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中无处不在的荷包,看中国荷包文化的内涵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从《红楼梦》中无处不在的荷包,看中国荷包文化的内涵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从《红楼梦》中无处不在的荷包,看中国荷包文化的内涵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0



《红楼梦》作为中国明清小说的巅峰之作,堪称一本包罗万象的封建社会百科全书。读者在看到风花雪月、世情冷暖的同时,也能从另一个维度,看到各个领域之中百花齐放的文明气象。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贯穿《红楼梦》全书的一个小物件——荷包。在《红楼梦》全书的前八十回中,荷包的出场高达十余次。而荷包作为我国古代民俗文化的一大传承,在经历漫长的历史沉淀之后,已经完全融入了古人和今人的生活。我们不妨就此一探这个精巧物什的前世今生。
荷包的起源
“荷包”是古人的一种随身配饰,又称“香囊”、“佩帷”、“容臭”、等,庆阳人俗称之 “绌绌”或“耍活”。
在古典小说《金瓶梅》中,西门庆通过索要潘金莲的荷包来试探她有意于自己。在不少清宫剧中,我们也时常看到男女主人共用一个荷包山盟海誓,私定终身的镜头。可见在古代,小小一枚荷包便承载着别样的精神文化内核。
事实上,荷包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荷包产生于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就佩戴上了文学作品中最早的荷包。
屈原在《离骚》中提到:“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此处的江离、辟芷和秋兰均为香草之意,而“佩”即佩帏,指的正是戴在身上的荷包。可见,在屈原所处的那个时代,贵族已经开始将荷包作为一种佩戴的装饰品。
不过,最早的荷包还不能称为“荷包”。也许你难以想象,荷包的前身是臃肿不便的“荷囊”。“荷”乃“负荷”之意,“囊”指的是口袋。
因为古人的服饰没有口袋这一设计,因此人们只好将所需的细碎之物另置于一个随身的包裹,也就是“荷囊”。 “荷囊”又根据手提和肩背两种携带方式被划分为“持囊”和“挈囊”两种。
经过长期实践,人们逐渐发现这种“荷囊”的诸多不便。因为荷囊体积更大,不仅需要时刻携带,还特别容易丢失。因此,人们通过精简自己的所携之物,缩小了荷囊的体积,并将之穿上系绳,别在腰间。
在摒弃老式 “荷囊”之后,这种悬挂在腰间的新式“荷囊被人们称为“旁囊”,也就是荷包的基本雏形。
荷包的制作
荷包作为传统服饰的一种配件,它的样式灵活,种类多样,形状上以圆形,椭圆形和方形最为普遍,更兼桃形、如意形、石榴形等更加新颖的样式。
在制作材料的选择上,最早的荷包采用的是皮革制造,当时的荷包还只是其前身——“荷囊”。经过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学会更加先进的纺织技术。从此,更加柔软轻便的布艺、丝质小包逐渐取代了硬邦邦、款式单一的皮革。
同时,人们也乐于在荷包上绣上一些精美的图案、诗词、吉祥语等,一改传统荷包单调、呆板形象的同时,又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愿景。
在荷包的制作过程中,绣花是决定荷包式样和寓意的一个重要步骤。《礼记》有云:“五采谓之绣。”可见,荷包上的图案由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刺绣而成,不同的图案兼具不同的含义。
荷包上憨态可掬的“娃娃”通常用来体现孩童的天真与活泼;“荷花”、“牡丹”通常用来指代女性纯真高洁的形象;“登枝的喜鹊”、“采蜜的蜜蜂”则通常用来作为男性的隐喻;另有一些“双蝶”、“双鱼”等的成双的图案通常被作为两性相爱相恋的象征。
在《红楼梦》第七十三回中,傻大姐就是捡到了这样一个绣有“两性欢爱”图的五彩绣香囊,结果导致了抄检大观园的一众风波。由此可见,古人对荷包所传达的寓意之敏感。除此以外,这也折射出刺绣图案是每一个荷包的灵魂。
古人在制作荷包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其形状,刺绣的花纹以外,也讲究香料的选择。因为如果这个荷包要作为熏香之用,那么制作过程当中还要涉及到香料的选材和处理。古人一般会选择一些香草、中草药等,将之碾为细末,置于荷包之中,作香氛之用。
因此,选择一味气味怡人的香料就显得至关重要。今人谓“闻香识女人”,对于古人而言,身上的香气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和性情。
荷包的用途
在古代,荷包作为一种普遍的生活用品,在发展过程中兼具了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关于荷包的实用价值,《红楼梦》中用一系列细节,为我们还原了小小荷包为古人带来的生活的各种方便。
荷包十分突出的一个功能,便是盛放物什,包括香料、零食、零钱等细碎之物。
在《红楼梦》第十九回中,宝玉亲自去袭人家里拜访,虽身处陋室,袭人还是尽己所能地招待了宝玉。书中写道:
袭人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与宝玉怀内。

