样的视觉特效,前所未有。
单是这个特效镜头,整个特效团队就做了3个月。
更经典的,还有影迷深刻难忘的
「子弹时间」。
子弹从尼奥(基努·里维斯 饰)身上划过,运行轨迹清晰可见。
90度后仰 + 360度全场景,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减速。
在此之前,没人知道“子弹时间”该如何呈现。
对于沃卓斯基兄弟的想法,也曾被外媒嘲讽“疯狂”:
他们需要把摄像头,架在火箭上拍摄。而特效团队却用120台高像素相机,400多张数码照片完成了。
于是,这组成本高达75万美元的镜头,成了传奇。
《黑客帝国》可以说把“子弹时间”发挥到了极致。
从尼奥仰身躲子弹,到伸手挡子弹。
子弹高速旋转,又瞬时静止。
每一秒镜头,
堪称里程碑式经典。
除了特效,不得不说,它传承了香港武侠片的精华。
开拍前,导演兄弟就请来了
“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
对剧组演员进行半年的功夫训练。
看惯了长衫马褂的香港武侠片;
再看「墨镜风衣」功夫片,同样帅气利落,别有味道。
导演兄弟的用心细节,随处可循。
片中,为了向尼奥说明矩阵世界的谎言。
船长墨菲斯带着他,走进了矩阵模拟世界。
为了这几分钟的镜头,导演就找了许多
三胞胎和双胞胎做临时演员。
不论系列的哪一部,矩阵世界里都
蒙上了一层绿色。
从灯光到服装,无一例外。
为了塑造矩阵“人为感”,设计师放弃了所有蓝色服装。
所有衣服也都染上了淡绿色,包括白衬衫。
再说剧情,《黑客帝国》的脑洞出了名。
用导演沃卓斯基兄弟的话来说:
如果你看这部电影,能猜到接下来的剧情,那么算我输。
打磨四年,绞尽脑汁,终究拿出了
影史第一科幻片。
(以下内容有部分剧透)
人机大战掀起后,机器制造了虚拟世界
「母体矩阵」。
矩阵里,生活着机器和不明就里的人类。
觉醒的人类,则住在了暗无天日的
现实世界,锡安。
机器想要修正矩阵,摆脱人类;
而觉醒的人类则想要干掉机器。
工程师尼奥(基努·里维斯 饰),一名生活在
矩阵的黑客。
他发现生活的“现实世界”,似乎被某种神奇力量控制。
船长墨菲斯,现实生活中
保护人类的船长。
在矩阵中寻找传说的「救世主」。
黑客崔妮蒂,一名逃出矩阵的著名黑客,也是尼奥爱人。
被墨菲斯告知“救世主”身份的尼奥,开始解救受矩阵控制的人类。
却受到矩阵特工史密斯百般阻挠。
好不容易脱离矩阵,却又身思分离,再度陷入母体。
不得已,三人只能与矩阵特工
展开终极殊死战。
只有敌人挂了,才能更改代码或者删除成功。
而在跟斯密斯对干的过程中,尼奥也算是一个杀毒软件了。
“我思故我在”,一场《黑客帝国》引发的哲学探讨。
一个20年都无法超越的经典科幻。
有什么理由不重刷呢?
想重温经典,CIBN微视听等你来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