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唐骏离职后盛大的高管队伍和未来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综合游戏交流解读:唐骏离职后盛大的高管队伍和未来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0个回复

解读:唐骏离职后盛大的高管队伍和未来

楼层直达
lajigun1

ZxID:207

等级: 下士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4-09 0

2008年4月3日,盛大对外证实唐骏辞职的消息,同时宣布了新的高管队伍。谭群钊为盛大总裁,陈大年为盛大首席运营官,李瑜为盛大SDG(游戏事业部)首席执行官,王静颖为盛大SDO(在线事业部)首席执行官。


  大多数人都知道,《热血传奇》给盛大带来了辉煌的业绩,2001年至2003年,盛大的年度净利润从324万元人民币猛增至2.7亿元人民币。而素有打工皇帝之称的唐骏,在2004年2月加盟盛大以后,盛大则如虎添翼,资本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2004年5月,盛大顺利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年的年度净利润猛增至6.1亿元人民币。2004年至2007年,盛大先后成功收购了边锋、起点中文网、游戏茶苑、锦天科技等企业,并与百度、EMI等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还发起了对Actoz Soft、新浪、NCsoftChina等企业的股权收购。将旗下产品尽数转为免费运营模式,并展开一系列的投资与收购行为……


  盛大在娱乐平台化的发展道路上走得很早,也走得很急。虽然盒子计划、新浪股权收购战、盛大圈圈纷纷受挫,中层人员一度大量流失,但事实上盛大为转型所承受的打击并不大。细看盛大2004年至2007年的年度财报,除2005年震荡比较大,年度净利润锐减至1.65亿元人民币以外,2006年年度净利润便反弹至5.29亿元人民币,2007年年度净利润更是高达13.96亿元人民币,不过短短两年时间,盛大已经对外树立起了新的形象,并且从自己坚定的转型路线中开始获利。


  正如现任盛大总裁谭群钊所说的那样,这几年来,唐骏对于扩大盛大资本、加强盛大商务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绝大多数投资都是唐骏亲历亲为,唐骏还为盛大的职业经理人们作出了榜样。


  但,在完成了一系列重任,两度将盛大推向高峰之后,唐骏选择了离去。没有了唐骏,盛大将走向何方?新的高管队伍究竟能不能延续盛大的辉煌?为了更好地向读者解答这些疑问,本报记者在第一时间独家采访了盛大总裁谭群钊、盛大SDG首席执行官李瑜……


  人物简介


  谭群钊


  1996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并取得了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96年至1999年在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担任助理工作。1999年至2003年担任盛大研发总监。2003年担任盛大首席技术官。2003年至2005年担任盛大副总裁。2005年至2006年担任盛大高级副总裁。2006年担任盛大资深副总裁。2008年4月出任盛大总裁。


  李瑜


  在北京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学士学位,在美国俄亥俄州保林格瑞州立大学商学院获得了统计和统筹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5年供职于微软,在雷德蒙总部相继担任Office、Windows和Xbox创业团队的管理人员。2005年进入盛大,并担任项目管理中心总监兼策划中心总监,2006年担任SDG副总裁,2007年担任盛大副总裁,2008年担任盛大SDG首席执行官。#p#分页标题#e#


  盛大新的高管队伍能否担当重任?


  大多数媒体以及网友对于唐骏离职一事反应过于热烈,其中有“盛大新的高管队伍能够担当重任?”这样的疑惑的人很多。


  其实,对盛大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支调整后的高管队伍,其实并不“新”,里面的大部分成员是陪伴盛大一路走来的多年老将。当然,相比唐骏而言,他们的曝光率很低,所以也难怪有些人并不清楚这支高管队伍的实力。


 1976年出生的谭群钊,1999年毅然放弃了在华东理工大学的硕士学业,加入了当时默默无闻的盛大。这一干就是9年。社区→*****运营网游→自主研发网游→打造娱乐平台,谭群钊伴随盛大,共同经历了四次重大的转变。


  在创业那段时期,谭群钊连续几个月都没有怎么睡觉,除了搭建动漫社区平台、开发相关软件以外,还要不断寻找风险投资。2001年,遭遇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的盛大,终于决定放手一搏,开始了《热血传奇》的*****运营。同样,谭群钊也从社区开发,转入了网游运营维护。在运营初期,连夜赶至外地出差、通宵安装服务器、与黑客展开攻防战……成为了谭群钊的“家常便饭”。2003年非典时期,考虑到自主研发是未来网游产业的需求,谭群钊又带领队伍,在上海远郊进行第一款自主研发产品《传奇世界》的封闭式开发。而在三年前,谭群钊再一次因盛大转型需要,从技术走向了管理。


  与上面那位盛大元老相比,2005年才加入盛大的李瑜是个截然不同的案例。身为职业经理人的李瑜,前后呆过不少企业,除了人们熟知的微软以及现在的盛大以外,她曾供职于波士顿国际电讯公司,还在哈佛大学参与创建了《中国哈佛评论》,并于1998年担任董事会主席。1997年至1999年,她在富达投资波士顿总部担任高级经理。2004年至2005年,她在旅游商务网Expedia西雅图总部担任亚太区项目总监……


