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的由来,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所以,我这篇文章不是来讲端午节的来历的、我是想讲的是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节日气氛越来越淡。不仅仅是端午节,包括中秋,甚至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都面临一个共同面临节日气氛越来越淡的现状。就像我中午看了一下微博,热搜都没有过节气氛……
图片来自网络
节日气氛越来越淡是一个有目共睹的现状,有问题就一定有原因。我们一起看看这些耳熟能详的原因吧!
一、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大家什么都不缺了不要说“缺钱”,我也缺,我缺一个亿在北京买个别墅和学区房!缺钱大家都缺,是不是?
但是大家不得不承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不像那么盼望节日,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
图片来自网络
旧社会咱就不要提了,身为80后的我,生活在一个五六线小镇,小时候真的很盼望过节。中秋节会买椰蓉馅儿月饼和各种各样的水果,买的水果能吃一周,要不平时很少吃葡萄、香蕉,平日里也就是三不五时的国光苹果或者橘子;春节自然是更盼望了,春节除了能吃到比普通佳节更多的好吃的之外,还能换新衣服、收压岁钱,当然压岁钱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会被妈妈收走……
图片来自网络
小时候的春节,家里会平时吃不到的大白兔、喔喔佳佳、不老林,还有酒心巧克力小时候觉得吃奶糖都是特别难得的事儿,更别说像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巧克力糖、棉花糖、酥糖、软糖……不要说过年,就是平时去超市,散装糖果的种类都能让人眼花缭乱。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不要说过年买糖,买一次能吃好几年。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家类似的情况:过年买的糖,基本上一年都吃不完。只要不收,一盒糖放那儿能放一年到两年,甚至我家在今年过年的时候还看到两年前买的糖,还是打扫卫生的时候给扔了。
现在不要说吃糖过年吃糖,平时大家都很少吃糖,现在过年在糖盒里放一些抗糖丸,可能都要比超市里买的各种糖受欢迎程度高。
春节尚且如此,别的节日没什么气氛也可以理解。
二、经济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也降低了节日带来的仪式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商品越发多样,也大大的提高了人们生活的便利性。
谈节日气氛提经济社会好像话题有点大。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大年初一我们可能在大街上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却能在商场的超市里、院里会看见满满当当的人,体会到商品经济带来的节日气氛。过年的气氛,只有在消费的过程中才在商场的消费热潮里才能体现到。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说到这里,这一点大家也可以看出来,也可以归咎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方面,随着商场营业时间的延长和物品的多样性,大家不用像以前一样要把春节整个正月要吃和用的东西都买出来,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去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另一方面,商场在春节期间营业,大大的丰富了大家春节期间的假期的娱乐方式。但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们与家人的时间,这是不是我们觉得节日气氛变淡的原因之一吧。
第三,节日气氛的变淡是不是我们因为越来越懒呢?生活上的便利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也让我们越来越懒,我们在网络上羡慕李子柒的田园生活,可是自己却不会选择那样的生活,只是心之向往(不要说李子柒是有团队运营或是这是她的工作,我只是举个例子)。
图片来自网络
我妈是个节日仪式感很强的人,三十晚上两个人也要吃八个菜,菜的质量不重要,数够就行;端午节一定要早起,还得吃粽子和煮鸡蛋;无论什么节日,只要电视台有晚会就必须的看,无论这个晚会多么无聊……
我不喜欢过节是因为我大了,我妈要干活儿我不能看着电视等现成的了,我不能吃着零食等着饭好了,春节打扫卫生我也不能闲着了,甚至成为干活的主力军了;端午我妈要做韭菜盒子,我不能在一边干瞪眼了……
小的时候喜欢过节,不仅是因为节日有令人期待的美食和热闹,还因为小时候的节日只要在玩闹中等待就行了。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淡了的节日气氛是因为中年的我们懒得做那些有仪式感的事情,让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淡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