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会说话吗?来听听画外之音叭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贴图&拍客画作会说话吗?来听听画外之音叭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图文分享]画作会说话吗?来听听画外之音叭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4-30 0

我们欣赏古典油画的时候,经常会接触到 人物画
在西方古典油画里,人物画是一个很大的类别,很多艺术评论家从油画本身对其进行过分析。
今天,暂且跳出油画本身,从外部信息来审视,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
顾客!就是上帝!
画家也是人,他们也要求谋生要发展,他们谋生的工具,就是手上的画笔。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顾客就是上帝原则,同样也适用于画家群体。
不同的顾客群体,要求也不一样。得罪顾客,后果严重。
伟大的 巴洛克画家卡拉瓦乔曾经受人委托,为位于意大利罗马的法国圣路易教堂康塔列里礼拜堂(Contarelli Chapel)创作宗教画。卡拉瓦乔创作了一幅耶稣使徒圣马太蒙受天使启示,写下新约圣经第一卷 《马太福音》的场景。

(原作已经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存黑白复制品)
圣马太是一位 税吏
税吏在当时是十分令人鄙视的职业,因为他们往往借工作之名贪污。
有一天耶稣来到了这位税吏面前跟他说,“跟随我!”于是他就起身跟随了耶稣,成为了他的使徒。耶稣遇难后,圣马太继续传教,并写下了新约圣经第一卷《马太福音》,直到被人杀害殉道。
卡拉瓦乔采用了平实的表现方法来描画一位曾经的税吏。秃头,赤脚,笨拙的手因不习惯文字书写工作而吃力地握着纸和笔,在天使的启示下,努力写福音书。 圣徒去掉了神性,我们看到人性,看到一位在努力书写上帝启示的人,而不是神。
自然,这幅画惹怒了主顾,教堂方面认为这种过于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是对神圣的亵渎, 试想这样一幅“朴实”的作品挂在教堂里,怎么能让大众心生敬畏呢?教堂方面拒收这幅画,并且拒绝付费。收不到酬劳的卡拉瓦乔没办法,只好重新按照教堂的意思又画了一幅。

这次,圣马太不再是赤脚税吏,而被塑造成了一位颇有 古希腊罗马风范的贤者,正接受从天而降天使的教诲。这次赞助人满意了,收下了作品,卡拉瓦乔也得到了酬劳。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顾客的意见非常重要。 画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顾客的需求,要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一位画家,如果能在顾客需求和自身创造性两方面结合得好,那么就能达到名利双收。我们来看一个正面例子。让油画之父 扬·凡·艾克成名的 根特祭坛画

整组祭坛画长4.61米,高3.5米,从面积上来说可谓是巨作。
事实上这幅画是由 凡·艾克兄弟俩共同完成的。
1415年,根特市的市长向尼德兰画家胡伯特·凡·艾克订制了一组祭坛画。胡伯特画了10年,在还未完成时就去世了。他的弟弟扬·凡·艾克继续负责。 等到1432年组画完成,弟弟扬·凡·艾克声名鹊起,成为炙手可热的名家。

从画中可以看出,凡·艾克兄弟是细节控。组画中每一处、每一个细节,他们都非常仔细地描绘,从对细枝末节的精确把握,造就了整组给人印象十分深刻的宏大绘画。



天父头上佩戴的珠宝光泽,基督手上的书籍字迹,甚至旁边弹琴天使头发和衣服的光泽,都表现得栩栩如生,在体现了画家一丝不苟画风的同时,也能够满足祭坛画的需求,给人一种宏大,严肃,精细的精神感官体验。
很多时候,顾客的需求也体现了对自身身份的确认性。
利用绘画这种形式,来达到强调、宣扬、巩固自身的目的。仍旧是扬·凡·艾克的作品,最知名的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这幅画在西方绘画史上地位很高,可以说是 里程碑式的作品。
历代各种评论家对这幅画从 光线、空间、质感、结构等等各种角度对其都有了详尽的解读。我们不妨从阿尔诺芬尼夫妇,也就是该画作订购者的角度来解读一下这幅作品。
这对夫妻是属于商人阶层。
男主人公阿尔诺芬尼是当时非常出名的富裕商人,相传是意大利美第奇家族在布鲁日的代言人。作为商人,最重要的就是金钱和信誉。你要有足够的资本和商业诚信,别人才愿意跟你有生意往来。
因此,这幅绘画很好地反映了这两点,我们来看一下该画作的细节部分。



女主人头上披着刺绣头巾,身着具有皮草衬里的绿呢子裙,裙边还有精细的花朵装饰。
男主人身穿暗色皮草礼服,身后陈列着几个橘子。这对夫妻的穿着,体现出了极度的富有。因为在当时橘子、皮草,刺绣制品,都是昂贵的奢侈品。
这幅作品成功地表现出阿尔诺芬尼夫妻的成功商人身份。
想象一下,当宾客来到阿尔诺芬尼家中做客,看到大厅上挂着名画家扬·凡·艾克的油画,画中的主人夫妇身着奢侈华服,环境家具无一不极致精细。宾客还能有什么理由不相信阿尔诺芬尼的雄厚实力呢?
在缺乏多媒体宣传手段的中世纪,这是相当巧妙又富有说服力的广告。
骑士or渔夫?一秒看透!
即使是同一位画家,面对不同的群体,他所要考虑的绘画因素,也是不同的。
面对不同身份、不同阶层、不同个性的对象,采取什么样的绘画技巧,采用什么样的光影,什么样的构图。
荷兰现实主义先驱弗兰斯·哈尔斯,一生创作了两百多幅人物肖像画,他的人物画范围十分广泛,从骑士、公职人员,流浪汉、市民、渔夫等等无一不包。他在面对不同身份人的时候,就采用不同的绘画处理方法,以图刻画出不同人物的精神风貌。

