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凯洛夫说:“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识和德行。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是必须借助于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的。”诚然,塑造一个孩子的性格最重要的莫过于家庭教育。然而,父亲要孩子购买酱油并答应给孩子小费,孩子买回酱油后竟以“普快”与“特快”为由要求加“邮费”。这是孩子太势利,还是家庭教育太失败?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孩子本身如泥,孩子的成形在于外界给予他的力量。所以究其本质,现实中的情形体现的是家庭度,教育的失败和社会发展的偏轨。
尊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家庭教育出现了偏轨的问题,这导致孩子的成长也产生偏轨现象。父母溺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在孩子的认知里,父母的爱来得理所当然。究其原因,父母本身给孩子灌输的是唯利是图、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如果父亲从小就教育孩子无私奉献、学会担当,想必孩子在对待父母时定会以礼相待,以情相报,更不会上演“要小费”的荒诞剧。如果家庭教育如此发展,想必人类将来面临的就不仅仅是利益争端,还会面临因个人主义盛行而引发的人心冷漠和漠视生命、人权的问题。
曾有人言:“一切以孩子为第一位的家庭,等待他们的一定是悲剧。”可想而知,一味宠溺孩子只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2016年7月,陕西西安市民蒲伟带着8岁的儿子,徒步从西安出发前往兰州,值得一提的是,父子二人仅仅带了100元现金。在磨炼孩子意志的同时,蒲伟还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走进真实的世界,去感受人世间的冷暖,给孩子精神世界的仍建设和发展以应有的关心与帮助。
每个孩子都是单纯的,家长则是他们成长的引领者。过度保护只会折断他们的双翼,而不会使他内们无忧无虑地翱翔。家长应该重视每一件小事,及庭时帮助孩子修正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正确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人不能只看利益,只顾自己,而应拥抱美德与的他人。正如但丁所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溺母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人类与走兽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不是一味索取,而是心存感恩,与爱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