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电影公众号《云何电影》,有大量剧透,建议观看影片后阅读,综合评分8分。如果说《狗十三》是一部更具普适性的讲述思想阉割的残酷青春物语,《少年的你》就是用一个极端的案例,来描摹出一幅社会底层少年的冰冷生存图景。这也许是中国观众在大荧幕上感受过的,最绝望、最痛彻心扉的青春故事。
先把一些总体评价写在前面,关于涉嫌融梗抄袭《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云城个人认为确实融梗了,但不属于抄袭,因为这并不是侦探悬疑片,设定相似,但其他关联点非常模糊,可以引发相关联想,但不是影片的核心表达,当然这个纯属个人意见,云城尊重其他不同看法,原著没看过,不讨论。
曾国祥表现亮眼,凭此片可奠定在青年导演界的地位了,技术派又不乏灵性,情感上也相当细腻,个人非常看好。周冬雨表现个人感觉完成度可以,但打动我的地方不多,感觉哭戏太多,但小黄鸭的哭戏还是少了一种情绪上的层次感,反而不哭的时候,有几个眼神诠释的很到位,比如被魏莱推下楼爬起来的眼神,以及看胡小蝶尸体的眼神。易烊千玺表现出色,不服不行,少年感十足,用他真是没用错,十二时辰里没看出这么好的演技,可见可塑性还是很强,导演调教的也不错,后半段几次决绝的眼神,包括看守所中的对视,演绎的十分传神,相当惊艳,如果说有什么问题,就是痞性不足,虽然说自己没教养,其实言谈举止还是很有点斯文劲,脏话都没两句,不像是13岁辍学混社会的痞子,当然,瑕不掩瑜,未来可期。
陈念——唯一的光陈念(周冬雨饰演),父亲是完全缺位的,在影片中没有出现也没有提及,母亲虽然出现了,但带给她的没有温暖,只有无尽的麻烦,卖三无面膜,欠一大堆债,家里每天都有人上门讨债。在学校里,她的好朋友胡小蝶备受欺凌,最终不堪忍受在校园中跳楼自杀,陈念只是因为不愿让好朋友这样被人围观,脱下了衣服盖住了她,却因此被警察讯问,虽然她并没有说出实情,可依然成为了以魏莱(周也饰演)为首的霸凌者的下一个霸凌对象。面对这样痛苦的生活,陈念只想早点参加高考,考上大学,变成成年人,逃离这片令她伤心难过的土地,帮母亲还债,和母亲过上新的生活。
利用高考改变人生,成为陈念生活中唯一的光。所以你会发现,陈念贯穿全片的一条行动准则,就是为了让自己顺利参加高考,一开始向警察隐瞒胡小蝶真正死因,是不想惹上麻烦耽误高考;后来告诉警方真相也是因为魏莱把她当做了欺凌对象,所以她希望借助警方打压魏莱,让自己顺利高考;但魏莱虽然被退学,仍可以到她家去堵她,她明白了警察无法真正保护她,所以她寻找小北保护自己,而此时的主要动机仍是为了高考;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包括陈念接受了小北《嫌疑人X的献身》式的顶罪,都是为了能顺利高考,因为对于陈念来说,逃脱这无望深渊的唯一方法、唯一途径,就是高考。

所以陈念虽然平时看着不声不响,柔柔弱弱,但因为心中的那份坚定、那份希望,却透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坚强,甚至是遭受拍裸照那样极具肉体和精神伤害性的欺凌,她都没有耽误自己的学习,这份坚强让人敬佩,亦让人心疼。但其实陈念也有柔弱、善良的一面,本片中有多次她流泪的画面,尤其有几次和母亲通电话,她明明已经痛苦的泪流满面,绝望的要撑不下去,但和母亲说话时,仍然强压住哭泣的语调,怕母亲担心。陈念本性也很善良,无论是开头她盖住朋友的尸体,还是第一次遇见小北她为素不相识的他打电话报警,都显示了她内心的善良。其实她仍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女,一个孩子,渴望来自家人、朋友的关爱,受到欺负她也会难过的掉眼泪,但为了改变命运,她只能强迫自己坚强起来,柔弱、善良与坚强,这几种看似矛盾的特质杂糅在陈念身上,不但没有逻辑不适,反而放大了这个人物的痛苦与挣扎,更大程度的引发了观众的共情,再加上各种几乎怼到人脸上的大特写镜头,让观众相当轻松的就沉浸到人物的情绪中去。

