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老话还在理吗?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农村俗语“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老话还在理吗?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经典转帖]农村俗语“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老话还在理吗?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6-07 0
农村俗语“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老话还在理吗?

[table=100%,#fdeada,#ff0000,3][tr][td][align=center]

自古以来人们都觉得宗族特别的重要,所以对祖宗也是十分的尊重和重视,这也是为何在清明节到来时,很多人会不远万里回乡祭祖的主要原因。除了清明节人们要到先人的坟墓上坟时都会先将坟墓休憩一下,因为在农村有“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
[img]http://p2.itc.cn/images01/20200607/9f770f049a9f43378a256c0a63f01b75.png[/img]
先来看坟头塌消子女稀,农村的坟墓都比较简单,大多都是用土堆起来的,所以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中,坟头就很容易塌掉,为了维持坟墓的原状,后人在给先人上坟扫墓前,都会先将坟墓简单的修理下,如果破损比较严重的话,人们还会挑选一个良辰吉日将坟墓从新修葺。对于过世的人来说,坟墓就是他们的房屋,而坟头便是他们的门面,如果坟头塌掉坏掉的话,便意味着大门口变得破烂不堪,若后人没有及时修葺,便说明是子孙后代对祖先不重视,那么祖先自然不会再庇佑后人,便会导致后代子孙人丁不旺。
[img]http://p2.itc.cn/images01/20200607/6719bfc7080144dc96bce075901b3ce7.png[/img]
再来看无草绝家资,由于农村的坟墓全部都是土,所以时间久了以后坟墓上就会长满杂草,有些人还会在坟墓附近种上一两棵松柏树,因为松柏树可以成活上百年,所以有子孙后代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寓意。后人在对坟墓修葺时,通常不会将坟墓上的杂草清理掉,一是因为杂草的根系很茂盛,可以防止下雨时雨水将坟上的泥土冲刷掉,二是坟墓上的杂草生长旺盛,说明子孙旺盛,后代也会越来越富裕。相反,如果坟墓上光秃秃的没有任何杂草,便说明后代的家庭会较差,子孙也不会旺盛。
[img]http://p1.itc.cn/images01/20200607/76d5c723b93f47d1bf6bc4298fa53c4f.png[/img]
其实这句俗语“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是现在农村之所以依然还在流传这句话,其实是人们为了让后代不要忘记祖先的用意

毛主席下去视察,这位开国少将贴身保护,还给主席藏了半只烧鸡
2020-06-01 11:01
1950年8月1日,军委成为炮兵司令部,到1982年改编为总参谋部炮兵部,共出现了5位炮兵司令,分别为:陈锡联、邱创成、吴克华、张达志、宋承志。
前面4位将军,历史客栈之前都介绍过了,今天再来看看最后一位:开国少将宋承志。
[img]http://p6.itc.cn/images01/20200601/4ea3af57130b4a9a91942c605e4d88d6.jpeg[/img]
宋承志是安徽金寨县人,14岁就参加了红军,在摸爬滚打中逐渐成长为我军一名高级将领。
值得一提的是,宋承志与李先念有着很深的不解之缘,李先念还曾经两次救过他的命。
宋承志入伍后,因为勇敢善战,而且非常机灵,被选到了连部当通信员。
红四方面军转战四川后,红11师政委李先念没有通信员,便委托相关部门给找一个,组织上经过认真考察,最后选中了宋承志,从此,宋承志就在李先念身边呆了4年。
李先念第一次救宋承志,是在长征过草地时。
宋承志得了严重的伤寒,整天昏迷,因为没有药,已经快不行了,部队只好把他放在路边,等着让收容队把他送到老乡家里养病。但是谁都知道,把伤病员留在老乡家里,基本上是凶多吉少。
就在这时,李先念路过这里,一看是宋承志,立即指示卫生处长给他看病,并让自己的警卫员抬着他,跟着队伍走,这才救了宋承志一命。
[img]http://p9.itc.cn/images01/20200601/327ef256dba74c218df366aa28dc2f28.jpeg[/img]
第二次救宋承志,是在西路军征战期间。
当时,已是营长的宋承志与部队走散,拖着重伤的身体,一个人躲在一个山洞里。当时,缺衣少食,更没有药,行动又不方便,宋承志只能等死。
这时,李先念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正好路过这里,并准备在这里休息,结果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宋承志,把他救了下来,并一直把他带到了新疆。
到了新疆后,这支部队开始整训,所有人员都要学技术,宋承志就学了炮兵专业,从此与炮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批人员回到延安后,宋承志被分配到炮兵团教导营担任副营长,在整个抗战期间,为八路军培养了近千名炮兵技术骨干。
晚年时,宋承志一直珍藏着一张照片,那是他当年陪同毛主席视察的照片。
那天,毛主席到南泥湾视察,回来的时候顺路去了八路军炮兵团。当时,宋承志已是炮兵营长,被团里安排专门负责毛主席的警卫工作。
毛主席在团里视察期间,宋承志一直贴身保卫,在检阅官兵的时候,摄影师拍下了这张照片,后来还洗了一张给宋承志,宋承志非常珍惜,一生珍藏。
[img]http://p1.itc.cn/images01/20200601/534e392176294020a2b00d33395b9c36.jpeg[/img]
毛主席临走时,宋承志不知道从哪找来了半只烧鸡,偷偷藏在了毛主席带的衣服里。毛主席回到住处才发现,笑道:“这个宋承志,还藏了这么个好东西!”
但是,毛主席没有吃,而是送给了几个伤病员。
解放战争打响后,宋承志被派到东北,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炮兵团团长、炮兵第2师副师长等职,征战无数,但要说他最难忘的一仗,还要数通化平叛。
当时,宋承志把炮兵学校迁到了吉林通化,在1946年除夕夜,国民党军联合日本特务,还有一部分地痞流氓,将近一万人,向我军在通化的驻地发起进攻。
通化城内兵力空虚,但在宋承志的指挥下,军民一心,顽强抵抗,全县只有一个办公大楼被攻陷了。当时,伪满皇室的人员都在这里关押着,包括“皇后”婉容等人,匪军企图劫走这些人,并盘踞办公楼负隅顽抗,宋承志指挥炮兵连发三弹,一举摧毁了匪军的心理防线,很快就举着白旗出来投降了。
建国后,宋承志一直在炮兵工作,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7年,宋承志升任炮兵司令,也是最后一任炮兵司令。
2010年,宋承志因病逝世,享年93岁。
历史客栈作者:荒沙
[/align]
[/td][/tr][/table]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0-06-08

   ˆˆ韶华包包﹤﹤﹤﹤

散照

ZxID:21251403

等级: 版主
配偶: 鹤皆
爱生活 爱猴岛论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6-08 0
致敬英雄!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06-08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