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魔王墓”发掘纪实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牛魔王墓”发掘纪实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牛魔王墓”发掘纪实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3-14 0

“牛魔王墓”发掘纪实

乔志峰

子虚乌有市正式宣布,经文物部门夜以继日的研究和考证,当地村民数日前掏粪坑时发现的墓葬为“牛魔王墓”。专家特别强调,牛魔王系齐天大圣、斗战胜佛孙悟空的拜把子兄弟,乃享受正部级待遇的高等妖怪,其墓葬的发现为研究《西游记》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子虚乌有市决定对“牛魔王墓”进行发掘。

“牛魔王墓”发现两具女尸。经专家确认,年长者为牛魔王元配铁扇公主,年轻者为老牛的二奶玉面狐狸。

“牛魔王墓”再次发现一具女尸。专家研究后表示,原来老牛不仅包了二奶,还包了三奶。

“牛魔王墓”再次发现一具女尸。专家研究后表示,原来老牛不仅包了三奶,还包了四奶。专家指出,

种种迹象表明,老牛很可能担任过当时的烟草局长并包有N奶,因此不排除墓葬中继续发现女尸的可能。

“牛魔王墓”发现一个头盖骨。头盖骨前面的面骨包括鼻子、脸部都曾经被砸过。专家们对此产生了争议,有人认为这明显是一个猪头,不可能是牛头。后经领导协调,专家们转变了观念、统一了认识,站在讲大局的高度一致认定此头盖骨便是牛魔王遗骨。

“牛魔王墓”再次发现一个头盖骨。专家们一时语塞,最后还是说相声的锅得缸一语道破天机:这是牛魔王小时候。

“牛魔王墓”再次发现一个头盖骨。专家们这回学精了,没有请教锅得缸便得出了结论:这是晚年牛魔王。

“牛魔王墓”发现一具女尸另加一个头盖骨。专家研究后表示,女尸是牛魔王他妈,头盖骨是牛魔王他爹。

“牛魔王墓”再次发现一具女尸另加一个头盖骨。专家研究后表示,这是牛魔王的大姨妈和大姨夫。

“牛魔王墓”再次发现一具女尸另加一个头盖骨。专家们很淡定:大姨妈已经出现了,二姨妈还会远吗?

子虚乌有市宣布“牛魔王墓”发掘工作圆满结束。同时宣布正式申报“牛魔王故里”,开建“牛魔王娱乐城”,开辟“牛魔王旅游专线”,举办“牛魔王文化节”。最终确定的广告推广词为:牛魔王故里,一个属牛的城市。

照片总是能够让平淡的记忆重新复活

2020-03-14 12:47

↑ Slient Mode

谁能想到他的获奖作品《静音模式》Slient Mode直接导致了日本立法手机相机无法静音。为的是防止偷拍。即便是手机拍照的时代,手机拍照也必须有声音。

他就是

摄影家→濑户正人 Masato SETO

↑ 濑户正人《静音模式》

这组作品1996年获得了第21届木村伊兵卫写真奖,受到广泛关注,但也产生很大争议,据说直接导致日本不允许生产静音拍照的设备。

在1996年获得木村伊兵卫奖之前,濑户正人已经是日本摄影圈有资历的人了。他是森山大道的学生,又给深濑昌久做过助手,并且已经获得过写真家协会和东川奖的新人奖。

↑ 左/森山大道 右/濑户正人

他的早期作品拍摄的是曼谷和在日本的少数族裔,这和他独特的“身份”(identity)有关。二战后,历史对东南亚、日本造成的影响直接反射在濑户正人和他的家人的身上。

1953年,濑户出生在泰国,父亲是二战后留在当地的日本兵,母亲是迁居泰国的越南人。

1961年,在他8岁的时候,被家人接到父亲的故乡——日本福岛县,开始了在日本的生活。在《亚洲家族物语》(初版名为“托伊与正人”)中,他仔细回忆并叙写了当时一个人面临的种种变故和冲击。由于真切的描写,这本散文集获得了1999年的新潮学艺奖。

