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人的心意,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看这些细节就知道了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判断一个人的心意,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看这些细节就知道了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判断一个人的心意,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看这些细节就知道了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5-17 0



在感情的世界里,有很多人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表示自己和对方在一起几年了,都看不清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其实,很多时候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是一个人对你是好是坏,是真心还是假意,用心就能够感觉到。
在一段感情里,看清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就看他做了什么,生活中的细节是骗不了人的。
若是真心爱一个人,就会发自内心的去对一个人好,这种真心是装不来的。
看清一个人,真的不需要太多的时间,看这些细节就能够证明对你的心意。

01、判断一个人真心,看他回复你消息的态度
都说,从一个人跟你聊天的状态就可以知道对方的心意,因为他对你关心和上心的程度这个事假装不了的。
一个人若是真心爱你,就没有太多的防备,也没有太多的套路,会认真对待你发的消息,真心的回应。
如果跟一个人在一起,你感觉不到他对你的那种在乎,你发的消息对方也不是能够及时回应,很显然你对他来说就没有那么重要。
人都是很现实的,都只会对自己在意的人上心,真心爱你才会顾虑到你的情绪,在意你发的每一条消息,会生怕错过你。
所以,生活中的这些细节体现是最真实的,越是爱你的人就越会在乎和注意,关于你的一切都会放在心上。
而对于一个不在意的人,自然是不会有那么重视,也不会及时去理会你的消息。从这点上,一个人的真心是假装不了的。

02、判断一个人的真心,看他平时跟你相处的状态
不得不说,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这就是所谓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唯独对待自己真心相爱的人,会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
一个人若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把最真实的一面体现在你面前,跟你在一起时会顾虑各种细节方面,很显然心里有你。
一个心里有你的人,自然眼里满满是你,跟你相处时也会和谐,做任何事情会先考虑你的感受,在意你的情绪,会把最好的脾气和态度给你。
而对于自己不在意的人,就会先考虑自己内心的感受,以自我为主。
很多人都说,若你在一个人心上,弱水三千又何妨,他只会取你一瓢饮。
但不在一个人心上,即使你表现再好,也不会对对方造成任何影响。
所以说,从一个人跟你相处的状态,从细节方面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真心,让你认清一个人的心意。

03、判断一个人的真心,看他是否能够做到真正爱护你
对任何人而言,真心喜欢的人,一定会和外人有所不同。
可能对于普通朋友来说,会计较得失,而对爱的人则会不求回报,心甘情愿的付出,这大概就是爱的力量。
真正爱你的人,他会付出真实的行动,而不会只是只停留在嘴上说的几句甜言蜜语,他会用行动证明心意。
而对于那些不是真心的人来说,可能跟你在一起就只是享受那种美好,从来不会考虑去付出什么,更多的是享受,只会停留在嘴上说的爱你。
从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对你的关心程度,你的脾气,爱好,喜好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意。真心爱你的人就好了解到这些细节,真正爱护你。
爱这种事情,真的即使嘴巴不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那种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控制不了。
越是爱你的人,越会把最好的爱和呵护给你,给你心安和依靠,让你可以开开心心的生活。
总结:
作为一个女人,要想真正找到值得托付的人,就一定要认清对方的心意。只有真心相待的人,才值得去付出和依靠。
看清一个人的心意,不用费多大的精力和时间,就看你们平常在一起的状态和细节表现。
这些真心流露的情感最真实骗不了人,能够给出你最好的答案

