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后世传为佳话,关羽为了履行当年桃园内“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承诺,毅然拒绝了曹操的锦衣玉食、威逼利诱。在得知大哥刘备音讯后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护送刘备家属去团聚,对刘备可谓义薄云天。可是,当关羽在麦城遭遇人生的滑铁卢时,大哥刘备依然安坐中军帐,不知道是对关羽的能力太过信任还是铁面无情,没有尽力援救关羽。导致关羽父子二人被东吴生擒,死于非命。蜀汉方面没有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对东吴作出回应,时隔很久才发动了雷声大雨点小的报复战役。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人可能会在批评刘备狼心狗肺,置结义兄弟生死于不顾了,但是,事实上刘关张之间的兄弟感情毫无问题。到底为何刘备会作出不援救关羽也不发兵替关羽报仇的矛盾决定呢?我们先将目光聚焦于公元二百一十九年,这一年对于刘备来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首先,原本处于三国中实力垫底的蜀国人品大爆发,凭借着三军用命、君臣和谐加上一点点运气,将实力雄厚的魏国打的一败涂地。天要让其灭亡必先要其疯狂,气势汹汹的蜀汉在同一年中又连遭打击,滑入势力的谷底,先是关羽败于东吴荆州丧失,接着刘备伐吴惨遭失败。蜀国国中不次于诸葛亮的一位谋士法正归天……
时间再拨回到公元二百一十八年,刘备率大军力攻打汉中,士卒疲敝,久攻不下。刘备向蜀中大本营要求调兵,诸葛亮很犹豫,害怕蜀国的老本全在汉中被刘备打完。诸葛亮的犹豫,不是他优柔寡断,而是,蜀汉国中精锐尽出已然十分空虚。曹操深知汉中乃是刘备出蜀图谋中原的咽喉要道,必须把刘备困死在蜀地之内,于是在七月亲自领兵迎战刘备。到了公元二百一十九年春天,黄忠在定军山斩了曹军大将夏侯渊,取得了关键战役的胜利。这一胜利也让蜀汉付出了很大代价,已然是强弩之末,幸好曹操撤军退守长安,这时已经是五月了。而关羽败走麦城在同一年的十一月,在这短短六个月内如果要求刘备将军队从陕西拉到湖北,其间崇山峻岭,道路崎岖,即使急行军赶得上,到达荆州后士卒也必定疲惫不堪,没有一战之力,这种送人头的事情刘备是不会做的。如果刘备的蜀军主力也栽了,那么,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唯一的下场就是眼睁睁看着蜀汉灭亡。
所以,对不住了兄弟,为了国家基业,只能委屈你孤军奋战了。还有一点就是要考虑到古代落后的通讯,古代行军打仗不会像今天一样,背着台无线电到处跑,指挥部对各路大军的行动了如指掌。关羽吃到大败仗时,刘备极有可能在三五天内一无所知!从关羽的荆州即使快马加鞭,将求救信号传至成都,大家都知道这是多长的距离。更何况在前期的时候,关羽一直旗开得胜,“斩庞德,降于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吓的曹操那边甚至有人提议迁都(“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三国志 关羽传》),刘备接到的都是喜讯。
并且,刘备最可能的就是打算趁关羽扰乱中原时,曹操调关中军驰援之时,大举出秦川从面占有关中,雍,凉二州立下,这样的话,高祖之业即成一半。因为他们的计划一直顺利进行,但是后来,关羽围了樊城,曹仁死守,久攻不下,这时候孙权的人突然来偷袭。而且,关羽从胜到败的过程,时间仓促紧迫,形势瞬息万变,《三国志》对于这个变化,用了“俄而”一词,可见仓促之极。所以说,大家不要怀疑刘备对关羽的兄弟情分,不是兄弟靠不住,而是山高路远,消息滞后,跟兄弟不兄弟木有什么关系。其实,刘备当时没救关羽,不是不够兄弟,而是时也,势也。
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关羽死后刘备的痛不欲生能看得出来。公元二二一年,刘备称帝,他称帝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马出兵伐吴,其中最大的意味就是为自家兄弟报仇,当然这也不排除刘备想借助蜀汉军民的激愤一举拿下东吴的想法。当然,刘备的这个决定义气成分是非常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赵子龙还有诸葛亮都极力的反对他了。最终让人遗憾的是,一向听诸葛亮话的刘备这次并没有听,所以,为关羽报仇的成分是最大的。在这里还要提出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他的三弟张飞。
自关羽死后,张飞天天嚷嚷着要给二哥报仇,他一直煽风点火这也导致了刘备最终的决定,但是这个决定的后果我们都知道,结果是,他连自己的三弟的命都没能保住,自己和东吴算总账结果却损失惨重。欢迎您在下方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