↑ 《亚洲家族物语》书影 / 点击上方图片购买本书

浦睿文化首次将这本获奖散文集整理出版。在《亚洲家族物语》中包含获奖散文集、代表摄影作品选和关于深濑昌久、森山大道的珍贵日常记录。

我们回看濑户正人20年前的文字和摄影作品,在阅读他多重血脉融合的家族史的同时也仿佛在了解一段现代亚洲史的缩影。

/アジア家族物語/ →

濑户正人的父亲1942年在家乡福岛被征兵入伍转战东南亚,1945年在老挝丛林中得知日本战败后,隐瞒了自己日本陆军士兵的身份辗转到了泰国乌隆乡下——一个越南人、老挝人、中国人杂居的泰国边境地区,在当地的越南人社群保护下得以生存下来,父亲伪装成越南人,并在冒充的过程中被同化成为了越南人。他在乌隆开了一家小照相馆,并与一越南女子结婚。因此,濑户正人是日本和越南混血,有个泰国名字——“托伊”,童年在泰国的乡下度过。

↑ 三岁时的濑户正人,摄于家附近的公园

1961年,濑户正人8岁回到日本老家福岛时,是一个被湄公河畔的阳光晒得黑黝黝的道地的泰国少年。他在血脉相连的族群中,曾被当做“外国人”围观:小”托伊”在日本被看作泰国人,“正人”在河内被看作日本人。他作为一个“外国人”,在经历了一种文化融入另一种文化的隐隐的痛楚和不适后融入日本社会的过程——从“托伊”变成了“正人”。

↑ 穿着校服的濑户正人

他的母亲既是越南人也是泰国人,而现在是日本人。母亲的家人,他的外公、舅舅、阿姨则回到故乡——越南河内。

濑户正人在曼谷认识了一位中泰混血的姑娘,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因此,女儿小光“身上流淌着亚洲各国的血液(中、泰、日、越)”。

但是,“她不属于哪一个国家,而是同属一个亚洲” “从她身上,就可以看到亚洲本身”。濑户对于自己女儿身份的解释,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自己身份的解释。所以他的作品中的对象,常常是各种亚洲群体,而不是聚焦于某一个国家或者群体上。

↑ 1992 年,独生女小光诞生

正如20年前的“托伊”一步一步地朝着“正人”走去,20 年后的“正人”,返回乌隆寻找当年的“托伊”,重温童年时光。

濑户正人频繁往来于东京、曼谷、乌隆与河内之间,用相机追逐即将消失的记忆碎片,寻找自己“亚洲家族”的根脉,用镜头将一个个的时空片段连接起来,呈现出家族迁移的历史和作者完整的人生。

一个一个的旧地重游,恍如隔世,往往醒来后不知身在何处。在濑户正人心中,泰国乡间黄色的湄公河、红土地与日本福岛的皑皑白雪、烂漫樱花反复交叠,不同的风土人情交织在一起成为他血脉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濑户正人的家国情怀是以整个亚洲为背景的,他既是血缘上的,也是文化上的混血儿。他拍摄的家族肖像画册让平淡的记忆重新复活,成为连接福岛、乌隆、河内记忆的桥梁。

↑ 在1983年,越南战争结束之后第八年的河内,濑户正人在家里那个面对着圆形池塘的庭院里,为他母亲的兄弟姐妹——他的舅舅、阿姨以及他们的每一位家人拍摄了肖像照。单人或者双人,一组接一组地进行拍摄。当整个家族的人都到齐的时候,母亲也加入其中。

因美军轰炸而形成的坑积水之后就成了池塘,这幢房子就在这样的池塘边上。我把当时相逢与分离的照片结集成《曼谷、河内》这本摄影集。

在作者家族史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日本人、越南人或泰国人、中国人,而是“亚洲人”,这就是书名《亚洲家族物语》的含义吧!