其实关于原著融梗饱受争议的事,也有人提出为什么非要费尽心机和力气去让小北顶罪呢,本来也是过失杀人,而且对方还有过错,可能判不了几年就出来了,云城个人觉得剧本没有去掉融梗的部分一方面是只有这种方式才能突出命运的惨烈,为了一方的光明,另一方必须被毁灭,不然很难有什么剧情,比被拍裸照这种事还能更深的打击陈念,要产生一种情绪和故事逻辑上的递进感,就必须要进一步的破坏对主角更为重要的东西,对于陈念而言,就是高考和新的人生,那是她全部的希望,但现在她离实现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却可能永远无法再触及这个梦想,当时的她无法接受这种一切努力就此破灭的结局,所以向更深的深渊迈出了错误的一步。
小北——孤独的心小北(易烊千玺饰演),辍学的社会小混混,父亲死的早,母亲因为带着他不能改嫁而怨恨他,所以他十三岁就离开了家独自闯荡社会,小小年纪就看遍了世间冷暖。他学会了伪装和包裹自己,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他的生存法则,但因为遇到了陈念,他又再一次发现了自己内心里柔软的那一部分,他也需要别人的呵护与爱,他也不想每次打完架后在深夜独自一个人舔舐伤口,所以当陈念问他“疼不疼”的时候,他的外壳倏地消失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在陈念面前显露无遗,从某种程度上,陈念是他的精神护盾,所以小北也就成为了陈念的肉体护盾,这种感觉也就和《白夜行》里的亮司和雪穗的共生关系非常的相像。

提到《白夜行》,再说一下本片另一个被许多人诟病的问题,融梗《白夜行》,其实观众会有这种观感,更大程度的是因为电影把《白夜行》想要展现的那种状态,用特别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了,比如亮司没有跟着雪穗上过学,但小北跟着陈念,就特别容易让人联想到亮司和雪穗的共生关系,一个套头,一个光明正大,一明一暗,甚至还特意有一个镜头,陈念站在阳光里,小北站在阴影里,也会让人联想到那种对比强烈的共生关系。

其实相对于陈念,小北这个人物简单的多,他虽然外表混混,但内在却有一颗赤子心,他的冲动、易怒,在警局指认时的不正经,都显示他不过是一个志率单纯的孩子,只是家庭逼迫他不得不早早适应社会,早早成熟,装出一副大人模样。但自从遇到陈念,他的生命里忽然有了阳光,看不到未来的他,身陷泥淖的他,拼命抓住这道阳光,只有这样他才有了继续生活的动力,陈念的希望就是他的希望,陈念的梦想就是他的梦想,为了不让这道阳光消失,他不惜赌上自己的一切,也要去守护陈念,就像台词里说的,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而陈念其实始终没有为小北做太多实际的事,但陈念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小北最大的宽慰,甚至陈念一开始找上小北,并不是出于感情的原因,而是她别无选择,为了能顺利高考,只能选择小北的庇护,所以两人之中,明显是小北最先动的情,因为小北的底色是孤独,从他对母亲的回忆中就可以看出,他十分渴望被爱,而陈念是第一个给予他关怀的人,因此小北对陈念的爱里,也掺杂着感激,听起来这种爱情好像特别的幼稚,但是别忘了,他们也只是十几岁的少年,
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年纪,才能拥有一份不掺杂任何功利的、纯粹的、热烈的爱。
两个被抛弃的人的相依两人的感情,和许多青春的校园恋情所不同的一点就是,
他们不只是单纯地相爱,还有命运相似的相怜相惜,以及共同对抗冰冷无情社会的相依。虽然陈念一开始确实看不起身为混混的小北,认为早早辍学的小北只不过是个不愿学习不求上进的少年,但当她了解了小北的身世,并且发现孤身一人的自己处境并不比小北强多少,她也开始慢慢的接纳小北,他们都身处于一片黑暗的深渊里,没有人能真正帮助他们,除了他们彼此,他们互相成为对方生命里唯一的光,成为一起活下去,走出这无尽深渊与绝望的唯一依靠。

念受了太多欺凌,所以早就不肯轻易信人,警官郑易(尹昉饰演)一直试图获取陈念的信任,但并没有成功,因为郑易没有和陈念相似的背景和经历,他的关心只是一个局外人无法切中痛点、不切实际的关心,所以他无法获得陈念的信任,而小北则是和陈念有着相仿年龄、相似经历的少年,他更能懂得陈念的痛与执着,但他的人生看不到未来,而陈念的光明未来触手可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他替陈念顶罪是希望陈念带着他的那份期待和希望生活下去,带着他去光明正大的感受阳光雨露。