这里的“梅花香饼”指的是一种固体香料。从袭人的这个生活细节可以看出,古人习惯将香料置于荷包之中,随身携带,以供随时拿取。
比如在《红楼梦》第三十回中,宝玉趁母亲王夫人午睡,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出来,喂给金钏。香雪润津丹,可以推测是一种形状类似糖丸的零食。
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中,贾琏和尤二姐相互调情,荷包在这里便成为一个非常私人与暧昧的象征。书中写道:
贾琏因见尤二姐手中拿着一条拴着荷包的绢子摆弄,便搭讪地往腰里摸了摸,说道:“槟榔的荷包也忘记带了来,妹妹的槟榔,赏我一口吃。”

以上两个场景之中,无论是对于宝玉的香雪润津丹还是尤二姐的槟榔,荷包的出场都充当了零食小包的功能。贾琏道自己忘了带槟榔荷包,这也侧面说明古人通常将自己的荷包分门别类,用于放置不同的东西。

除此之外,荷包还可以作为钱包之用。
在第四十二回中,鸳鸯打点了一部分银钱与衣物欲送刘姥姥回家,在细数完一系列果品丹药以后,鸳鸯又拿出了两个荷包。书中写道:
鸳鸯道:“这是两个荷包,带着玩罢。”说着便抽开系子,掏出两个笔锭如意的锞子来给他瞧,又笑又道:“荷包拿去,这个留下给我罢。”

通过鸳鸯的打趣,我们也能发现贾府给刘姥姥的银子是用荷包装好的。在古代,因为古人的服饰当中没有口袋的设计,便用荷包放置银钱,充当口袋之用。这个用途甚一直沿袭到了今天,荷包随着时代变迁,演化成了更加现代化的“钱包”。
当然,除了从功能的角度解析荷包的价值用途,荷包也有其审美价值。
荷包从最初朴素的“荷囊”演化成具有不同图案、样式的随身饰品,这一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人们对其审美价值的追求。
从楚大夫屈原佩戴的较为原始的荷包,到《红楼梦》中林黛玉为贾宝玉用心精制的荷包,荷包已经成为一种和古人密不可分的装饰品,就像当下女性热衷的各种时尚提包和饰品。
在这期间的两千多年里,荷包被做得越来越精致,这样一个小小物什不断激发着人类对美的追求,持续三千年刺激着人类的视觉神经。
荷包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荷包的产生最初源于劳动人民为生活便利之需的设计,随着朝代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荷包在不同时期的价值符号也产生了一定的变迁。
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姓的生活尚不稳定。除了少数贵族以外,民间百姓所使用的还是最原始的“荷囊”,不具备什么审美价值。因此,初期的“荷囊”在当时还谈不上一种文化象征。
自汉代开始,“荷囊”渐渐被更加轻便美观的荷包所代替,“荷包”的审美价值这才渐渐凸显出来。
一直到魏晋时期,佩戴荷包成为全社会的一种风尚。社会上的男男女女都流行佩戴一种饰有兽头纹样的“兽头囊”,可见荷包风尚从此风靡。
到了南北朝和隋朝,荷囊被正式纳入制度,荷包也就此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内涵,成为特权阶级的身份象征。《隋书·礼仪志》的记载:
(北朝)囊,二品以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彩缕,七、八、九品彩缕,兽爪。官无印绶者,并不合佩囊及爪。