/アジア家族物語/ →

濑户正人和摄影结缘,首先要数家庭的影响。他的父亲本身就是经营照相馆的,无论是在泰国乌隆还是回到日本福岛,都是白手起家,建起支撑全家人生活的照相馆,并且生意不错。

↑ 泰国国王来乌隆视察时父亲拍摄的照片

而在东京写真专门学校学习期间结识森山大道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森山大道当时在这所学校当讲师。

原本要回福岛继承父亲的照相馆的濑户正人,1975年从写真专门学校毕业后,他又参加了森山大道开办的写真私塾。1979年,他成为深濑昌久的助手。这对他的摄影生涯影响颇深。

↑ 深濑昌久 / 濑户正人拍摄

濑户正人在书中提到:

认识森山先生,认识深濑先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我放弃继承照相馆,伤了父亲的心,不过,我毫不犹豫地决定成为一名摄影家,决定追随他们两个人的背影。

我并没有实际感受到森山先生在教授我摄影。我认为,我是在和森山先生接触的过程中被他的摄影作品迷住,被拉入了他的内部。说到“教授”,倒不如说他教授了一首歌给我。在黄金街喝酒的时候,森山先生经常唱一首老歌给我听。与其说这是我学到的,倒不如说是在听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唱了,所以我认为这是感染了某种看不见的病毒。这就是M型摄影病毒。M就是森山(Moriyama)的M。二十岁的时候,我莫名其妙地遇到了森山先生,并感染上了这种病毒。而在那数年之后,我遇到了深濑先生,在暗房的黑暗中也感染上了病毒。那是F型病毒。很偶然的是,这两种病毒,是日本代表性的摄影病毒。同时感染M 和F 这两种强大的病毒,我感到很自豪,我希望什么时候我能够将这两种病毒混合起来,变异成感染力更加强大的S 型病毒。

从1981年开始,濑户正式辞掉工作成为自由摄影师。在他30岁的时候,他的创作要回答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正是“身份”问题。

1982年,他带着父亲给他的禄莱相机,回到了阔别20余年的泰国。在日语的环境里生活了如此长时间的濑户,最终靠着食物的气味和味道,使得在自己的大脑里沉睡的泰语得以复活。街道、汽车站、饭馆、风俗店和百货商店等等,全都和记忆中的时光交织,他拿起相机飞快地按快门。

↓ Bangkok

一直到要到中后期的作品中,濑户才将镜头对准了日本社会和日本人,这个过程是艺术家的刻意选择,又或许是在身份问题解决后的自然行为。

Living Room →

Picnic →

/アジア家族物語/ →

上述种种在《亚洲家族物语》这本书中均有浓重的笔墨,而在这本书中,不仅收录了他对自我多重身份的追问,也在番外收录了与深濑昌久、森山大道一起的时光。

濑户正人的出身/家族故事一看与他的摄影生涯、与深濑/森山之间的交往属于不同范畴,实则联系紧密。摄影家的作品往往体现了他看待世界的目光、他的人生哲学,而这些均培养自日常生活/出身。也因此,往往优秀的摄影家都很擅长写作。

《亚洲家族物语》

[日]濑户正人 著 / 林叶 译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内容介绍 →

《亚洲家族物语》是日本摄影协会奖、木村伊兵卫奖获得者,日本摄影家濑户正人的自传性质图文随笔,也是其家族的变迁史。

作者出生于泰国越南社群,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越南人,九岁开始回到日本生活,二十九岁又以摄影家身份回到泰国,追问自我身份。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叙事的时间跨度约半个多世纪,叙事空间则随着作者人生的足迹在泰国乌隆、曼谷,日本福岛、东京,以及越南河内之间徘徊。

本书文字内容曾获新潮学艺奖。另收录私藏家族相册及五十多幅代表性摄影作品。

作者介绍 →

濑户正人(Masato SETO)

日本摄影家。

1953年出生于泰国乌隆市。1961年移居父亲的故乡日本福岛。1975年毕业于东京视觉艺术学校。1976年参加森山大道摄影塾。1979年成为深濑昌久的助手。1981年独立。1987年创办画廊“Place M” 。

1989年摄影集《曼谷、河内》获日本摄影协会新人奖。1995年作品《Living Room,Tokyo》获东川奖新人作家奖。1996年以摄影展“LivingRoom,Tokyo”“Silent Mode”为中心的摄影活动获第二十一届木村伊兵卫摄影奖。1999年《亚洲家族物语》获第十二届新潮学艺奖。2008年作品《Biran》获日本摄影协会年度奖。后多次担任木村伊兵卫摄影奖评委。

▼ 亚洲家族物语

[ 此帖被花开那年丶在2020-03-14 23:10重新编辑 ]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0-03-14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3-14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