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6.4,评分最低的它,居然拿了第9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动漫剧场豆瓣6.4,评分最低的它,居然拿了第9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资讯图文]豆瓣6.4,评分最低的它,居然拿了第9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2-10 0

2020年2月10日,也是第92届奥斯卡揭晓最终结果的时刻。总的来说终极候选名单的聚集是挺星光熠熠的,《爱尔兰人》《小丑》《寄生虫》等等口碑佳作都得到了入选,共同竞逐最佳影片。
但这种热闹也仅仅存在于真人电影,当我们着眼到动画短片,似乎就没多少值得追捧的佳作了。

下面内容我将会详细解读最后入围的5部动画短片,好让你们能理解我的不满:为什么最不被“看好”的,却最终拿到了奥斯卡呢?
最佳动画短片奖:《发之恋》

整部短片时长6分多钟,剧情以小女孩为了让自己的那头蓬乱卷曲的头发,塑形成心中想要的模样。于是反复折腾,甚至连大手大脚的老爸也都出动了,但徒增的只有笑料,发型依旧乱糟糟。
接着两人也前往医院,把刚刚康复的妈妈接回家了。

你不能说这部短片没有意思,家庭的温暖也着实能体现一二。但坏就坏在,所有内容都过于直白以及欠缺新意。
比如妈妈这个伏笔,如果真能留到剧末才为观众感知,那这部短片能获得的评价也必然会上升一个台阶。
但很可惜,“妈妈不在,家务活变得手忙脚乱”这种设定太过流俗了,就当女儿为头发恼烦而爸爸出现的那一刻,其实多半影迷已经猜到剧情的走向,而最后妈妈的康复设定也显然会消弭这部短片的扎心感,让作品变得有点庸常。

我不是说非得死人才能带来触动,但制作人大可将时间安排在妈妈入院不久的那一刻。
此刻的她已经确诊了病患,并因为化疗的原因需要将头发给完全剔掉,但她不舍并有点儿难过(因为原本就是以美发著称的网络红人),而父女两则在一番折腾后“选择将头发全部理光”,陪伴妈妈一同度过难关。
结局同样可以大团圆,虽然同样少了一点新意,但至少剧情会再多一分暖心(父女两对妈妈的呵护),而非反过来让病人给健康的家人带来励志。
或许持有与我相同看法的网友也不少吧,于是如今这部奥斯卡动画也就只能在豆瓣收获6.4的差评,成为候选动画中评分最差劲的一部。

当然,俗话有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接着看完另外四部短片的解读,你们就更能体会《发之恋》于奥斯卡的“不配”
接着我们看到另一部短片---
《妹妹》

值得一提,这是经由华人导演宋思琪创作的短片动画,而且还是她在加州艺术学院毕业时的创作(可谓一毕业即无限接近巅峰了)。
剧情以一位小男孩的第一人称自述来开展,回顾了他与妹妹的一系列往事:两人年纪相差4岁,但幼小的妹妹却在成长过程中没少给哥哥带来麻烦(抢玩具,争看电视,也在做错事情后让哥哥顶罪)。

与此同时,妹妹也给了哥哥无可取代的温柔(在哥哥为牙齿掉落而懊恼的时候,主动提出了将牙齿种起来的想法,并夜以继日的守护它)。
但剧情到来最后,原来这一切都是哥哥的幻想,他的妹妹并没有成功出生,整个童年都是自个儿度过的。

这部短片算是在惊喜层面做到了满分,而前后氛围反差所能够带来的情感冲击,可能也让不少观众痛哭流涕。
但遗憾的是,它经不起细究,一个从未出生过的妹妹,真的值得用如此悲凉的基调来表达对她的思念吗?
我看片中的小哥哥家庭还蛮小康的,人际交往也应该不存在过多的缺陷。是的,他或许在看到别的家庭的哥妹玩得快活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道出一句“如果我也有个妹妹就好了”。

但总的来说,表现手法还是过于刻奇了,饶有一种为了深刻而深刻的嫌疑(但成片质量我觉得比《发之恋》要好不少)。
接着我们看到---
《勿忘我》

这是一部经由法国人制作的动画短片,剧情讲述一位白发苍苍的艺术家因老人痴呆症的影响而逐渐将身边事物遗忘的过程。
从中,我们看到了老爷子的挣扎乃至一度想要自杀,但身边的妻子却一直不离不弃,忍受着各种麻烦,并在老爷子逐渐消退记忆的过程中予以了最悉心的呵护。
整部作品最令人触动的当属如下这幕对话---
老爷子:“我很担心,我妻子该来接我了,天黑了我怕她忘记了”
老婆婆:“她一定会来的”
老爷子转头望向妻子并迟疑一下后说道:“你真漂亮,能当我的模特吗?”

