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爱可谓不死不休?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爱可谓不死不休?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爱可谓不死不休?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5-27 0



作者:韩雪丽

(一)年少有情
宝玉对黛玉,倒是放在心上,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给黛玉,他本是凤凰,别人宠惯的,可是对了黛玉,就低到了尘埃里,林妹妹才是最紧要。
而贾母疼爱黛玉,可是她的世界太大,对黛玉,物质上给的多,精神上倒是少了教导,比如不可看杂书的话,她就没有教育黛玉,还让宝钗给补课,总有些尴尬,黛玉为什么感叹,她缺失的是一个长辈。
宝玉对黛玉,掏心掏肺,在他力所能及里,是全心全意,听说黛玉的燕窝是宝姐姐送的,他马上感觉不妥,一是宝钗是客中,要她的东西,不合适,二是,时间久了,流言纷纷,好像贾府对客人轻慢。

(二)爱到自然
爱一个人爱到自然是最幸福的。
你的欢笑忧伤都是自然的流露的,你的所作一切都是希望对方幸福。
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宝黛的情缘令人感动的是相见时的一见如故,缘分中的青梅竹马,这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相逢相知已是难得,更难得的是自然。
宝玉生了气,当然因黛玉而起,马上摘下宝玉摔在地上,黛玉气得大哭大吐,想来场景惊人,确也是自然。自己的心意对方不能体会,就用惊人的方式表达。反正不担心你瞧不起。一个在摔东西,想必斯文不到哪里,一个大哭大吐想必美不到哪里,可就是那般自然。好像对方就是另一个自己,所以不必回避。所以宝玉挨打,黛玉哭肿了眼,去看宝玉时听见凤姐来了马上回避,怕人家取笑她,可是她不担心宝玉笑她。宝玉怎么会笑,那是另一个自己呀。宝玉让晴雯送旧帕子给黛玉,晴雯不解担心黛玉会恼。宝玉说没事她会懂的。果然黛玉懂了。二人之间那般自然。

想着少年时的相遇,那时的宝玉一心想着的就是让天仙妹妹开心,黛玉生气了,他也就慌了。他的心浮浮沉沉都是因黛玉而起。在整个的诗社里他是那样的维护着黛玉的诗,首首说好,那样的坦然。而黛玉总是打趣宝玉的落第,宝玉还是那样的开心。只要黛玉高兴了宝玉就快乐了。他怎会介意他的诗呢。宝玉听说宝钗送黛玉燕窝,马上和老太太说了,一听黛玉要走,他就痴了,人事不知。人生于他,黛玉就是一切。他的心事在说不清时,就已经是为黛玉而存在。
黛玉对待宝玉是想说就说,想讽就讽,可是真有了事,她第一个急了。她的泪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都是为宝玉而落。她的小性子,她小时与宝玉的争争吵吵皆是因猜不透宝玉的心而闹。却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天娇。宝玉就是她的好哥哥,她心里其实是自信的,才敢那样的哭那样的闹。
一个落尽了泪,一个付出了心,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无悔,花开花落都是自然,荷塘中的荷叶呀,黛玉说的好,留得残荷听雨声。那是不能诉说的心事,让风雨说了。
爱到自然,你懂,爱到自然,我懂!

(三)黛玉的爱不死不休
黛玉爱宝玉吗?爱,不死不休。
如果不遇见宝玉,没有眼泪,没梦想,这姑娘能多活几年,她的长夜失眠,开始是怕宝玉不爱她,后来是怕命运不成全。
她的感情,没有第二个选择,就是只一个宝玉,爱情的世界,太唯一。
所以为了宝玉哭为了宝玉担忧,成了她的日常,宝玉成了她的精神支柱,这自然是爱情的甜蜜,也是爱情的残酷。
可是爱情和婚姻,隔了太远的路,这条路走下来,多少人伤痕累累,哪怕彼此有情,彼此放心,也仍然担忧,命运肯不肯成全。

为黛玉婚事操心的,只是一个丫环紫鹃,有心而无力,除了情词试忙玉,紫鹃还能做什么,做不了主,试探宝玉已经是勇气非凡,惹得贾母眼中喷火。
黛玉呢,倒是要稳重端庄,摆足了千金小姐的教养,而至关生命的大事,却只能一言不发,暗自垂泪。
可能,从黛玉离家,就注定了寄人篱下,从父母亡故,就注定了婚事无人主张。
而她所挚爱的宝玉,其实没有勇气,为婚事一争,他是希望,有人安排好了,他就是那个男主角,有些坐享其成的心思。

这样的男女主角,男的软弱,女的痴心,自然是女孩子苦,黛玉为情而死,宝玉为情出家,这是最后的结局。
那个爱着花朵,爱着戏文,那个会写诗,会弹琴的优雅女子,在大观园里,温柔的生活过,出现过,美丽过,后来,又如花一样凋零了。
黛玉在贾府里,最大的温暖,来自于宝玉。并不是贾母,贾母的庇护更多是物质上!

【作者简介】韩雪丽,石家庄人,热爱诗歌,有作品发表在《写乎》《作家荟》等刊物。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0-05-27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5-27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