  在美国做了10多年的管理工作,拥有丰富的企业经验,这是李瑜最大的优势。然而更难得的是,虽然在外漂泊了多年,但李瑜一直对中国的经济十分关注。在创办《中国哈佛评论》的时候,李瑜就致力于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桥梁”连接起来。后来供职微软,李瑜更是清楚地看见中国本土产业的优越性,以及中国本土企业在国际崛起的必然性。这些是促使李瑜加入盛大的原因,同时也是能让李瑜将海外经验顺利“嫁接”至中国本土企业的原因。


  记者观点:谭群钊笑谈自己和唐骏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年轻。事实上,他还有两个唐骏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深厚的技术功底以及对盛大的了解程度。从盛大成立至今,公司内部没有一款产品、一项技术、一次决策、一个部门……是谭群钊所不了解的,因此他是最了解盛大有多少实力以及盛大最需要什么东西的人。当然,也正如他所言,在资本以及商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至于李瑜,这位职业经理人拥有丰富的企业经验,对于管理十分有心得,而且长年观察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以他们两人为代表的盛大新的高管队伍,在技术与管理上可以达到优势互补,那么对于他们能否担当重任这一问题,相信大家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p#分页标题#e#


  盛大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


  谭群钊否定了外界的传闻,表示“盛大回归技术路线”这一说法属于对盛大的误读。从他的切身经历而言,盛大一直都是以技术为重的,从《传奇世界》开始,盛大对于自主研发方面的投资就一直没有停过,游戏开发人员占了公司整体员工数量的一半。以前的盛大鲜少对外介绍这一块儿的信息。不过未来盛大的发展将远远超越技术本身。


  2008年的盛大,针对北京奥运热,除了推出了奥运行动小组以外,还将在今年推出近10款体育题材的网游,比如本季度推出的《疯狂赛车2》。


  综合谭群钊和李瑜的观点,未来一年内,盛大将着手四点进行改变:第一,盛大将率先在国内推行国际化优秀模式,不仅在公司运营和管理上,实施董事会授权下的事业部独立经营,同时也不断提供授权给国内创作团队去运作;第二,坚持定位、转化、运营和调整,这八字战略;第三,今年不光要推出20款产品,还要打造几款超级大作,去年是把最高的工资给最好的人才,现今年则是把最强的资源给最佳的产品;第四,对游戏团队做更多的授权,并以健全的管理机制,为上百个国内游戏研发团队提供最好的展现平台。


  谈到这里,谭群钊非常有信心地表示,今年获得单季度上百万元人民币奖励的游戏研发团队会有很多。盛大有一套完善的检验机制,来检验这些产品。除此之外,对于产品研发等种种权力,公司都会通过授权来下放,并丰厚的回报激励游戏研发团队开发出超越《传奇世界》、《英雄年代》等成绩的好产品。


  在他们看来,未来的中国网游产业,只会存在两种类型的企业,一是坚持单一产品模式的企业,一是坚持多款产品模式的企业。第一种企业会促进研发人才辈出,而第二种企业则会对第一种企业进行扶持。毫无疑问,盛大就是第二种企业。如今的盛大,在这种坚持多款产品模式的平台化道路上已经走了很多年,旗下拥有的产品数量远远超过国内任何一家网游公司。盛大不会以目前的任何网游公司为对手,只与自己竞争!盛大对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评估,不会因为股价的起起落落而惊慌。他们坚信,华尔街的投资者也将慢慢跟上盛大的思维,与盛大一起共进!


  记者观点:对话的时候,谭群钊向记者提起,不久前陈天桥在盛大的管理层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口号:“开放开放再开放”。在记者看来,这所谓的“开放”,除了有对外宣传公司的意味,也有进一步将公司职权“开放”、平台“开放”的意味。无论是收购还是投资,那不过是帮助盛大转型的过渡品,所以我们不用太过计较部分投资和收购的成败得失,也不用太在意一两年的年度财报成绩不理想。如果说盒子计划只对外呈现出了盛大要做娱乐平台的意图,那么从2007年开始提倡的“18计划”、“20计划”、“风云计划”等,则明确表达出了盛大在现在以及将来要做的事是什么。是的,不是单纯地以网游运营厂商的身份去扩充自己的产品线,也不是单纯地以网游研发厂商的身份去加强自己的研发实力,而是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平台。从现在与研发团队风险共担,到未来帮研发团队输出内容。对未来的盛大而言,将不存在什么*****产品和研发产品的困扰,因为这些对盛大而言已经是过时的赢利手段。通过娱乐平台的构建,盛大将对企业进行扁平化管理,压缩企业成本,同时又保证企业始终能保持高收入。从这个层面去理解,也难怪盛大对于唐骏的离职不会感到惊慌。因为公司未来的既定方针已经在几年前就确定,并将一直这样贯彻下去! (来源:电脑报 文:湛艳)#p#分页标题#e#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