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档演技类节目上线,越来越多演员试图通过演技类综艺谋求新的发展。影视寒冬下大批演员资源“降级”的现状或可管窥。
但更值得探讨的或是,平台日益强势后,他们加入了瓜分经纪合约的队伍。对于部分演员来说,不止是表面化的无戏可拍,更加现实或是,无钱可拿。
艺人收入分账模式成新业态底层演员越来越难了?在“娱理”《70%演员正在沦为社畜》中一文提到,现在想拍戏就要和三大视频平台签约捆绑,不然就没戏拍”。
但问题是,即便签约捆绑,也不定能够出头,也不一定能有好角色、好资源。舆情官此前写文分析过,今年各平台的自制剧储备,无一例外,都是以小体量甜宠剧为主,当前就有《明月照我心》《满满喜欢你》等网剧正密集排播中,在数量上撑起了目前剧集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背后有市场考虑的要求,自然也有消化艺人的需求,为了更进一步控制成本,这些作品大部分选择和部分新人演员签分约,并保证合约期内为旗下艺人提供一定数量的平台自制剧。
而“一定数量”这种模糊性话语就颇值得玩味,也就是说,与平台签约也不意味着一定有戏可拍,从不少底层演员的反馈来看,他们仍旧长期处在“抠脚”状态,一年拍一部戏,收入六七万,除去房租、助理各种费用,养活自己都够呛。
一方面,是底层演员不得不依附平台以获得拍戏机会,一方面,
则是平台加紧艺人经纪的布局,试图打通艺人孵化、剧集自制自播的产业链闭环。爱奇艺与刘天池表演工坊携手,启动“天鹅计划”演员培训计划,目前已上线首部定制剧《恋恋江湖》,以“实验网剧”的模式挖掘新人(多是以往没有演艺经验的),反响如何,还有待市场检验。
此外,平台自制剧虽为演员们提供了“就业机会”,但题材的泛同质化(多是甜宠剧)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演员们的选择,
扎堆的甜宠剧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限,新人演员很难有机会大放光彩。因此,对于缺戏拍的底层演员来说,与平台签约虽然有了“靠山”,实际上更像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平等条约”而已。据悉,不同平台分约模式不同,而不同“量级”的艺人,平台的抽成也不尽相同。与一个平台的签约,意味着隔绝了与其他平台合作的机会,而这都需要演员自身来承担。
而一些经纪约比较复杂的艺人,则要面临更为严苛的逐级分账模式,相当于一部戏的片酬,平台抽走一部分,剩下再由经纪公司和演员个人再分割。比如锦鲤杨超越,由于与腾讯深度捆绑,代言、综艺、影视资源接到手软,媒体爆料杨超越广告代言推广等一年收入达三千万,但经过腾讯、哇唧唧哇、火箭少女成员及公司、闻澜文化等逐级分成,实际到杨超越手中的仅6%左右。
不可否认的是,平台方具有强大的资源协同能力,全产业链式的艺人“曝光系统”无疑正在颠覆传统的艺人经纪模式。2019年仅爱奇艺就有270部以上的剧集推出,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影视时尚资源等全方位囊括,无论是对艺人数量和类型的需求,还是其造星能力,都较传统经纪行业更有优势。
这样的模式也越发向香港TVB更为成熟的造星系统靠拢。香港TVB自1971年创立“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通过层层选拔、培训、实战,不断向影视剧输出新人。但这条造星流水线上,新人想要出头,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蛰伏期:从跑龙套到配角,至少要修炼两三年,从配角到主角,又得需要五六年,一炮而红的现象极少极少。
而TVB对艺人实行“金字塔”式的片酬结构,也在不断压榨着底层演员的生存空间。据悉,排在最下层的临时演员,薪酬并不稳定,时薪才30元。今年年初,港媒报道TVB临时演员刘何志在尖沙咀街头被发现去世,此前他的生活已经青黄不接,需要在多个片场连轴转。
“每个行业都不容易”,是大众对此类现象的一致看法。但需要指出的是,同在看似光鲜亮丽的影视圈,不容易的永远是底层的演员们,头部艺人甚至稍微有知名度的艺人则过得比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要好。这样贫富两极化的状态,是国内影视行业野蛮生长留下的“遗产”,也是市场非规范下的常态。
各类艺人经纪的利与弊新人演员难脱颖而出在演艺圈的生态平衡中,平台的话语权逐渐变大,一方面使得演员(尤其是底层演员)权益受到钳制,而平台方对艺人经纪约的垄断,同时也对传统艺人经纪模式提出了挑战,或许也在倒逼相应的影视公司转型及孵化新人的决心。
传统艺人经纪更偏向于“保姆式”艺人孵化,而现下业内新锐影视公司与老牌影视公司的走向日渐相反,羽翼丰硕了的头部艺人也倾向自立门户,各类艺人经纪模式都有其亮点与缺点,也都在致力于新人演员的挖掘,
