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考试,有点儿厉害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那一年的考试,有点儿厉害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转载美文]那一年的考试,有点儿厉害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4-21 0
那一年的考试,有点儿厉害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336d6fbd1f7047479742f19300eed306.jpeg[/img]
[b]被考试改变的历史[/b]
1498 年,唐寅与徐经一同进京参加会试。
入京后,两人裘马轻狂,寻欢作乐,招摇过市,完全不顾他人耳目。还未进考场,唐寅就在众人面前豪言:会试第一,非我唐寅莫属。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78c07eb744d844abb384cc449ca55d2c.jpeg[/img]步溪图 唐寅
二人都是直爽之人,不懂考前禁忌,也不明白官场规则。在京的几个月,他们拜会了多位文人志士,其中就有后来被任命为会试主考官之一的程敏政,也正是这次交谈,为他们匆匆夭折的仕途埋下了伏笔。
第二年春,为期三天的科考如期而至。
表面上,这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考试——同样三年一考的周期,同样礼部官员出题与校阅的设置,唯一不同的,是它背后暗潮汹涌的争斗和对中国文化历史的改变。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c47b22c304a2486bbda8e005801a0c05.jpeg[/img]《步溪图》局部
那日考试结束,未等发榜,唐寅和徐经就遭到了举报。
举报者是言官华昶,他上书弹劾程敏政,称其考前泄题于唐、徐二人。科场舞弊,历来都是国之重罪,明孝宗大怒,下令彻查此事。但是,当把程敏政经手的唐寅、徐经答卷取出后,发现他们并不在“取中正榜之数”,换句话说,两个人的成绩不佳,都落榜了。
泄题疑惑,不攻自破。
不过,事情还未结束。狱中的徐经在严刑拷打之下,无奈签下了罪状书,即使后来堂上翻供,也最终落了个派发到浙江充吏役的结局。而出狱后的唐寅,被黜为浙藩小吏,他生性高傲,深以此职为耻,坚决不去就任,自此绝意仕途。至于程敏政,则在出狱后因病不治而卒。
后来,《孝宗实录》记载此事称:“言官驳其主考任私之事,实未尝有。盖当时有谋代其位者,命给事中华昶言之,遂成大狱,以致愤恨而死。”
史料中的那位“谋代其位者”,就是礼部左侍郎傅瀚,在他对程敏政发动的这次政治斗争中,唐寅和徐经只不过是牺牲品而已。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493fca13dcc34bf087ce3a2d54f9a543.jpeg[/img]诗意图 王翚
失意中的唐寅,开始纵情酒色以自娱,他渐渐迷失了自己,也失去了人生目标,直到在苏州城北的桃花坞筑起桃花庵,才慢慢回归到了平静的生活中。
深居桃花庵,卖画收入尚可,生活也算有了着落,但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境偶尔还是会泛起。
1514 年,宁王朱宸濠到苏州招揽人才,唐寅重燃仕途梦,欣然赴约。几个月后,宁王露出造反倾向,唐寅察觉后开始“赤身裸体,露其丑秽,佯装疯癫”。不得已,宁王放走了唐寅。
数年后,蓄力已久的宁王果然起兵谋反,终被擒获。
而扛起此大任的,竟是与唐寅昔日同考会试的王阳明。那一年,二人并不相识,王阳明的成绩也不算突出,但好在金榜题名,走上了仕途,更重要的是,在为官与学问之间找到了平衡,他继承了陆九渊“心即是理”的思想,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其“阳明学”更是影响至今,远及日本。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45e8b61a09964934a5cc8de4826f1972.jpeg[/img]《诗意图》局部
历经几次起伏,唐寅佛系了,他自号“六如居士”,不问世事。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晚年的他,依然以卖字画为生,由于这项收入总是难以填补消遣的支出,所以总是入不敷出。1523 年,唐寅在穷困中死去。
这一年,王阳明开始在稷山书院讲学,后又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传播“王学”。6 年后,因肺病加重,被尊为“圣人”的王阳明离世。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c7606912b0df4736bff6117c8478d76b.jpeg[/img]松林扬鞭图 唐寅
曾经一同欢快的徐经回到江阴老家,闭门读书,人生更为惨淡。
公元 1505 年明孝宗驾崩,他一心盼着新天子登基的赦令,再返科举场,终未如愿。次年,他北上探听消息,但因科场失意后身体渐渐衰弱,不胜旅途劳顿,仅过一年,便客死京师,年仅 35 岁。
自此,徐家后人虽世代读书,却绝意仕途。有趣的是,这个家族富甲江南,有粮有田,经过几世累积,100 年后出了一位“千古奇人”,他就是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经是其高祖,徐有勉是其父亲。董其昌曾写道:"盖公性喜萧散,而益厌冠盖徵逐之交。"意思是,徐有勉不仅不愿做官,而且讨厌与达官贵人打交道。曾有两个声名显赫的官僚慕名多次前来拜访,只要听说他们来了,徐有勉就躲进丛竹之中,然后扁舟入太湖,飘然遁矣。
受家族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也无心仕途,他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421/e71e0635c5854f4aa0f5b811c23ee847.jpeg[/img]《松林扬鞭图》局部
成年后的徐霞客,在完全没有他人资助的情况下,用 30 多年的时间先后进行了 4 次长距离跋涉,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可贵的是,在旅行考察中,他主要依靠徒步行走,骑马乘船都很少,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之地,或是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甚至曾有几次遇到了生命危险...
而那本著名的《徐霞客游记》则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因其文学底蕴深厚,文字优美,也称得上文学佳作。
再次回顾 500 多年前的那次考试:那天,唐寅、徐经与王阳明同时走进考场,意气风发,却早已注定了结局。如若前两人未被判罚终身不得科举,是否还有那些动人的山水画和《徐霞客游记》?而官场上的唐寅与王阳明,又会如何相处?
8号妓师ぃ

ZxID:19005931

等级: 元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4-22 0
优秀文章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