陈念从一开始对小北更多的是利用,到后来在一点点的相处中慢慢改观了对小北的看法,尤其当小北褪去自己冰冷的外壳,成为为她遮风挡雨的人,原本不愿轻信于人、将自己封闭的很严实的陈念也终于开始卸下心防,去重新看待和认识这个世界,也正是小北的单纯与决绝,让陈念在最后幡然醒悟,高考结束后,陈念走在校园里,看着漫天飘散的试卷,她忽然明白,高考不是她的全部,如果为了所谓的前程、新生活去毁掉小北的人生,她将一生都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宁,所以有了在看守所中最为经典的镜头:两人坐下、对视,那眼神中有疑虑、惊喜、失望、忧虑,表情渐渐无法绷住,他们时而笑笑、时而又蹙起眉心,鼻头一酸,眼眶瞬间湿润,他们大概都觉得好笑、好气、又坦然,这一对少年少女,背负了本不该他们承受的生命之重,所幸他们也迎来了本该到来的结局,对于他们而言,人生仍然长路漫漫,没必要过早的背上沉重的包袱,把自己的脊柱压弯。
关于主题曾国祥在本片中确实展示出了非常不俗的导演功力,镜头的运用颇具匠艺,又不乏灵动之处,在视觉上带给观众的冲击无疑是相当深刻的,但也不得不承认,野心实在有点太大,在主题表达上因为想说的东西太多,其实都没能特别好的表达出来。先说主题是什么,虽然主创团队一直打着校园霸凌的题材宣传,但在云城看来,
本片实质是一部以犯罪悬疑为外壳,校园霸凌为主要线索(或者说主要矛盾),关于青春、关于成长的故事。校园霸凌在前半部分占据很大篇幅,但最后落脚点其实不在校园霸凌,本片对于校园霸凌最为积极的意义就是深刻揭示了校园霸凌受害者的无助,警察帮不了他们、老师帮不了他们、家长帮不了他们,同学不愿帮他们,所以被霸凌者常常是走投无路,只能像胡小蝶那样结束自己的生命,虽然结尾冠冕堂皇的说了一堆举措、措施,但观众都应该明白,校园霸凌离真正解决,还有太长太长的路要走,那些所谓的措施,仍然治标不治本,也许只有这种无助感、这种绝望感被观众真正的体会到,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这个问题,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去强化这方面的教育,要解决一个社会问题,首先需要人们关注这个问题。甚至往深一点挖,我们可以探索魏莱明明是个长相姣好、性格开朗、成绩不错、受人喜欢的女生,甚至她的家里摆着好多她小时候获得的各类奖项,那么为什么她会变成一个狠辣、冷漠的霸凌者呢?也许从她口中说出的她父亲对她的冷暴力就是一个诱因。同样的,魏莱的一个跟班,因为性格比较弱势,在小北保护陈念之后,就成了魏莱的下一个欺凌对象,反而寻求其陈念的保护,但在魏莱的威逼之下,又转而成为侵害者,这种现象如果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都可以使校园霸凌的主题更加丰满,但曾国祥并没有这么做,这也是我说本片的核心表达并不在校园霸凌上的原因所在。

本片真正突出的,是陈念、小北这一对少年少女,在本是花季雨季的年纪,就过早的直面了成年人世界的冰冷和残酷,他们还稚嫩的心灵本还没有做好这种准备。成长的过程就是毁灭与重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少年们总要不断摔倒、爬起,调整姿态,再摔倒、再爬起,在一遍遍碰壁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价值观,这是成长所必须经历的阵痛,不同的是,陈念和小北,他们成长的环境,过于严酷,他们成长的过程,过于惨烈。

甚至于在最后,他们差点做出了,让俩人都坠入无底深渊的错误决定,但幸而还是有人拉了他们一把,他们还是没有被这残酷的世界磨去了最后一丝善良,他们还是选择了最好的结局,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只是这成长,代价巨大,这青春,痛彻心扉,这爱,刻骨铭心。结局是美好的,俩人终于能够,并肩行于阳光之下,只是,陈念遇到了小北,而更多的被欺凌者,可能是胡小蝶。愿少年的你不必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