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失控的人生模式,要从童年找答案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很多人失控的人生模式,要从童年找答案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经典转帖]很多人失控的人生模式,要从童年找答案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6-10 0
很多人失控的人生模式,要从童年找答案

[table=100%,#fdeada,#ff0000,3][tr][td][align=center]

一个阿姨家的表妹,在朋友圈发了个小视频。
视频里,表妹正在“调教”她女儿:站直了!你这个样儿真难看。
小女孩立马挺起胸脯,调整站姿。
表妹并不满意,一脚朝孩子的小腿踢过去,踢完喝令:好了,开始唱!
小女孩于是用稚嫩的声音唱起了那首地球人都知道的小苹果。
整个过程,年轻的妈妈都像对待玩物一般对待自己的孩子。
而这个3岁的小姑娘,脸上都是满不在乎的神情。
没有委屈,没有愤怒,有的只是这个年龄不该有的麻木和空洞。
这一幕,太熟悉了。
记忆中,阿姨脾气很暴躁。
偏偏表妹是那种特别调皮爱动的孩子。
为了教她听话,阿姨不记得抽断过多少根棍子。
有一次,表妹到我家玩儿,看到一本故事书,想要借了看。
还没等我开口,阿姨就在旁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来了句:她就不是看书的料!
我看得到表妹嘴角抽动了一下。
但很快,她就大大咧咧笑开了,没心没肺地嘟囔两句:
我就随便说说,我才不喜欢看!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
再次见到表妹,她已结过婚又离异。
女儿大部分时间都是丢给孩子奶奶。
最让我惊讶的,是她外貌上的变化。
她的身体像她的生活一样失了控,一直在往横了长。
曾经精致漂亮的五官几乎挤变形了。
不是一般的胖。
她说,心情不好就想吃。
家庭聚会上,总能听见她抱怨,自己又跟领导闹翻了。
有些亲戚出于好心,帮她找工作,给她介绍对象,最后都不了了之。
她自嘲地说:
我一份工作,都干超不过半年,也不知道自己能干啥。
末了,她还来一句:
[b]我就这个命。[/b]
[b]1[/b]
[b]为什么他们那么绝望?[/b]
表妹的话,让人听了心惊。
最可悲莫过于,年纪轻轻,却觉人生无望。
亲戚们纷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他们不解地问,她为什么不能好好振作,把日子过得像样些?
是啊,为什么?
为什么有人竟然迟迟不能离开糟糕的事情,和糟糕的人,而宁愿选择继续待在困境里,放任他们的生活和人生走向失控?
最可怕的是,这样的人并不少。
这要从心理学上的那只狗说起。
它源自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的一个著名试验。
试验第一轮:把狗关在笼子里反复电击,狗上蹿下跳都无法逃离。
试验第二轮:把笼子打开。这时再开始电击。然而,还没电到,狗就自动倒地了。
它显然已经学会了放弃并忍受,而不是站起来反抗。
试验对象后来拓展到人。结果证明,习得性无助效应在人身上同样有效。
经历反复打击之后,人也趋向变得消极、无助,并有更多的不作为表现。
[b]这个试验的可怕在于,它所瓦解的是一个人存活于世最基本的信念:[/b]
[b]要感到身边的这个世界是可控的;[/b]
[b]我是有能力掌控的。这样,他才能有信心活下去。[/b]
当一个人反复被打击,被伤害,“我能够掌控我的生活”这一信念就会一点点崩溃,随之而来的是漫漫的无助。
无助感进一步还会导致屈辱和羞耻。
从我的表妹身上,以及类似表妹的那些幽怨又不幸的人身上,我们都能嗅到这种无助感,以及不易觉察的无价值感跟羞耻。
他们的言行无不在表达:
[b]我是不好的,本就该遭受现在这种下场。[/b]
这份无助跟羞耻感它很新,看起来总是由眼前某个事、某个人的伤害/虐待诱发。
这个无助与羞耻感,它也很古老。
在我们生命很早的阶段,它可能就扎下根了。
[b]在人生的这个笼子里,我们往往误以为,击倒我们的是第二轮的电击。[/b]
[b]殊不知,我们早已被第一轮的电击击溃。[/b]
[im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13/68672aeff17e429d9a34575eb3cee922.jpg[/img]
