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部香港续集电影,至今无人超越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这3部香港续集电影,至今无人超越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这3部香港续集电影,至今无人超越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1-06 0



最近大半月,电影市场对“续集”不太友好。
当然,首先是“续集”对我们不友好。
《沉睡魔咒2》片如其名,《终结者6》终结了想象力……投资方本来都是抱着圈钱目的,结账时各自起码一个亿美金起步的巨额亏损。
唉,勾起我心中一个关于“续集”的陈年老梗,以前不太好意思和大家说,怕矫情。
因为又是港片。
并且又是徐克。
徐克
怕你说,烦。
但我依然要说,在想象力和政治观察的层面,超越这三座“2”的大山,不可能。
你可能会说《倩女幽魂》系列最经典的明明是第一集哥哥与王祖贤你侬我侬。
《倩女幽魂1》剧照
你可能也有这样的印象,《黄飞鸿》系列最好看的是第三集《狮王争霸》。
《黄飞鸿3狮王争霸》
错觉,那是影展和央六给你制造的幻觉。
你整个儿时武侠的启蒙,技术巅峰,政治隐喻,看懂没看懂的,看懂睡一觉起来又忘记的,都神奇地夹在这三个“2”货里。
《倩女幽魂2人间道》《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
它们不仅仅是影史,也是真正的历史,甚至,还可能是现在。01、最迅速的时代反思

《倩女幽魂2人间道》
上映时间:1990年7月13日
香港票房:2080万港币(年度票房第六名)
台北票房:9000万台币(年度华语第二名)
“2”点:技术爆棚,王道隐喻
1987年7月,《倩女幽魂》上映,香港票房高达1883万港币,位居年度第15名。
作为主导项目的监制,应当趁热打铁,把宁采臣+聂小倩的故事拍下去,可徐克偏不这么做。
第二集一开始,主角居然换人,连新名字都缺美感——“周亚炳”,他被误会是自由主义奇人“诸葛卧龙”,连演员都从张国荣换成梁家辉。
拍了两组戏,“周亚炳”的故事进行不下去,停机。
大半年时间思前想后,徐克还是把主角变回宁采臣……
但“老怪”脑洞开大就收不住,他要宁采臣还能加入“周亚炳”和“诸葛卧龙”的属性;要继续有“聂小倩”,但要按“人”来演,同时又要有上集“鬼”的影子;“燕赤霞”也要来,但要弱化“老”的人设,加入跟燕赤霞人设相似,但又是年轻人的角色……
TM蛇精病啊!
当年编剧林纪陶愤怒吐槽:
我第一次认识到写香港电影剧本比好莱坞还难!!
话是这么说,但剧本还是飙出来了。
片商又提要求,说第一集人物少感情多,第二集加了人物,就要有多热闹拍得多热闹,神马奇幻、仙侠、妖魔、神话都往里面加;第一集特效不多,第二集就要把各种“高大上”的特效全炸进来,五光十色、万剑穿心,把放暑假的那些小孩震懵。
正中下怀,谁让徐克是技术狂魔,程小东又擅长做奇葩道具。
燕赤霞“万剑归宗”,对标好莱坞特技:

剑阵PK镭射光,为保持视觉构图,竟将画面上的演员“定格”,再把特技镜头嵌进画面里,在当年来说,聪明。

但到更重头的特技,就不是单靠电脑特效能做出来了,照搬好莱坞又贵,咋办?
剧本里说,主角们在前面跑,后面“山崩地裂”,地面石头全被掀翻,并且还要爆炸!!

怎么执行这丧心病狂的场面啊?
好,剧组在现场搭了3米高的台子,台子上铺着各种海绵、塑胶做成的“石头”,分块上去后,由工作人员给“石头”绑上威亚,并往“石头”缝隙间按上火药做的“反应弹”。
最后一步,工作人员全部藏在台子下,等演员走过相应位置,就分批在下面拉动威亚,形成地面被“掀”起来的效果。
没完呢,你以为这山崩地裂是自然现象啊!这是大boss“蜈蚣精”要登场啊喂!
来,做个巨型的机械吊臂,套上“蜈蚣”的外壳,通过人工操作,对着镜头晃动时用近景镜头处理,避免穿帮,解决。

土法炼钢+电脑特效+机械吊臂+人工组合,成就当时香港电影横扫的视听奇观。
但只靠技术,甚至“倩女幽魂”情怀,还不至让《人间道》在港台两地票房大卖。更重要的,是大时代下的社会写照。
毕竟,那是1990年。
了解一些历史的都知道,1990年,那是,多独特的一年啊。
它可是,90年代的第一年啊。
嗯,将近30年后,徐克的警世意识仍旧“接地气”。