你的第一条朋友圈还留着吗? 2020-05-17 23:25
“朋友圈三天可见”功能,使用数已经破亿。
一条横线像是一道屏风,把三天之前的自己藏在了后面,
别说第一条朋友圈了,连三天前的历史,
都像被“抹掉”了一般。
2012年4月,微信4.0版本首次支持微信朋友圈功能,至今已经8年。打开微信,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如你所知,微信不只是一个聊天工具。一切从照片开始,你拍了一张照片,你就拥有了自己的相册,在“朋友圈”你可以了解朋友们的生活。如你所见,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此后,使用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多。但没过几年,这些人逐渐销声匿迹。2019年微信之夜上,微信声称:“朋友圈三天可见”功能,使用数已经破亿。
点开许多好友的朋友圈,我们往往只看得到最近3天的动态,而一条横线像是一道屏风,它把3天之前的自己藏在了后面,别说第一条朋友圈了,连3天前的历史,都像被“抹掉”了一般。为什么要“抹掉”以前的自己?
“抹掉”过去,过去就不会伤害我——有人说,“上一秒发完朋友圈,下一秒就会觉得太蠢了,留3天都是多的;”有人说,“QQ的记忆太非主流了,不忍直视,反正很多好友都不再联系了,还是直接注销了吧。”删掉、注销,甚至于不承认过去的“不够好”,这是最常用的防御方式之一:否认。听起来像是掩耳盗铃:如果我不承认,事情就没有发生。
常常与之相伴的防御方式是压抑:如果想起一件事令你烦恼不堪,想起10天前的小挫败就坐立不安,想起3年前曾经那样“舔”喜欢的人就尴尬脸红,那么你还会愿意想起吗?当然是努力回避、压抑。压抑久了,这件事可能会进入你的潜意识,达到一种被动遗忘的效果。否认、压抑掉过去的不好,就不会威胁到现在了。
“抹掉”过去,就不会给人以不好的印象——我们在朋友圈、QQ空间、微博发布动态,除了记录自己的心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让别人知道我是怎样的人。大佬总是转发学术圈新闻,文青常常推荐小众音乐影视,美食博主天南海北地吃,沙雕网友整天笑哈哈……正是因为他们做了这样的事,我们才会觉得他们是这样的人。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倾向于保持自己在某人面前的形象一致,所以我们也往往不愿意让现在的朋友看到自己几年前不够美好的一面。
被“抹掉”的自己:你以为的“不堪”是真的吗?总之,“抹掉”是觉得过去的自己不够好。其实很多人都会这么想:过去的我不会打扮,不够好看,不敢说话,不够自信,见识太少,还不懂事……
当然,最可能的原因是我们真的比以前进步了很多。尤其是在社交方面的表现上,青年人和中年人都认为,“现在的我”比“过去的我”做得更好,无论是对自我的接纳、跟别人的相处、关系中的信心方面,“现在的我”都远胜过以往。决定注销QQ的人翻看几年前的“求回踩”留言甚至“舔狗”动态时,也会觉得那时的自己很傻。但是,除了自己进步这一事实,认为过去的自己不够好,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故意或无意贬低过去的自己。
是事实,还是错觉?这就需要纵向研究的记录了。研究者发现,如果两个月后再让大学生评价两个月前的自己,回忆的评价会显著低于两个月前当时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因此造成了一种与事实不相符合的进步的错觉。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产生了这种进步的错觉,再看几年前的QQ动态,觉得嫌弃也是正常的了吧。
为什么会认为“过去的自己”糟糕?因为这样想,能让我们感觉安全,感觉现在的自己更有价值。时间自我评价理论(temporal self-appraisal theory)认为,青年人经常比较“现在自我”与“过去自我”,并且认为“过去自我”不如“现在自我”,从而获得自我进步的感觉,增强自尊。
我们知道,生活在社会中,我们都难以避免跟别人进行社会比较。的确,就是有人比我们长得好看,活得更健康,更聪明,挣到更多的钱,显得更成功——这怎么能视而不见呢?甚至,我们有时还不得不直面他人的嘲弄或者批评。这样跟“比自己更好”的人进行比较的“上行社会比较(upward social comparison)”总是让我们自贬自责,闷闷不乐。
然而,还有另一种社会比较能让我们找到平衡,就是与之相对的“下行社会比较(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幸福是个比较级,如果我们宽慰自己,我至少还比某某某好吧,那也能获得短暂的满足。但是,“下行社会比较”的对象并不总是那么好找,特别是在身边人一个个看起来都那么厉害的时候:即便他这个方面不如我,他还是有很多厉害的地方啊,我还是得仰视他!
