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追过一部青春偶像剧《想看你微笑》,里面有个姑娘叫杜若,是个热情欢快的宝藏女孩,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以至于翻开作家钟求是的这本《等待呼吸》时,看到主人公杜怡,眼前依然是那个笑靥如花的姑娘。
可惜,拥挤的街头人来人往,名字相近的两个姑娘,身上的故事也南辕北辙。在小说中活成一道光的,不是杜怡,而是杜怡的初恋情人,夏小松。
才华横溢的少年永远是记忆中忘不掉的身影,情窦初开的爱情也总是又甜又美好的存在。但突如其来的街头惨遇,猝不及防地打破了这份刻骨铭心的热恋,也改变了少女杜怡的一生。
杜怡的爱情,永远停留在了夏小松离开的那一年。此生往后的纠葛、伤痛,和回忆,也都和夏小松有关。
钟求是曾经用3个词形容自己的小说:日常、边缘、受困。杜怡就是他笔下平凡又特别的边缘人物之一。在流水般的年月下,杜怡感受过如烟火般绚烂的爱情,尝试过相互取暖、互舔伤口的相处,也独自在凶险的处境里,经历着夹缝求生的挣扎。
人生跌宕,钟求是小说中的故事也习惯历经大起大落,仿佛帷幕被拉起,每个细节都被捕捉到。杜怡生活中的百转千回,如海浪般一波波地推动着小说的节奏,每每都让人揪心到为之心疼。而岁月静好于她而言的稍纵即逝,也带动着整部小说的情绪,如江南淅淅沥沥的雨,绵绵不绝。
把看不见的日常精心挑拣出来,并放大给读者看的小说,也一并放大了在生活碰撞中夹杂的伤痕累累。隐秘而复杂的情感,在深夜长啸的风声里呈现,
仿佛那个抱头痛哭的姑娘,在人们面前强忍着内心的悲伤,却因此更让人察觉出一抹挥之不去的淡淡的疼痛。《等待呼吸》 书籍封面
有编辑曾用“不动声色地写作”来形容钟求是。他写小人物与生活的碰撞,写重重围困下的艰难,写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挣扎缠斗。他也写小人物内心的柔软,写喜怒悲欢中,内心辽阔诡幻的未知领域,写寻常外在动作下隐蔽的内在情绪。
他的语言内敛低调,却抵挡不了故事中如暴风雨般来袭的波动,他看似漫不经心的描述着细微处的情节,却有一种沁入心底的冷感,读来觉得微凉。好在,作者后来还是留给了杜怡些许的期待和寄托。小说的最后,杜怡带着孩子来到了贝加尔湖,来到了她和夏小松在曾经的海誓山盟中所谈的,充满了浪漫色彩的贝加尔湖。海水湛蓝,小说的结尾终于又回到了比较平缓的节奏。
小说和电影的慢镜头一样拉长。如果忘不掉,那就索性不刻意选择遗忘,而是带着希望生活。或许,这样会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