就像当下的“网络世界”,舆论控评、网民跟风、权力崇拜,不也延续了这点么?
事实上,这从来都是国人的“劣根性”。
“普渡慈航”一角,实质寓意了徐克对中国自古以来的人性思考:
“这个法丈本身是个妖怪,影响了当时皇帝的判断力,从此影响了朝廷里面的官员,甚至影响了国家和人民,所以《人间道》跟第一集最大的分别,就在于第一集‘姥姥’的势力范围只限于兰若寺,影响力不够大,但这集的法丈影响力很大,几乎影响了所有人。所以第一集和第二集反派的特色,在于一个是‘地区性’,另一个是‘全国性’。”
看出来了吗,《人间道》讲的是一个国家的隐患。
满朝文武百官都变成只剩躯壳的“皮肉”,的确让人明白徐克对国人的另一观点:若然权力轻信妖孽,只会令权力走上邪路,甚至无知百姓,也会因对权力的盲目崇拜被利用,战争由此而起,招致生灵涂炭。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整个《倩女幽魂》系列,没有其它任何情节能比这场戏更胆大包天。
再看另一边,比起宁采臣与傅清风的绝恋,道士“知秋一叶”反而承担起看清权力的愚昧与劣根的意义。
能听出“假慈悲”之人,也能告诫大众,以“为你好”为论调,对你劝解、引导和怂恿的陌生人,即使响应者众,也都是“假慈悲”。

结果,“知秋一叶”输了,他说出家人心中有佛,明知道是假佛,也斗不过。
意思就是说,信仰治人,信仰至死,也是信仰之死。这个场面,其实《西游:伏妖篇》又讲了一遍。
30年前,徐克看透此等社会隐患,借“诸葛卧龙”之口,把历史上的“莫须有”之罪做了精辟总结:

《人间道》创下港台地区“倩女幽魂三部曲”最高纪录,作为续集,它“2”出了彼时港片对家国、人性和现实的剖析,也在时代交接之际,让国人的劣根性得到反省。02、中国人精神胜利大法

《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
上映时间:1992年4月16日
香港票房:3040万港币(年度票房第十二名)
台北票房:8000万台币(年度华语第六名)
“2”点:逆天武打、戏外风云
如今谈起徐克的“黄飞鸿”系列,相信不少影迷最津津乐道的,是第三集《狮王争霸》。
毕竟当时和大陆合拍,央六有常年的版权,常年放,常年看,怒斥老佛爷和李鸿章,跟《走向共和》似的。
黄飞鸿怒斥李鸿章,出自《黄飞鸿3狮王争霸》
但,真正的《走向共和》完全不是《狮王争霸》。
必须是第二集《男儿当自强》。
徐老怪脑洞驰骋,同是“2”片,如果说《人间道》模糊时代背景尽情癫狂,《男儿当自强》就有清晰的时代印记,还有他“篡改”的庞大历史格局。
所以边行医边革命的孙中山(张铁林扮演,当年他去香港拜徐克为师),跟黄飞鸿成了挚友。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陆皓东,甚至与黄飞鸿“出生入死”。
张铁林饰孙文
换做别人,怕是连野史都不敢这么写,可徐老怪偏偏让观众投入其中,真能耐。
有革命,就有反革命,《男儿当自强》也有徐克对“军人”立场的新思考。
《人间道》里,李子雄饰演的“左千户”本是朝廷忠臣,起初却对朝廷愚忠,最后明白自己是“错信妖孽,杀害忠良”,疾呼“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杀身成仁,何等悲壮。
李子雄饰左千户
在徐克的理解里,“军人”穿上军装,服从命令乃是天职,但最后“人性”能否战胜“职责”,就是一个值得辩证的命题。所以在《男儿当自强》里,他又构思了纳兰元述(甄子丹 饰)这个“军人”。
比起“左千户”,纳兰元述从不僵化,明白外人想内耗中国,以华制华,所以对两者都不认同;最后被黄飞鸿割喉,意思是,你的道理行不通,完全是立场之争,而不是传统的正邪对抗。无论任何时代,“权力”与“人性”的现实从来残酷。
甄子丹饰纳兰元述
《黄飞鸿》系列最巅峰对决,没有别的,只有李连杰和甄子丹的两场棍战,李连杰最终用竹叶划破甄子丹的布棍,设计理念和故事隐喻剑走一脉,绥靖主义立场的完败,这就是男儿当自强。

懂这场戏的人,后来看到《英雄》,甄子丹改用长木仓,都能会心一笑。
男儿当自强,到底是强什么?
这部“2”作指明了一条出路,也是整套黄飞鸿系列的戏剧巅峰——黄飞鸿在陆皓东面前挫败白莲教。

白莲教很容易解释,对任何西化事物杀无赦,民族主义邪教,也就是“义和团”嘛。
“义和团”大家也很常见,网上到处都是,对吧。但是怎么治?怎么让这群人开智?
电影里,上百白莲教徒以身为盾,“打断”了黄飞鸿的铁伞,黄飞鸿让陆皓东快逃,陆皓东呆住了,绝望了,他说——
姜大卫饰陆皓东
往哪逃?如何自救?一起出国吗请问?
民主在这里失效了,怎么办?
黄飞鸿看到此景,怒不可遏,他一步登上白莲法坛,上演“开智”表演,化身如来,激“九宫真人”现身。