《吉普赛女郎》

《酒店老板娘》

《弹曼陀铃的小丑》

《骑士》
同样是笑,不同的人,就有了不同效果,吉普赛女郎是青春之笑,有些评论家认为这幅画是荷兰平民版的“蒙娜丽莎”,酒店老板娘是粗放神秘的笑,小丑是戏谑之笑,骑士是得意之笑。

《国家养老院女管事群像》
但是面对一群国家公职人员,哈尔斯的笔触就严肃凝重起来了。深棕色的背景,黑色的衣服,白色的领子和袖口,光线打在不苟言笑的脸上,显得这些女管事分外严肃,十分符合身份特征。
同样是教皇,面对不同的人,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处理方法也不同。

《尤里乌斯二世》
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即位时已经六十岁,但是他热心于用武力统一意大利,有 “战神教皇”之称。
因此,拉斐尔没有突出他的衣着,而是着力刻画他的脸部特征, 由于衰老脸部肌肉松弛下垂,但是紧紧抿着的嘴,体现出“战神”的坚毅和难以动摇。

《利奥十世》
教皇利奥十世出身意大利美第奇家族, 崇尚和平与艺术,从不吝惜金钱。
因此,拉斐尔着力刻画的是他衣着的 精细华美,绸缎的刺绣花纹,还有皮草镶边,都显示出了利奥十世爱好奢侈的特点。
同样的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也不同,这一点,可以在荷兰画家 伦勃朗的自画像中看出来。




从英气勃发的少年,到名利双收的中年,再到垂垂老矣的晚年,伦勃朗用最擅长的光影画法把青、中、老三个时期自己的特征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绘画中的王室!
在没有摄影的年代,人们想要把一些值得记忆的影像、场景、重大时刻记录下来, 绘画就是最好的方式。
但是绘画的成本不菲,请名画家花费更高。因此绘画成了有钱阶级,特别是统治阶级的专利。各国皇室用绘画来记录各种政治活动,家族血缘,婚嫁丧娶。
伟大的 巴洛克画家鲁本斯曾经为 法国皇后玛丽·德·美第奇创作过系列油画。
玛丽·德·美第奇1575年生于佛罗伦萨,1642年卒于科隆,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成员,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第二任王后,路易十三的母亲。
该系列共有24幅,贯穿了玛丽·德·美第奇一生,描绘了她所经历的所有重大时刻。我们节选几幅具有代表性的来欣赏一下:

玛丽降生,天使带来祝福。

与亨利四世完婚,登陆法国。

玛丽将权力交与儿子路易十三。
委拉斯凯兹也曾为西班牙公主玛格丽特创作过一个系列的绘画作品。


玛格丽特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和第二任妻子——奥地利的玛丽安娜的长女,后嫁给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育有四个孩子,只有一个活过婴儿期。由于身体素来羸弱,玛格丽特于二十一岁染病去世。


宫廷画家 亚森特·里戈也绘制过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肖像画。

新古典主义画家 安格尔也创作过关于 法国皇帝拿破仑的画像。

这些肖像画,用歌功颂德的态度来记录一个王朝的各种人物和事件,核心目的,就是用绘画这种相对固态的方式,来强调王朝的 至高无上和君权神授的天然正确性。
国家画风大赏
不同的国家,因为文化、风俗、经济价值观等等的不同,在绘画偏好和理念上也有很明显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时代,这种风格上的区别也是特别明显。
如下面两幅画是同样一个人——西班牙公主玛丽亚·特蕾莎。

她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与第一任妻子法国公主伊丽莎白的女儿,后嫁到法国,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皇后。

第一幅的画作是她还在西班牙时,由委拉斯凯兹绘制的相亲图。
第二幅的画作是她已经嫁到法国后,让·诺格雷绘制的皇后肖像,同样一个人, 两相对比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不同国家的绘画审美偏好。
同样是崇尚精细, 西班牙在精细中加了少许粗狂,而法式精细更注重在华丽纤细上下功夫。
当我们看到一幅古典肖像油画的时候,如果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去欣赏,可以试着从 功能性的角度出发, 看看它的创作背景,画家生平,人物身份,时代风貌,区域特色等等,也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艺术线索,从而更加有助于自己了解画作。

拉斐尔《椅中圣母》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下拉斐尔和波提切利笔下的圣母。

波提切利《圣母颂》
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呢?

编辑 | 三希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20
DB+20 2020-04-30

(๑•̀ㅂ•́)و✧   贴图·拍客欢迎您~و  ღ

海比天蓝

ZxID:99267

等级: 版主
配偶: 草莓
独自美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4-30 0
(๑•̀ㅂ•́)و✧   贴图·拍客欢迎您~و  ღ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