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的风花雪月,从未有过事事圆满,金庸深谙此道。他的每个故事里都有那么些许身影,爱而不得,又痴痴守候。
如果说“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的郭襄是这众多不圆满中的意难平,那么“衡阳得令狐相救,从此飘落红尘中”的仪琳小师妹就是落在众位读者心头的一抹皎洁无瑕的白月光。
但正所谓,没有毫无由来的恨,也没有毫无由来的爱。你可知,仪琳小师妹对她的令狐师兄的爱从何而来?她的这份爱意又最终归于何处才能不负此情动?
初见即心动:沦陷从害怕开始
还记得仪琳初登场时,便是在众人面前“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然后用她的纤纤双手抓住师父定逸的衣袖,向师父哭诉说自己险些不能再见着师父了。可见她对前一日的事情害怕极了。这种恐慌从她接下来对自己前一日被田伯光掳走的经历描述中亦足见一斑:
我吃了一惊,急忙站起,背心上一痛,已给他点中了穴道。我害怕得很,要呼叫师父来救我,但已叫不出声来。
我心里害怕之极,偏偏动不了,又叫不出声。
恰就在仪琳手足无措的时候,令狐冲出现了,成为她的救星。可是令狐冲的出现并不代表着危险远去,反倒还让她领略了更惊险的画面:令狐冲拉着她躲进草堆里,那田伯光则一路挥剑砍削,一次剑从她头顶掠过,一次砍得令狐冲鲜血淋漓。随后令狐冲与田伯光的缠斗更是把她“吓得糊涂了”。到后来回雁楼相遇,令狐冲虽智赢了田伯光,却“死”在了罗人杰地剑下。
大喜大悲过后,仪琳心中所有的恐慌随着令狐冲的“死亡”化成了一阵眩晕,然后在令狐冲的“尸体”丢失后愈发忐忑。
也是一日的遭遇让仪琳对令狐冲芳心暗许。
《笑傲江湖》剧照
但这种暗许不是因为令狐冲的有勇有谋,毕竟单纯的仪琳并不能立刻理解令狐冲的谋,而是在刘正风家中有了众长辈的解读才勉强读懂些许。当然,这份情也并非来源于对救命之恩的感激,否则她也不会在罗人杰指出她动了凡心时,下意识地问师父:“他这可不是冤枉人吗?”这份感情是回忆令狐冲时,才渐渐浮现:
忽然之间,她心底深处隐隐冒出来一个念头,那是她一直不敢去想的。这念头在过去一天中曾出现过几次,她立即强行压下,心中只想:“我怎地如此不定心?怎会这般的胡思乱想?当真荒谬绝伦!不,决没这回子事。”
原来这份感情早在她害怕至极时就已经埋下了种子,直待一日冲破枷锁长成苍天大树。这是何道理?
在心理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个效应——吊桥效应。它指的是:
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这个时候,碰巧遇见另一个人,那么他会错把由这种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为对方使自己心动,才产生的生理反应,故而对对方滋生出爱情的情愫。
对于仪琳小师妹来说,衡阳遇险得令狐冲相救便是过那样一索吊桥,摇摇晃晃、胆战心惊以及怦然心动。
久处更生情:情根深种于久处时
不多时,令狐冲“尸首”丢失之谜便被揭开,原来是曲家爷孙救了他。只是重伤之下,令狐冲要被人彻底从鬼门关里拉回来,还得靠恒山派的“天香断续胶”和“白云熊胆丸”疗伤。于是,仪琳与令狐冲在曲非烟的穿针引线下“跨过生死”又一次相逢。并且两人一相逢,便是两日一夜的荒山下的独处。
这恐怕是仪琳第一次单独与同辈男子相处,尤其那位男子颇为风趣、有胆有识,且还是她的“心上人”。可以说,在荒山中的那一小段时光弥补了仪琳童年的孤寂,因为对于她而言:
她整个童年便在冷静寂寞之中度过,除了打坐练武之外,便是敲木鱼念经。