纵然将一切都遗忘了,但我依旧会再度爱上她。轻描淡写的一番对话,却把最浪漫的情感都给诠释出来了,也难怪能够在豆瓣获得8.3的高分咯。

事实上在不少影迷看来,《勿忘我》也应该是最具奥斯卡潜力的作品,但很可惜最终落败了,输给了一部美国人制作的,并以“黑人家庭”为主角的《发之恋》,着实难逃所谓的政治正确啊。
接着,我们还能看到---
《小野猫与斗牛犬》

区别于前面说到的3部短片,这部动画聚焦到了猫狗身上,用另一个视角来诠释友爱。
原本生活潦倒的流浪猫(小黑)在一次意外下去到某人类生活的房子旁边的垃圾堆里,而就在这里,它认识了作为人类宠物存在的斗牛犬(小白)。
虽然小白从一开始就蛮好客的,但小黑囿于害怕一直都未有靠近小白,顶多也就相隔着铁丝网玩起了踢瓶盖游戏。

然而一天小白被主人拉进了房子并进行了一番毒打,此时此刻的天空也下起了雨,小黑意外的被困住在铁丝网当中。小白见状全然不顾身上的伤痛,成功将小黑拯救了出来。
最后它两也成功逃脱了原住处,并在流浪一段时间后适逢上了真正爱它们的新主人。

透过《小野猫与斗牛犬》,我们不难感受到“友爱”的普世性。即便它萌生于宠物之间,但作为人类的我们依旧能够深感触动,乃至会为人类当中所出现的如此渣滓的恶人深觉痛恶(还自诩万物之灵长?其实有些时候我们连小猫小狗都不如呢)。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极具治愈价值的作品,而它现如今在豆瓣的8.3分,也足够让《发之恋》汗颜一番呢。
最后还有一部动画---
《女儿》

这部短片的时长是最长的(14分钟),同样诠释了女儿和父亲的情感,要比《发之恋》精彩不少,但依旧存在遗憾点。
大致来说,《女儿》给我们描绘了一位卧病在床的父亲以及一位脸容憔悴的女儿,两人在一开始沉默寡言,但难掩双方在内心处的伤感。

随后剧情因为一只小鸟的破窗而入(死在窗台上了),让女儿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系列事情。
她的妈妈很早就不在了,于是她一直都渴望得到父亲的爱,且在一次手捧着不幸死亡的小鸟回家并想要父亲安慰的时候,父亲却因为厨房正在熬制的汤水而忽略了她。

随后女儿也用了一种堪称行为艺术的方式去对抗(乔装成小鸟,并不理睬父亲),并一度让两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缝。虽曾几度欲言,但却又止步了。
直至剧情最后,当女儿在父亲的枕头下看到当年的小鸟面具之后,她终于明白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并立马冲向医院对病危的父亲诉说了自己的心意。

通部作品看下来,你会有一种超级难受的感觉。这不是感动,这是一种“作”
我知道《女儿》的核心旨意在于唤醒观众对父母或子女的体谅,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反面教材,用于起到训诫作用的(快去向对方坦诚自己的心意吧,否则就只能够与片中主人公那般,非要待到生离死别的那一刻才能够释怀)。
但毫无疑问,太强烈太直白的教育手法,也必然会让剧情走向辣眼(你可别跟我说在看了女儿“作”半辈子后,居然还能感动啊),于是就彻彻底底的成为了“教育片”,没有多少艺术内涵。
当然,用反面教材赢得口碑的作品也不是没有(比如《狗十三》)。但人家可没有“作”的成分,女主人公一路以来都是通过在学业上的努力去赢得父亲的疼爱,以及在某些于共识上妥妥就是父亲错的地方怼嘴而已(比如小狗丢掉了,父亲却为了少麻烦,居然买了一只新的并强迫女儿认作同一只)。
整部作品无处不是扎心的剧情,也无处不是对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的狠批,所以也就无愧豆瓣8.2的高分咯。

这两部作品的差距就在“行为合理性”上,虽然最终都起到了警惕的效用,但表现的高低可谓相形见绌啊。
好了,如上内容当属我对第9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获奖以及落选的其余4部作品的解读。,相信你们此刻也都能够明白为何《发之恋》的“不配”了。
但就正如投靠Netflix从而拍摄出《爱尔兰人》的马丁斯科塞斯一般---

原本大热的他,甭管在金球奖还是奥斯卡都均颗粒无收(被业界视为叛逃,投靠新兴的流媒体了),而能够贴合美国人对政治正确诉求的《发之恋》,也始终都能处在超然地位的呢。
只不过,这真的相当无趣啊。
这期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们的看法。
倔強

ZxID:28762887

等级: 大将
   一个女孩子无助到底的时候找不到绑头发的皮筋都会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2-20 0
无敌了 这
花会开,
——————————————|企鹅➷
春会来,
———————————————|▹▷▸ 3344520 052
时间会帮助你看开。
————————————————|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