[b]2[/b]
[b]童年的影响力[/b]
心理上打倒我们的第一轮“电击”,一般指的就是童年时期打击式的成长环境,主要包括:
[b]关注少。[/b]
父母对孩子生理心理上的疏忽、冷漠,抑或孩子的被迫留守,都容易让孩子产生一个信念:父母不照顾我不疼我,是因为我不好。进而导致低价值感和无助感。
[b]批评多。[/b]
孩子没有分辨能力。父母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父母的每一句批评、指责甚至辱骂,都只会一遍遍强化孩子的缺点和问题,直至孩子被催眠成父母言语所指摘的糟糕样子。
[b]要求过高。[/b]
当父母的要求超过孩子力量所及,孩子会发现:我如何努力都达不到标准,我太差了。反复经验着挫败感的孩子,最终会被挫败所淹没,变成不愿尝试、消极怠惰的习得性无助状态。
[b]评价维度单一。[/b]
比如父母只强调学习。孩子只有学习好才会被认可,学习不好就不被接纳。这会导致孩子认定:
学习是获得个人价值的唯一通道。一旦这唯一的通道被堵上(学习不好/学习成绩下降/重要考试失利),对一个孩子的打击可能就是致命的。
[b]被剥夺自己生活和做决定的权利。[/b]
比如,父母包办溺爱,很容易制造出一个依赖的孩子。他未曾得到机会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也就很容易在面临真正挑战之时缴械,或坐等父母救援。
高度控制的父母也会养出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因为这样家庭长大的小孩,自我力量感早早地就屈服在了父母的权威之下。
[b]但凡能够摧毁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独立意志的,[/b]
[b]都会最大限度地缩小我们的认知范围,[/b]
[b]固化我们的行为模式,[/b]
[b]摧毁我们的意志力,[/b]
[b]最终导致习得性无助。[/b]
我的表妹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击垮的。
来自母亲的长期的批评、轻视、贬低和羞辱,只让她学会了一件事:
[b]妈妈不爱我,批评我、骂我,都是因为我不好。我不配被爱。[/b]
长大以后,她延续了这个思维逻辑,继续让自己活在糟糕的状态里。
[b]她似乎早已认定,一切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是自己应得的。[/b]
[b]当好事降临,她反倒浑身不舒服,各种作践好的机会,因为她不相信命运会对自己如此眷顾。[/b]
[b]更糟糕的是,持续的无助感与羞耻感,还是使人还会使人产生施虐倾向。一如当年自己被虐待一样。[/b]
视频中,我清晰地听到,表妹贬损女儿的口气,跟她母亲当年一模一样。
贬损女儿,会让她感受到自己是有力量的,并因此得到虚假的掌控感。
最可怜的就是孩子。
[img]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13/a9d2da5caa004f2fbdcd7c53fede72ef.jpg[/img]
[b]3[/b]
[b]我们能做的[/b]
我也曾活得像那笼子中的狗。
面对不好的人和事,觉得无力改变,亦无法远离,只能忍受。
连带着认定人生就是无意义的挣扎,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
好似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永远背负着诸神的诅咒,默默地把石头推到山顶。
再滚落,再推。
就在这样一个充满宿命意味的怪圈圈里打转转。
后来,在历经了长时间的学习后,某一天,我发现自己突然就有能力抽离出来了。
从自怨自艾的状态走出来才会发现,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过诸神,更没有无形的命运的手。
[b]制造电击的研究员早早就撤离了,通往更多选择的门,正开着。[/b]
[b]我可以选择继续躺在受伤且无助的位置上,也可以选择离开。[/b]
[b]限制我们的,一直都是我们自己。[/b]
人生总会遇到各种困境。有人有能力突围,有人却一蹶不振,究竟我们会做何反应,跟下面这些因素有关。