因着令狐冲的舍命相救,仪琳对他本就情愫暗涌,更何况在这两日一夜中,令狐冲又带她领略了一番她从未接触过、也未曾想象过的世界:偷西瓜、赏瀑布、笑讲《百喻经》、看流萤……这一切的美好就像仪琳做的那一场美梦。梦中她成为了身着华服的公主,手携一名青年才俊,看容貌依稀就是令狐冲。
《笑傲江湖》剧照
在这场美梦里,她一陷,就是一辈子。
事实上,仪琳与令狐冲在衡阳城外的两日一夜正是“多看效应”发酵的过程——
见面的次数越多,喜欢的程度越大。对越熟悉的东西,人的心里总是倾向于越喜欢。
有趣的是,这两日一夜承载了仪琳许多起落和忸怩。
例如她明明心系令狐冲,无法静心调息,却不想在多次偷瞥后竟然与令狐冲四目相接,还引得对方哈哈大笑。
例如令狐冲称赞“好美”时,她起先系将这句“好美”误认为是令狐冲对自己的夸赞,心中自是娇羞暗喜。孰料随后就发现自己会错意,令狐冲说的是彩虹好美,一颗暗喜的心霎时又是羞惭又是落寞。
又例如令狐冲刚说想去瀑布边,她心里就已开始暗自纠结:自己难道要再抱清醒的令狐冲过去?这样不合理法自己该如何自处?然而一举头才发现,令狐冲早已拄着拐杖独自朝那边走去了。
《笑傲江湖》剧照
少女怀春最多的就是这样的跌宕起伏。一个从未落入凡尘的小姑娘又怎能抵挡得住自己悸动的初开情窦?又怎能不被心境起落蛊惑?因此,从陌生到熟悉,她们只需经历过一次逃命后的悠闲时光,同样的,从怦然心动到情根深种也只需要这样一段悠闲时光。
情根渐深种:愈欲罢却愈情深
身为恒山派的弟子,仪琳若爱上令狐冲而不自知倒也无妨,可偏偏她隐约察觉到了,并且从她动心起,她的身旁就有罗人杰、曲非烟、师姐、不戒和尚等人一再揭穿。她这份自认为深埋在心的小秘密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这让单纯的仪琳格外惶恐,否则她也不会那样纠结不安:
仪琳心乱如麻,内心深处,隐隐有一个渴求的愿望,可是这愿望自己想也不敢想,更不用说向观世音菩萨祈求了,一颗心怦怦乱跳,只觉说不出的害怕,却又是说不出的喜悦。
我是身入空门的女尼,怎可对一个男人念念不忘的日思夜想。
可是,爱情从来都不是任人不愿、不想就能从心里连根拔起的。相反的,它最是符合墨菲定律:
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仪琳越是害怕自己动了凡心,越是祈祷菩萨让自己忘了令狐师兄,却越是无法忘却二人相遇、相伴的点点滴滴。
经年过后,仪琳仍然能记得自己的忸怩,记得相处时的轻松愉悦,记得他的笑,记得他的好,也记得自己曾许过那么多愿望,只求能够见他。
其实早在仪琳不自觉地压抑着心中所想时起,她对令狐冲的这份情就已经越发欲罢不能了。于是她越是祈求忘记,就偏偏越发记得清楚。
是以,这份早就知道得不到回应的感情既不能遂了她的心意,反而还日益欲罢不能。
晴絮语录
世间情爱大抵如此,缘起于心动,情深于久处,而后欲罢不能。只是造化弄人,念念不忘未必能有回响。仪琳的这一片痴心称不上错付,却终究也照不进心上人的心间。所幸仪琳自幼就是方外之人,真情付了便付了,无怨无悔。
诸如横刀夺爱,因爱生恨的事情或许世间常有,但是在仪琳身上绝无可能,她不愿亦不屑。
从心动到情深,或许这份情曾磨得她生疼,或许她也曾怨过。
但是历经漫漫岁月后,仪琳小师妹终于将自己的小情小爱熬成了只愿他好的大爱:从前不敢求令狐师兄心中有她,往后一生她只求菩萨能够保佑她的令狐师兄逍遥快乐,无拘无束。
有人说,青灯古佛寂寥一生是仪琳小师妹的归宿。其实她的最终归宿并非常人所想的那样孤寂,从小爱到大爱的释然,喜人所喜,心中圆满才是她的归宿。于是,这片白月光随着她的善良和圣洁照进了每个读者的心里,承载了读者对《笑傲江湖》的一份美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