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可:画冬瓜,过秋收冬藏的真实生活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唐可:画冬瓜,过秋收冬藏的真实生活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图文分享]唐可:画冬瓜,过秋收冬藏的真实生活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4-11 0
唐可:画冬瓜,过秋收冬藏的真实生活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0f87bd8619d7417085e0544bfa7e2f44.jpeg[/img]
[b]唐可工作室的院子[/b]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87ca3438caca475c815f9c6d8479a4c4.jpeg[/img]
[b]从不同地方收集移栽的盆栽[/b]
唐可在成都蓝顶艺术区的工作室开门进入后是一个院子,工作室像一个环岛似的被小径围在中央,一些形状各异的石头垒在路两边。毛竹、藤蔓偏栽于角落,盆景则整齐地摆放于石台,进门右边用竹子搭起的架子则是为夏天冬瓜上架所预备的。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31f3f72d62a74aa2b0ac2f6284165e0b.jpeg[/img]
[b]为冬瓜爬藤准备的菜架[/b]
唐可2009年搬来新蓝顶,拿他的话说,这下有了造园的条件, 日常除了画画,他会花很多时间打理工作室外的院子,院子里有一汪小池,几尾金鱼游弋其中,他还养了两条狗、一只猫、两只鸟、其中一只金刚鹦鹉他已经养了十年。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1632c3e7005f45278a20e3b9db6fe325.jpeg[/img]
[b]池子里的金鱼[/b]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04a35e5efe3b4709b033cc0d92308f9f.jpeg[/img]
[b]唐可养了十年的金刚鹦鹉[/b]
造园,种菜,感受四季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954afa2c7d5e463dba2e51a25bfe77fe.jpeg[/img]
[b]工作室一隅[/b]
有了院子就有了一亩三分地,他在院子里开始种菜,由种菜他更深刻也更立体地体会到四季的概念不再是天寒加衣,而变为了秋收冬藏。四季不再抽象而是具体成每日观察栽种的植物和记录它们日常变化:比如几月几日某花初放,某叶落尽。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f8c36699d6c74467b1d057d5c3186ec7.jpeg[/img]
[b]一些角落里的小花草[/b]
经历了几年的物候记录,唐可逐渐养成了长时间观看同一事物的习惯,在观看和记录中发现植物的生长周期和规律。循环往复几年,冬夏更迭,自是有时,他对生活的感受不再是平凡单调而是丰富细腻起来。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a2cdbb8b7e6840818a40b172abe8a24f.jpeg[/img]
[b]工作室入口左侧墙上贴着的“院志”[/b]
在记录植物变化的同时唐可发现了古代有套完整的关于动植物、气侯变化的系统科学《七十二侯》。这是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侯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侯。知道了这些,你才能明白唐可“院志”上写着的那些有些晦涩的文字其实都代表着 植物从幼芽萌动到开花、结实;禽鸟从始振、始鸣、再到交配迁徙,雷鸣始发等等万物有时的含义。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ba66787962ed422bb1a92e96e5be7d9c.jpeg[/img]
[b]“院志”是生活记录,也是唐可给自己的行为艺术[/b]
唐可对于日常时间管理的单位不是星期而是节气,他把一年分成七十二段,每五天为一单位写一张“院志”,顺带观察一下现实情况,他告诉我,大多时候是可以和实际对应的。“写这个“院志”和我搬到三圣乡有很大关系,因为有了条件种菜,摆弄植物,这些都和时间有关,几月份花开,几月份落叶,都关乎节气。”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cba939559f764af7880f308045fe0e5a.jpeg[/img]
[b]紫外线照射下,“院志”页面已经泛黄[/b]
在工作室的墙上贴着他从2013年开始便记录的“院志”, 2014年的由于光照的原因纸面已经泛黄,唐可说开始写没有意识到,但后来写了几年,觉得这算是自己给自己的行为艺术,可以写一辈子,唐可说他会写满工作室的所有墙面。
画冬瓜,因为熟悉却又陌生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529e757a5e4c4b0ba001dd8519144c71.jpeg[/img]
[b]冬瓜苗[/b]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5676e32e35924fe09e1d51fa88b52c71.jpeg[/img]
[b]冬瓜 布面油画 125X210cm 2011[/b]
说这么多唐可造园,种菜,记录节气的事情,是因为你只有了解了这些唐可的日常,你才能理解他的绘画,唐可的绘画和他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2012年艺术家正式进入其绘画的“蔬菜”时期,也是在这一年,冬瓜开始成为他笔下的表现对象,他把收获摘下的冬瓜放在工作室桌子上,某个日子摆着的几个冬瓜让他凝视了许久。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2cf89ec5f6b74ce4885a10a62f7e85f6.jpeg[/img]
