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果不爱“渣”自己,也就不会总是“被人渣”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人如果不爱“渣”自己,也就不会总是“被人渣”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人如果不爱“渣”自己,也就不会总是“被人渣”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6-24 0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说实话,我一直都觉得以“男或女”为主要内容的情感类文章,最终主旨无论看起来多“美好”,往往都会滑向“制造两性之间更深的误解”、“制造两性之间莫须有的矛盾”、“引发骂战”等方向。
因为这类文章内部的逻辑基础都至少包含了“男女之间在心理层面有极大的区别”、“你想要幸福,就必须遇到/规避‘这几类人’”、“谁受伤,谁就有理”、“对方没为你做这些/对方没有满足你的期待,就是不爱你”这几个方面。
不过说实话,它们读起来有时候是挺爽的。但“读起来爽”,就等于是对的么?

我们判断问题的标准,在人生的入门阶段确实简单到“让我开心的,就是对的、让我不开心的,那肯定就不对”。而这个入门阶段有时候会持续很长时间。
但毕竟,“活在愉悦中,要比面对真实、承认自己有错、接受自己存在缺点容易太多”,所以才有“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
那么,一些爽文和一些我们说了之后内心特别畅快的词,它们之所以存在,并不是为了协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而只是为了通过获得“畅快”去进行一种情绪上的宣泄,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
可这时候的我们呢,就像高高在上的老佛爷一样,身边哪个说的话合我们心意了,我们就认为是对的、就重重的赏。
只是,一切都如我们期待的现实、只服务于我们,只让我们开心的现实,存在么?

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大家都是吃了几十年五谷杂粮、经历过起起伏伏伏伏伏伏伏的人,生活如若从一而终的善待我们,我们便也不会那么期待顺风顺水的生活了。
可大概我们在深井里生活的久了,认为世界就是如此的,所以才执着的追求“外界和他人应该符合我的期待”。
内心中有追求,这当然不是坏事,毕竟会让我们更有动力面对“伏伏伏”。
只是再加上“我把让我舒服的定义为对的”这一条有趣的规则,那我们追求的便变为“世界和他人不仅要符合我的期待,还得让我们开心”,进而“所有让我们不开心的人、事、物,都是错的、都是不该存在的、都是应当承担责任的”。

生活中遇到不开心和不顺心,有什么不正常的呢?
生活中遇到欺骗与背叛,有什么不正常的呢?
生活中遇到脚踏多条船,有什么不正常的呢?
……
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理由,如,这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不愿意经历的,只有当它们存在了,那些与其相反的,我们愿意看到、愿意经历的才会存在。对错、得舍总是相辅相成的。
它们会存在,也总会存在。但它们本来是没有任何标签的,而正常与否这个标签,是我们基于自己对它们的认知才贴上去的。有趣的是,我们贴标签的思路,也还是建立在“这些是否能让我开心”、“这些是否是我期待得到的”。
于是,所有让我不开心的、所有我不愿意经历的,就都被我划分在了“不正常”、“不该出现”的范畴里。

而生活不会那么照顾我们、不会按照我们的想法发展,所以,该发生的还会发生。
那么,让我们不开心的事情发生了,不开心便出现、我们不愿意经历的事情发生了,委屈便出现。不开心和委屈加起来,再连带上“期待没有变成现实”的失望,我们便“受伤”了。
“受伤”了可怎么行,得有人负责啊、得有人让我们开心啊、得有人承担责任啊。
于是,在我们无力处理自己情绪问题的时候,那个看似导致我们“受伤”,实则只是诱发的人,往往就成了我们的情绪宣泄对象。对方也因着“让我们不舒服的,通通都是有问题的”这个“质朴”到如一张白纸的观念,而被我们贴上了“罪魁祸首”的标签,我们也开始为了爽,而肆意向对方宣泄情绪、开始为了让自己内心平衡,而向对方索要损失。
索要损失有什么不对的呢?

很多时候问题的真实样子其实是:
对方喜欢水果,而为了向我们示好,把水果分享给我们。可我们并不喜欢水果,所以这个行为在我们眼中变成了“对方没有考虑我们感受”、“对方如果是爱我的,就应该做的很细节”、“没有强大到让一个人彻底为我考虑的爱,肯定不是真爱”。而越这么想内心的无名火越来越多,并开始认为“我怎么就遇到这么个人呢”、“这么不好的人,怎么被我遇到了呢”。
我们解读出来的那三个内容,可并不是我们出生便预装在脑海里的,而是在我们有了一定经历、听了很多人的感慨、看了不少文章之后才产生的。甚至我们用以解读对方行为的标准,是直接从他人感慨、文章中照搬的,但往往我们照搬的原因并不是“经过思考,我觉得确实对”,而是“这就是我想说的”、“这些话讲出来太爽了”。
但现在我们从井里跳出来再看看所谓的“问题”,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只要求对方‘符合我们从文章中伸手拿来的标准’,却不曾换位思考,理解对方呢”。而如果我们对当下的状况有更多的思考、能够一定程度的理解对方,看到对方的善意,那这段感情则会大概率往好的方向发展。
所以,到底是对方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呢?

如果说,对方需要承担“让我们不舒服”的代价,那我们自己是否也需要承担“被爽文洗脑”、“让自己没有自我调节能力”、“连基本的换位思考都做不到”的责任呢?
但这时候的我们呢,在井里呆久了,也适应了“把情绪一股脑丢给对方”、拿着“爽文里的条条框框”当令箭的模式,遇到问题只顾着给对方贴标签、只顾着怒骂、只顾着索赔了。哪儿有时间反思呢。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朋友沿袭这样的模式,并逐渐形成“我受伤我有理”的氛围,而沿袭这样模式的单个朋友,则陷入“刚从这个坑里跳出来,又跳进另外一个坑,接着继续用爽文发泄、继续不去思考、继续甩锅给外界、继续跳坑”的死循环里。

诚然,他人伤害我们,即便我们不去追偿,“天道轮回”也会去追偿他们“伤害我们”的责任。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不去承担“自己该承担的关于自己人生的责任”、不能因此而追求“只要外界符合我的期待,我就只用享受,不用成长”的这种状态、不能因此“就被爽文迷惑,看不到自己在自己遭遇的问题中,至少占有一半责任”这个事实。
无论我们遇到谁、被如何对待,都不能轻易的将责任完全推到对方身上、都不能为了“爽”,而忽略了问题中包含的利于我们成长的信息与价值、都不能让自己活在“只要我能避开一切错误选项,就能收获幸福”这样不切实际的念头里。
因为最终决定我们遇到什么样人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怎么样、最终决定我们被他人如何对待的原因,也在于我们自己怎么样。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永远不可能决定“谁来到我们的人生中”,但却可以一定程度的掌控“我们和遇到的这个人,有哪些故事、哪些互动”。

所以,如果你实在忍不住,当然可以给任何你想贴的人贴上“渣”这个标签。可如果你这么做了,我觉得你也需要给自己贴上这个标签,因为若论起“伤害”,我们对自己的伤害,很多时候真比别人多的多,而且我们不仅不给自己道歉,还总是通过甩锅来为自己开脱。
这样的自己,又能遇到多“优秀”的对方呢?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希望我的文章能协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实的样子。祝好。

leave all your love and your loving behind you can't  carry it with you if you want to survive.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0-06-24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6-24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