掌握以下技巧,能够帮助我们自己走出习得性无助的困局,成为一个内心更有力量的人。
而有力量的父母,才能给到孩子真正合适的支持与帮助。
[b]正确归因[/b]
那些习得性无助的人,遭遇失败的时候,往往会归责到那些不可控的因素上头,比如“怪我生来就笨”,或者“谁叫我运气一直不好呢”。
这些归因方式,很容易滋生消极情绪和无力感,因为这些因素是人力无法更改和掌控的。
相反,若失败之时,不要责怪能力不行,而是强调努力不够(某个方法还没掌握,某个习惯还需要继续坚持等等),那就更容易激发个体下一次探索和尝试的热情。
因为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善或改变的。
所以,[b]父母在教养过程中,最好要让孩子明白,他的成功是有谱的。[/b]
[b]同样,让孩子知道出了问题,并不是他不行,只是需要寻找更多种办法去解决问题。[/b]
[b]获得多样的成功体验[/b]
习得性无助的人,往往一门心思认定:我不行。
一旦遭遇失败,就会进一步固化这个“我不行”。
要避免/改变这种信念,需要获得并确认更多的成功体验。
哪怕这成功只是:突破自我的当众讲演,坚持某个习惯足够长,学会做家务,等等。
而在教养中,要帮孩子体验成功,父母需要减少自己为孩子所做的。
尽可能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探索人生的更多领域,并不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兴趣所在,
而不只是学习。
因为,[b]过于单一的成功体验,要么会把孩子逼上绝路,要么会让孩子变得自负。[/b]
[b]比如一个孩子因为成绩好一直得到大量表扬,那他就会认为自己哪里都好,甚至别人在其他方面的一点批评,都有可能承受不了。[/b]
[b]一旦有一天,他的成绩下滑,他还可能面临崩溃。[/b]
[b]谨慎评价;多鼓励[/b]
一个人要走出习得性无助,关键在自我鼓励。
要停下内心中自我批判的声音,转而去关注自己做了什么有价值的事,而不是犯了什么错,有过什么遗憾。
做不到的时候,不苛责自己。
真正做到了,就给自己一个奖励。
可以放弃一些人和事。但无论如何,不要放弃让自己幸福的可能性。
与成人不同,孩子只能仰赖父母的帮助。
教养要点是,要鼓励,不要表扬。
[b]表扬是含糊的,往往包含过多的评判与限定,[/b]
[b]比如“我喜欢你穿成这样!”“我觉得你真乖/真聪明/真帅!”“我认为你很棒!”[/b]
[b]这个时候,孩子是被动的,被品评的。[/b]
[b]无论别人的评价是好还是坏,孩子其实都处于无助的、缺乏掌控感的位置上。[/b]
[b]时间久了孩子会过于在意和依赖别人的评价。[/b]
鼓励则更具体客观,不随意使用定性词汇。
懂得鼓励的父母,会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为孩子设定一个他踮踮脚就够得着的目标,帮助孩子不断找到自我力量。
好的鼓励不仅可以挽救一个习得性无助的孩子,甚至还能创造奇迹。
要真正走出习得性无助,并不容易。
好在,我们做父母的,可以依靠觉察和成长,选择不把无力、绝望和羞耻感,再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一个小小孩要存活在这个世上,而不至陷入无助,必须要建构起他的掌控感。
所以,请帮孩子确定以下内容:
[b]父母的爱是稳定的,我是好的,有能力的,我的世界是可控的。[/b]
[b]我确信,我有力量照管好自己的人生。[/b]
[b]我清楚,前行的路上,我会获得成功,也会遭遇失败。[/b]
[b]但无论荣光的时刻,还是落魄的时候,都有一份守望和支持在身后。[/b]

[/align]
[/td][/tr][/table]

际遇之神

惩罚

抢沙发不成,与楼上的斗殴,处以治安罚款DB10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0-06-10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6-10 0
   ˆˆ韶华包包﹤﹤﹤﹤
散照

ZxID:21251403

等级: 版主
配偶: 鹤皆
爱生活 爱猴岛论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06-11 0
童年是开始的地方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