《隋书》中明确规定了官员所能使用的荷包与其官职品级之间的联系,乱用则视为越礼。这类似于周朝的礼乐制度在衣食住行方面,对百姓和贵族所做出的规范。
由此可见,自荷囊纳入礼仪制度以后,它逐渐衍变成一种政治身份的象征和阶级划分的一项标志。及至唐宋时期,荷包开始成为一种珍贵的随身饰品,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虽然历朝历代都有关于荷包的历史,但是“荷包”这个名称却是在宋代以后才被正式命名的。而这股荷包热一直久经不散,从宋朝又传承到了元朝,及至明清。上至官员贵族,下至平民,从中原百姓到少数名族,莫有不爱荷包风尚者。
在这一传承的过程中,荷包又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其中就包含了对情爱的传达以及祈福消灾的愿景。

在《红楼梦》第十八回中,林妹妹误以为宝玉将她亲手做的荷包赠予了小厮,一怒之下赌气铰坏了还未完工的香囊。
追悔莫及的宝玉连忙将衣领解下,给黛玉看他贴身戴着的荷包,只道:“你瞧瞧,这是什么!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黛玉转怒为喜,又愧又气。
当然,宝玉将黛玉所赠的荷包系在内衣上,这一举动自是表达了他对林妹妹的情义。因为古时候的荷包都是女性亲手缝制而成,小小一个荷包可能就包含了女子心中的千千情结。男子将之系在离心口最近的地方,则是一种对爱的回应。
《红楼梦》中关于“宝黛情缘”的这一段描写,活灵活现地体现了荷包俨然已经成为男女之间传达情爱的一种信物。
除此之外,古人也将荷包作为一种幸福、吉祥的符号。《啸亭续录》中记载,乾嘉时期,皇帝在岁暮时都要赐予诸王公大臣相应的礼物;御前大臣则赐予绣有“岁岁平安的荷包。
在《红楼梦》当中也多次提到赏赐荷包的场景。贾母初见秦钟时便赏赐了他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第十八回中,元春省亲时赏赐了戏子芳官,赏赐的物件中也包括了两个荷包;第五十四回中,北静王在除夕夜派人给贾府送上了字联与荷包。
无论是清朝皇帝对大臣的赏赐,还是《红楼梦》中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馈赠,都表明荷包在传统文化中已经渐渐具有吉祥如意、消灾祈福的寓意。
荷包文化的传承意义
荷包虽小,但是制作的程序其实相当繁杂。在物质资源匮乏的社会当中,制作一个精巧的荷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心神。每一个荷包背后都饱含了手工制作的艰辛,每一个瑰丽精巧的纹案,都饱含了深刻的寓意和制作者的心愿。
荷包蕴含的文化内核,在历史的更迭中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尽管男女之间用荷包含蓄求爱的时代已经过去,能够在荷包上绣出斑斓色彩的女性也已经寥寥无几。
然而,这一段关于荷包前世今生的文化发展却投射着千年前古人生活的丰富与智慧。荷包文化,体现的是古人对爱情的勇敢追求和冲破封建桎梏的勇气。
封建时期的婚恋观,遵循的是“父母之言,媒妁之约”。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整个社会都不能容忍超前的自由恋爱观念,青年男女无法自由地表达情感,实现自由恋爱,因此深受“包办婚姻”的折磨。
赠送荷包是一种对爱情非常含蓄的传达。无论互相倾心的青年男女结局如何,他们勇敢而含蓄的情感表达,都是婚姻观念的一种进步体现,某种程度上也是人们冲破封建藩篱的一种意识觉醒。
荷包文化,还是女子独立意识和思想精神的一种表达。
封建时代女性很少享有自己的话语权,她们的生活绕不开夫君和孩子,少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精神意趣。然而,在这样环境中,她们内心热爱的火苗并没有熄灭。她们依然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对美的不懈追求。
因此,她们用自己的巧手和那超越千年的审美将这种对美好的追求诉诸针端,用这种别样的方式描摹自己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对美不懈的追逐。
END.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19-11-22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11-22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