但新人演员们真的能抓住机遇吗?在新锐的影视公司中,泰洋川禾、嘉行传媒、喜天传媒、壹心娱乐等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泰洋川禾近年来正逐步转型为多领域的“全能型”娱乐公司;喜天传媒致力于打通艺人全年龄段布局;嘉行传媒在影视制作方面的能力有目共睹;壹心娱乐则是公司出圈了。
优点很强势,短板也很明显。与平台方相比,各个经纪公司都存在着影视资源上的短板,而目前,
大多数经纪公司都在经历舆论危机。曾通过“自制大礼包”模式打造出迪丽热巴的嘉行,不断重复的操作令粉丝变粉“撕”,更是联合打出抵制嘉行的口号。而一向走黑红路线出圈的壹心娱乐,旗下艺人均有口碑不同程度的下滑,而近期张艺兴与壹心娱乐解约,虽统一口径是由于“杨天真身体状况”,但粉丝为此高兴地奔走相告,不难看出对壹心娱乐黑红模式的不满。
而老牌影视公司如完美世界、欢瑞世纪、华谊兄弟等,则加快了与视频网站合作承制剧的步伐,几乎人手一部头部网剧,
但出演的也多是公司头部艺人,腰部艺人很难有机会。而同时,各大老牌影视公司也在张罗新人入局,但都没有特别拔尖的新人演员引起关注度。
头部艺人在自立门户后,吸引相当量级的艺人则可以称得上是强强联合的打法。Tfboys“自立门户”后,王源与王俊凯分别签到了范冰冰和李冰冰团队名下,而李冰冰更是在创立和颂传媒后,一举签下赵丽颖、陈学冬、张慧雯等艺人,而陈坤与周迅共同成立经纪公司东申未来,也相继签下倪大红、海一天、张晓晨、周游、王紫璇等艺人。
但是由于艺人公司的缘故,可能团队艺人受公司老板的形象影响较大,这其中,波及更甚的当属腰部艺人。疑似受范冰冰影响,旗下艺人彭小苒自2017年拍摄《东宫》后,两年无戏可拍,《东宫》大火后,男主陈星旭近日官宣了电视剧《号手就位》,搭档李易峰,而彭小苒仍需要在《演员请就位》中“求职”。
可以说,不管是老牌还是新锐影视经纪公司,亦或是明星工作室,虽然都有意孵化新人,但就现状来看,各经纪公司的重心仍旧放在头部艺人上面,新人演员大多只能在承制剧中担任小角色,同时还要面对粉丝“强捧遭天谴”、“资源分配不均”等不满声音,新人演员想要脱颖而出,既缺乏好的代表作,也缺乏粉丝基础,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演员阵痛期,行业重塑期影视寒冬的这两年,底层/新人演员的生存困境越发普遍化
,但可喜的是,行业也在回归理性,与此相关的每个环节都在以前所未有的认真投入工作中去。一方面,新的片酬体系已经普遍建立,“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40%”的红线无人敢越,即便有个别演员不愿履行,大众的口诛笔伐可能使其形象损失更多。
而演员片酬下降的同时,可拍的戏也在肉眼可见的减少,反而倒逼演员敬业度、配合度、完成度表现更佳。流量明星在作品中已失势,只有业务能力才能为其正名。
另一方面,项目预算整体大跳水,且开机项目较少,剧组工作人员珍惜手头的每一点活儿,迫“降价提质”。各方面的配合都更加默契,制作的性价比明显提高。
项目性价比提高的同时,作品的品质也逐渐显露出来,仅暑期档以来,就出现了《长安十二时辰》、《小欢喜》、《陈情令》、《宸汐缘》、《我在未来等你》、《大宋少年志》等多部豆瓣8分以上、过万人评价的优质剧集。说实话,演员们是否正面临着资源降级,大众并不能确切感受到,但越来越多的剧集获得观众的肯定,似乎可以佐证观众对这一现象认可度。
就目前来说,行业确实还未完全“回暖”,但已越发理性化与人性化。10月22日,6大影视公司联合3大平台发起的联合倡议,提出加强演职人员在薪酬、排名、待遇方面的管理,禁止个人干预番位排名和选角,否则将被影视公司和平台联合抵制。
与联合倡议相比,美国已成熟化的演员工会对艺人来说可能更具人性化,于各方也更具约束力。成立于1933年,前身为银幕演员工会,目前有20多万注册演员,几乎囊括了全美所有演员,而我国演员(巩俐、章子怡等)在美拍戏时也曾加入美国演员工会,虽入会标准与资金并不低,但同样入会福利也相当高。
美国演员工会2011年发布的合同明确规定:在2013年,出演电影和电视剧演员日薪不得低于859美元;每集时长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的电视剧,普通演员每三日拍摄薪酬不得少于2173美元;特技演员每三日拍摄薪酬不得少于2347美元。
这样的规定给了艺人(尤其是底层艺人)工作与生活的双重“体面”。而囿于薪资、工作时长等,美国拍戏更注重效率,在“上班时间”内各部门认真配合,几乎没有超时、甚至通宵赶工等情况发生。
对于国内的影视环境来说,虽然“倡议”的法律约束力看起来极其微弱,但倡议出现即表征着关注度,注意到当前艺人薪酬的不合理,才会慢慢努力“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