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从红楼梦看忧患意识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从红楼梦看忧患意识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从红楼梦看忧患意识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0



记得最开始读《红楼梦》的时候,我最为关注的还是女孩子们每天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的故事,我所看到的都是这些古代的贵族小姐们每天过的生活,女孩子们在大观园的生活,让我感到非常新鲜和羡慕。和书中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没有想到,总有那么一天,贾府会垮。

尽管在书中第二回“冷子兴演说宁国府”的时候,作者就借冷子兴的口告诉我们“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个道理,在查抄大观园的时候,又一次借由探春口中讲出这样一句话,那时候,贾府的子孙们,从沉睡中醒来的,就有探春这个女孩儿了。只可惜,这句话探春即使是对着凤姐当面讲出来,凤姐也并未重视,只当耳边刮过一阵耳旁风了。
贾府里几乎所有人,都在钟鼓馔玉般豪华而奢侈的生活中“但愿长醉不复醒”,高歌且乐,能快活一天是一天,从来没有想过如果哪一天“后手不接”了,该怎么办。

王熙凤作为管家人,其实也未必完全没有算这个账,在她小产养病的那段时间里,探春和李纨接收了管家的任务,凤姐在和平儿商议家事的时候,也说自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但是在凤姐眼里,贾府的财务状况尚可勉强支撑下去,原文如下:
平儿道:“可不是这话。将来还有三四位姑娘,还有两三个小爷,一位老太太,这几件大事未完呢。”凤姐笑道:“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不算;剩了三四两个,满破着每人花上一万银子;环哥娶亲有限,花上三千两银子,不拘那里省一抿子也就够了;老太太的事出来,一应都是全了的,不过零星杂项使费,也满破三五千两。如今再俭省些,陆续也就够了。只怕如今平空又生出一两件事来,可就了不得了。”

凤姐也自称自己这么多年来,想出了不少的省俭的办法,也知道一家里人,大概没有谁背地里不恨她不对她咬牙切齿的。可见,贾府从上到下,从主子到奴才,大约都抱准了这棵大树,不肯放手了。他们咬定贾家已经沿袭了几世的富贵,即使贾府是那个“瘦死了的骆驼”,也比马大。既然能够“背靠大树好乘凉”,又怎能愿意过起省俭的日子呢?何况家里的大小姐已经封了妃子,只怕荣华富贵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大约主子们心里也都想着沾光,如果月例银子少了,自然也会不满,也许有人心里会想,“要省俭,先从老太太、太太开始啊!怎么柿子只捡软的捏呢?”
一个家庭里,主子们之间互相猜忌、排挤。仆人和主子不同心,只想着中饱私囊,谋取私利。这样的家族,恐怕家运很难好起来了。更何况,贾府的男人们,几乎个个都流连于声色犬马,务实的男人恐怕只有贾政了。无论是贾珍、贾蓉,还是贾琏、宝玉等男人,没有人愿意走科举之路,子孙中,唯有年幼的贾兰和贾菌,能用心攻读诗书。如此一来,这贾家怎能不败?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贾家上上下下都在纸醉金迷中选择了无视问题,少有的几个女子诸如秦可卿、王熙凤、贾探春、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即使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都因为各自的原因,没有真正想过去补救问题,可见知易行难

秦可卿死后,她通过托梦的方式,将后路一一向王熙凤讲明,诸如在祖茔附近置田地和房产,建家塾学校等举措,都是挺好的办法,让贾家往后一步也能抽身退步,即使将来真的会被抄家,祖茔附近的房产和田舍也不会充公,子孙都能留有后路,再则,只要家里有家塾,子孙就能读书,读书就意味着能够走上科举仕途之路,如此一来,家族的复兴就有望了。
可是,生活中很多人,都选择沉醉而不是清醒。在危机之中,既有危险,也有机会,往往机遇是和挑战并存的。如果能看到危险,就应该同时看到机遇的存在。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真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不故步自封,才是生存之道。
作者:红楼夜思。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发表不同观点。感谢各位朋友关注本号:红楼夜思。从书里,看更广阔的人生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19-10-30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10-30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