[b]冬瓜 布面油画 180X250cm 2011[/b]
“冬瓜很难画,我在画的过程中追求“空”和“减”,可能最后有些符号化,所以之后我画风景又是在做加法,但这其实是我在为之后更简单的表现冬瓜做准备,都是有联系的。”唐可常常很长时间凝视着冬瓜,直到眼中的冬瓜变得陌生,但这种陌生化并不是不认识它,而是认识的更深刻了。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bc7737c95f9d4122bdc2e6bab537bbbc.jpeg[/img]
[b]冬瓜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2[/b]
一般人都会从题材来解读唐可的作品,按照这样的逻辑冬瓜当然可以简单归为蔬菜题材,但对于艺术家来说,他眼中的冬瓜和其他任何题材没有根本上的区别。“冬瓜让我想到了佛头,想到了万物相通的共性,如所有人几十年历程;少年、青年的奋斗成长,至中老之后或大或小的成果,最终成为蒙满白粉的冬瓜,蒙满白粉的冬瓜就是对人生安静的回望。”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adca45a787864eb98eaf97100d5a99fd.jpeg[/img]
[b]风景 布面木炭 210X160cm 2017[/b]
2015年对于唐可的绘画而言是个重大的转捩点,一直到2018年,唐可就没有再画过色彩,他重新面对绘画最基本的问题,他选择从素描开始,画纯粹的风景,没有多余的修饰和干扰,“绘画的意义是让一张原本很乏味的景象,通过绘画而变得有意义。我回到绘画开始的起点,找绘画本身的兴趣。”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65ba19dcc61d4a25933b30a6037137ad.jpeg[/img]
[b]纸上水墨 30X40cm 2016[/b]
唐可通过风景素描的方式对树枝、树叶进行细致的描绘,这些作品避开了颜色变化的因素,让艺术家得以进一步探索复杂的空间构成关系。“语境不一样,感受自然也就不同了”,唐可说当时那段时间不想那么喧闹,就是用心观察植物一年四季的缓慢变化,会多了些对时间的体会,几年之后他对院中植物的荣枯变化,时间流转更有了立体的记忆,他把体会融合到画中,在接下来描绘冬瓜的过程中,找到一种共鸣。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a469f93b2f7742118ce23a7604b99706.jpeg[/img]
[b]唐可工作室[/b]
找到身边的快乐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22220d5e6e48458a9e347c49f6f2e2d5.jpeg[/img]
[b]2018作画前的水彩稿[/b]
古人讲究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当下的人们对于四季更迭可能只有在天寒加衣,开启空调才会感受到时间的变化,而在栽种植物的时候,唐可把注意力放到看不见的生长过程中,对时间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后,内心就有新的东西出来,但事物本身并没有变。“每个人之所以看到不同是因为内心感受不同,你看到的永远是你认识到的东西”,唐可如此解释,“所以每个人眼中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68c90419fb93413a99cb26d4f0a3f1a5.jpeg[/img]
[b]冬瓜 木炭布面 100X110cm 2018[/b]
就像本文开头所说,造园对唐可的绘画影响很大,让艺术家有机会融入自然,知道生活本身的意义。急不得,慢下来,是唐可生活和绘画的准则。他平时不发微信,大部分用来当作查资料的工具,他喜欢在画画时听书,反复看看过的电影,但他说每次看感受都不同,相当于在看新片,我想这和他总是在观察冬瓜,画冬瓜,但常看常新,常画常不同是一个道理。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11812ec5f16d486aa9d3219afd7e7364.jpeg[/img]
[b]冬瓜 木炭布面 160X210cm 2018[/b]
回到绘画本身,唐可2018年开始重新聚焦在“蔬菜”题材上。从2012年第一次画,到现在差不多十年时间,画面和色彩处理上明显比以前更有章法。冬瓜,萝卜,本身可表现得内容看似不多,形象在外人眼中也比较单调,乏味,但冬瓜本身给人笨,拙的感觉,这种“拙”味在中国文化里给人很深刻的印象。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5158397efb0045a5b35c22f63a25978c.jpeg[/img]
[b]冬瓜 木炭布面 100X110cm 2018[/b]
在唐可的冬瓜,蔬菜作品画面中能感受出一种让人清爽的水气和空气感。他也相信“少”即是“多”,唐可说接下来在绘画中要解决“度”的问题,他要更好地去把握一种“过”与“不及”之间的平衡,就像2020年的“院志”才写了不多几页,但已经成为他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一样,这是他口中一辈子的事。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11/af53daf510734b80b0a8ea9b4322bd63.jpeg[/img]
[b]正在进行的作品[/b]
唐可觉得何为一张好画没有定式,何为“好”很难说。在《我为什么画冬瓜》的自述中他写道,“冬瓜”只是一个象征,它代表我的生活态度。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物质繁荣,但大多数人都感到疲于奔命。不是现代化反而让生活失去了“幸福感”,也不是要回到“布衣暖,菜根香”的古代,我想探讨的是真正属于人的真实生活。
亦柏。

ZxID:10853934

等级: 大将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4-12 0
Thank you for sharing.

际遇之神

惩罚

破财免灾,Rsnp丶★灵魂被人打劫,损失DB5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