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老家为什么叫花果山?原来大有深意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老家为什么叫花果山?原来大有深意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老家为什么叫花果山?原来大有深意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1 0





在前面说过,西游记就是一部《六祖坛经》,悟空为什么会以猴子的面目出现?猴子为什么姓孙?什么叫空?
六祖惠能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无树是空,非台是空,本无是空。性恶性善是有,无性是空。故獦獠 獦獦名悟空。以孙为氏,能够"饥渴两相除"。吴承恩老先生是否还有一种意思就是六祖的偈帖渊源于释昙伦,昙伦的俗姓孙。是否暗示六祖思想的师承关系,也只是一种臆测。
西游开篇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后来天地开辟,天覆地载,万物发明。说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傲来国,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花果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这仙石后来感天地精华,内孕一仙胎。
这就是《西游记》的主角猴子悟空。为何此山名花果山,为何那仙石正当山顶,而不是在山腰山下或者古洞仙府?。
古人写书作文讲究无一字不讲出处,无一文不究典源。吴先生名花果山,写在山顶出处何方,典在哪里?
古人写书作文,不像现代人明明是雾霾天空连日雨雾,一下笔一张口就是晴空万里,飘来一朵白云,或者明明是光辉照耀神州大地,一下笔就是云霾雾障。
无一字不讲出处,无一文不究典源,是古人信奉的原则,文以载道是古人的思想,因为古人把儿孙看得比现代人重,不要教坏了小盆友是古人遵奉的原则。花果山就是教化小盆友的。花果山名字的寓意是承续教化,垂荫后世。
佛教传入中土,注意不能够说是中国,因为西域许多地区现在也属于中国,准确地讲,应该是中土。白马驼经标志着佛的教化东进。《西游记》上也有一匹白马。关于白马,后面再谈。

孔子见麟而知礼乐衰,所以孔子用礼作为纲纪,对上古到他那个时代的经籍进行删订整理,让儒学成为一个体系。(后世考古发现许多与孔儒系统相比,多的多的文字,认为补充丰富了孔学,其实多为错误。
诗三千到诗三百,去除的部分就是违背纲纪的部分,是神力怪异的部分,这部分内容孔圣认为会给人的思想产生混乱,在汉初发现的某些内容后来成为僭礼越义的理论根据,就是孔子编定五经依据的合理证明。)
青牛过函谷,留下道德经八十一章,是道家思想的理论大成的标志。公元68年的白马驼经则标志着佛学思想进入中土。
早期的佛教认为佛性是某些阶层的专利,古印度有严格的种姓制度,也就是社会有严格的等级,成佛觉悟都是上等人的专利,这也就是我们看古经宣称佛、罗汉、菩萨多为婆罗门、刹帝利的原因。
佛教传入中土三百年后,一位刹帝利种姓的通彻大乘佛法的禅师名叫菩提达摩进入中土,这位禅师抱着普度众生的理想传播禅法,后世把他作为中华禅宗的始祖。习惯说惠能是六祖就是从他序起。
在佛法禅宗历史达摩则是第二十八祖,惠能是三十三祖。这个排序也不是说上古就没有了。像中国儒学一样,惠能的六祖坛经说,"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
释迦文佛在佛教的角色,事实上就相当相对于中国儒学的孔子,对上古佛学进行扬弃,继承和发展,佛宗以释迦文佛为首传,摩柯伽叶尊者为第一祖,传到菩提达摩,就是第二十八祖。
达摩的衣钵传到六祖惠能手中,六祖有感于衣钵相传中内部的恶斗。六祖说,今天我为你们说法,把达摩祖师传的法传授下去,但是"衣不合传。"所以六祖之后,禅宗发扬光大,六祖的门徒各自开山,成为中国后世禅宗的祖师。“衣不合传”也是《西游记》表现的思想之一,也留待后面单起一题来讲。
六祖惠能曰,问六祖说了何言道了何事,后世吴承恩先生一下笔就是海中有座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州之祖脉,三岛之来龙……
六祖把达摩祖师的偈让弟子们再复习了一遍,一祖达摩偈曰:“我本来滋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一花开五叶,五叶指的是五种智慧。六祖在向众弟子讲述如何达到达摩祖师的境界后,也做了一偈:“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荫,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按照六祖的说法,一个人的觉悟就是空其本心,净其本性,自然是山空月自明。花是智慧,果是觉悟。
六祖在接受五祖弘忍传给的祖师衣钵到达曹溪,当年衣钵传承争夺非常激烈。为了躲避伤害,六祖在四会山与猎人相伴,但终有一日,六祖认为,接受衣钵,应该弘法,六祖就来到法性寺。
法性寺的两个和尚因为风幡争论,一个说是幡动,一个说是风动。六祖听了,说是仁者心动。这句话引起法性寺当时正在讲大涅槃经的印宗法师的注意,把六祖请上法坛,为六祖剃发,并拜六祖为师。
佛教重在传播教义,如果一个人的佛法比自己的高明,就会发生倒转莲台的情况,比如观世音菩萨曾经是佛位,是如来的老师,但她发现学生的思想超越自己,比自己的高明,观世音菩就倒转莲台,拜如来为师,宣扬如来的教义。
佛教思想同其他思想一样,也是继承扬弃发展的过程。印宗法师本身讲的是《大涅槃经》,他发现六祖惠能讲的《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比自己的高明,就虚心向学,倒转莲台,这是古代贤人大德的高明,以求道为宗旨。六祖的仁者心动同样如此,也是继承和弘扬继承之前大德贤师的思想。
禅宗第十八代祖师伽叶舍多,当年十七代祖师伽难体见到伽叶舍多,有一回,他们听到风吹着佛殿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响声,伽难体就问伽叶舍多,是铃响还是风响,伽叶舍多答道,“非风非铃我心鸣耳。”伽难体接着问,心是谁的呢?后者说了句,“俱寂静故。”看到后面这句吗?这就是六祖空其本心的缘来。
遇到这样高明的弟子,伽难提就把衣钵传给了伽叶舍多。说了四句偈,“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仿,华果亦复尔。”
禅以花为智慧果为觉悟,果是大觉悟,是超凡入圣,明心见性。花是趋向这种感悟的过程。一花一果,花开花落,瓜熟蒂落……既是修行的过程,也是传承、发扬光大的过程。
佛法如花,度化如果。果熟籽落,普化众生。
禅宗在传法的过程中,多用花果来比喻传法的过程和结果,是故吴先生把佛法传化之处地名,花果山。六祖之后中国禅宗文化有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禅宗在后来发展成为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五派,而后又发展成为五派七流,但溯其源头,还是源自六祖惠能。是故吴承恩先生赞花果山乃为:
“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19-12-21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12-21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