攻破愚昧,首先要让自己清醒地进入愚昧的体系,你也知道,任何阶级固化的直接碰撞都是鸡同鸭讲,想说服一个人,就不能太高过这个人,换句话说——你要进入对方的信仰体系,点破对方的信仰破绽,令其知真、知善。
在国民无知劣性这个层面,《男儿当自强》其实和《鬼子来了》讨论的是一件事。
只是黄飞鸿依然是个偶像神话,而马大三,他不是超人。03、一抹红色惊一世

《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
上映时间:1992年6月26日
香港票房:3446万港币(年度票房第八名)
台北票房:9200万台币(年度华语第三名)
“2”点:“侠气”逼人、亘古寓言
《东方不败》为90年代华语武侠片掀起了另一高潮,且看当时也是影圈中人的王晶怎么说。
“当时我正准备开拍周星驰的《鹿鼎记》,由于好奇《东方不败》,打电话问施南生借来看,施十分好人答应了。我在星期天早上一个人去电影工作室看,他们只留下一套拷贝,我自己在剪片机上装片看。看了十分钟,已经头皮发麻,遍体生寒,脑子里只有四个字:劲到飞起!
开场一幕,钱嘉乐一剑把拦路马斩开两边,已是超乎我的想象,而且效果逼真,林青霞的东方不败出场后,对她性别处理的显中取胜;与《葵花宝典》内神奇武功的刻画,对我这金庸迷而言,堪称是有金庸小说改编以来,对金庸笔下神奇武功的最佳演绎....本来看完一次就该走,但我逗留了四个小时,把部分场面逐格细看,才看出巧妙之处,十分佩服小东的心思缜密与天马行空的想法。”

这的确是程小东的过人之处,擅长做道具的他运用《人间道》里做出“翻天覆地”的技巧,用海绵等材料做一只“假马”,两边工作人员拉着威亚,镜头一到就把假马“拉开”,就形成这样以假乱真的效果。
事实上,金庸小说里会提到“剑气”之说,但怎么表现“剑气”,可是难题。结果程小东就这样表现出来了。
电影里还有任我行发“翻云手”大招,其实就是从《人间道》里蜈蚣精破土的创意里延伸过来的。

还有另一大招“独孤九剑”,怎么打,金庸也没写出来。
结果怎么着?程小东亲自做“手替”,通过拍特写镜头,表现出令狐冲玩出“剑花”的细节。还有最体现程小东风格的,就是中远景拍“混战”场面,观众根本看不清谁打谁,有没有打中,但就是觉得很猛...在当时来说,这些都是武侠片影响深远的拍摄手法。

没错,程小东在《东方不败》里就是玩“形”与“气”。“气”的展示,在于东方不败身躯一抖,别人就会被她的“气”震到支离破碎,尤其做出人的内脏从身体里被“炸”出去的效果,其实是把碎布用威亚绑着藏在戏服里,一拉布料就飞出去,加上用22格快镜头,当时观众很难察觉,但比现在用CG更有创意。

至于东方不败的绣花针武器,那是程小东花几十块买了一堆针,收工后反复设计构思,就这么弄出来的,既简单又极困难,但那个年代的武侠片,就是拥有现在难以企及的奇思妙想。

技术范畴导演完成得好,身为监制的徐克又贡献了啥?
首先,金庸原著里的“东方不败”,本身就是外形不男不女的阴阳魔人,但徐克大胆改为让女人来演这个角色。结果金庸首先反对,认为“东方不败”要真那么美艳,又如何表现背后学《葵花宝典》“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痛苦;既然也这么漂亮,自宫后那种纠结于男与女、情和欲的矛盾又怎么表现?

但无论金大侠怎么劝阻,徐克还是坚持这么改,而且坚持要林青霞来演。结果时隔多年,许多版本的“东方不败”也还是起用女星饰演,都是向徐克的天才构思致敬。唯独金大侠,对徐克撂下一句:还继续跟你做朋友,但我小说的版权都不会再卖给你了,免得你乱改。
话说,当年金大侠见戏里东方不败坠崖前,就不肯告诉令狐冲那晚是否跟他共度一宵,怕是鸡皮疙瘩都掉一地了吧?这么情深恨深、缱绻到底的东方不败,他咋不记得写过?

“情感”乃徐克表达,但更不忘的是隐喻,才是《东方不败》的另一主题,何况当年《笑傲江湖》的原著,就写于动荡年间,无论金庸有意无意,当时香港同样动荡的社会,也令他将这股情绪植入写作当中。
徐克感兴趣就在于,任我行夺回日月神教位置后,也跟东方不败同样残暴不仁,诛杀异见分子,都是“权力”惹的祸,谁登上了权力巅峰,对权力的追求都会扭曲为“唯我独尊”;东方不败为了权力,不惜自宫,承受阉割之苦,比权力下的腐化更叫人触目惊心,毕竟为了权力,扫除他人容易,但连自己也不放过,又何尝不是一种病态?
而最经典的,莫过于片中任我行对欲退出江湖的令狐冲讲过这么一番话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19-11-07

么哒哒丶 包包๓   奇闻&笑话 版块欢迎你 .o0

么哒哒丶

ZxID:21512204

等级: 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11-07 0
经典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