于是,我们会试图找最有效、最安全的“下行社会比较”方式。在回忆里贬低自己,就是如此。回忆只属于自己,即便别人旁观,也只见过零星碎片,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过去有很大的选择、建构和解释的自由和空间,可以轻易从自己的过去中选择一个不够好的瞬间,建构出有利于现在自我的比较对象,通过贬低过去的“自己”,来提升现在的自尊,特别安全有效地让自己觉得:现在的自己挺好的。不仅如此,除了通过贬低过去的自己,我们还会“操纵”时间,让自己觉得“糟糕的自己”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即便一件尴尬事只发生在3天前,3天之后再回忆,为了保护当下自己的良好感觉,也可以认为那是很遥远的过去了。
也有许多人不愿“抹掉”过去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回忆过去时贬低自己。“QQ承载的是我的童年,是我多年的记忆”“过去的我好可爱呀”“好想回到小时候”……
人们也会对过去抱有渴望和向往,当然,这可能不是对具体某个真实场景的重现。当你翻完5年前空间动态的“说说”,将那个时候不同的记忆排列组合,进行重构。这是一种怀旧(Nostalgia)——这个词最初取自希腊文“Nostos”(返回祖国)与“Algos”(痛苦悲伤)的合意,即因思念故里而产生的乡愁。但现在我们提起“怀旧”时,痛苦悲伤的意味已经少了很多。在重构记忆的过程中,许多人会自动过滤掉消极的情绪,有人会在怀旧时夸耀和吹嘘自己。
这似乎与“贬低过去的自己”是相冲突的,但两种心态的本质目的并无不同。自吹自擂的内容,往往是自己过去看重的特征,而不是现在看重的。所以,积极怀旧不会对现在的自尊构成威胁,反而也有可能让现在的自己感觉良好。甚至,越是对现实的怀疑和不满,人们就越会积极怀旧。此时,“过去的自己”像是一颗糖丸,可以暂时帮忙抵抗一阵现在的苦。
我们要怎样面对过去“不够好”的自己?贬低过去的自己也好,吹嘘曾经的成就也罢,其实都是为了维护现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为了在他人眼中建立起更好的形象,我们会采取不同的策略。
那么,哪种策略更好呢?有研究发现,对于自己来说,与那些对过去抱有消极态度的人相比,那些对过去有乐观态度的人倾向于更加快乐、健康、成功。许多年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就提出,我们在年轻时会面临一个重要冲突:自我认同(或“自我同一性”)。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曾经和现在是怎样的人、未来想成为什么样子,需要觉得自己是一个统一、完整、连续的自我。这种认同意味着我们都明白,今天的我是从过去的我发展而来的,并且会发展成为将来的我,每时每刻的“我”都是“真实的我”。
而对于周围朋友来说,即使过去的自己没有现在这么好,也不一定就会给他们坏印象。在社交网络上,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的确是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面对新朋友时,我们不止想“抹掉”过去不够好的自己,连现在自己不够好的部分也不愿意展露出来。
近几年,以“兴趣相投”为切入点的陌生人社交App层出不穷,我们注册一个个陌生人社交平台,急切地把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和生活中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别人,寻找“聊得来”的新朋友。《2016-2017中国陌生人社交行业研究报告》称,早在2016年,中国陌生人社交用户规模就已近5亿。但不久之后,“陌生人社交真没意思”的论调也逐渐发酵。几天后,有趣的新话题聊完,我们跟大多数“新朋友”便匆匆冷淡,宁愿“相忘于江湖”也不想深入了解对方。最终,我们还是回归现实,继续与现实中的朋友交往,过着略显平淡但足够真实的生活。
其实,只要我们跟现实中朋友相处的大部分时间里是靠谱的,那偶尔的“不够好”也能让我们显得更真实、更让人喜欢。在他们看来,我们之前在朋友圈犯的蠢也显得很可爱,在微博发的沙雕表情包也显得亲和力那么强。也许,贬低和吹嘘都不是最佳答案,“真实”才是最终的解。当我们都能认识到,每个人都必然存在“没有那么好”的一面时,这个问题就不再成为问题了。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0-05-18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5-18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