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迎来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了,这个节日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历史非常悠久,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早先的人文性并不强,而作为自然节气的自然因素相对较重,是在宋元时期才逐渐形成现在熟知的以拜祭和踏青为主的形式。清明节融合了寒衣节和上巳节的民俗,它吸收了寒衣节拜祭先祖的民俗,也吸收了上巳节踏青的民俗,所以现在的清明节我们可以找到之前这两个消失的节日的影子。说完了清明节的起源和变迁,我们谈一谈清明节的民俗文化。
蹴鞠
蹴鞠是古代清明节人们较为喜爱的一项民俗游戏,蹴鞠的历史悠久,在千年前的黄帝时代,这项运动主要是用来训练武士的。
祭祖扫墓
这项民俗是清明节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主要的流程就是先清扫亲人的墓地,然后进行祭祀,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笔者这里也提醒各位读者根据疫情还是尽量以网上祭扫为主。
蚕花会
这项民俗很具有地方性,主要是在浙江一带,如乌镇、洲泉等地举办。当地民众会在每年清明夜开始设祭,进行襄白虎、斋蚕神等活动,场面十分热闹。
插柳
老话讲:“清明不查柳,红颜变皓首”,在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口插柳也是一项重要的民俗。其实柳主要是起辟邪的作用,《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关于清明插柳,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春秋时期的名臣介之推的,当时他忠心耿耿,力保国君重耳出逃19年,不过却被重耳遗忘,在大山里生活多年,终被大火烧死在了枯柳树下,人们插柳也是为了纪念他的事迹。
荡秋千
荡秋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这原来是一项北方少数民族的运动,后来传入中原。《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从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至唐朝成为清明节重要的习俗之一。荡秋千都有哪些寓意呢?专家解读说,荡秋千一方面可促进青年男女的交往,另一方面,荡秋千荡得越高,预示着生活就越美满。
总之,清明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很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它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从清明节的起源和发展可以看出,我们的习俗和节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最终融合而成的,应该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去研究这些传统节日,这样能更深地挖掘出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文末笔者也再次提醒各位读者清明节减少出行,提倡网络祭扫,尽量做到祭扫“足不出户”。
参考资料:
光明网《清明节的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
张弛、毕啸南:《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与时空变迁》
常华:《清明节习俗与人文精神》
张琰:《荡秋千、插柳枝等清明民俗含有美好寓意(图) 》
整理/袁立聪 审核/任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