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参透苏东坡居士一句诗、布袋和尚一首偈,何必再读金刚经?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学佛:参透苏东坡居士一句诗、布袋和尚一首偈,何必再读金刚经?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学佛:参透苏东坡居士一句诗、布袋和尚一首偈,何必再读金刚经?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6-27 0
  



有的人学了佛,回顾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很后悔。自己对父母不够好啊!那么回家去,尽尽孝心吧!
等到回了家,父母一阵子数落:这么大,一事无成;这么大,还找不到媳妇;这么大,还不懂事,整天不回家……听着听着,就又烦起来。什么孝心、温情话语,都抛到了脑后。看到老人对自己横眉冷对,于是心中非常难过,孝心也不用尽了,赶紧回屋关上门,睡觉去。反正醉生梦死,一睡这一天就过去了。

然而,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你放弃了,关上门,一睡,你的一生就这样过去了。
你说:我也不想这样活得没有意义。我也想干点事,对父母好点,对社会有点用,可是这个世界好冷漠,我无论怎么对它,它都对我没有温情啊!
我要说:看一看金刚经,佛陀是如何回答须菩提的问题的。

须菩提问佛,如何才能得住?“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什么是如是?可以理解为像这样,然后静等佛下一步的解释。然而,也可以理解为:如是,就是佛陀的答案。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如是,就是神佛的答案。就是人生的答案啊!

人生最难得,其实就是一个“住”字。让自己的心停下来。心念、念头纷纷扰扰,如瀑布飞流直下,永不停歇。人如果能让心住下来,就可以得真清净、得大欢喜。
什么时候得住得定?在须菩提恭敬询问佛陀,这个问题的时候,须菩提是全身心投入的,他的心是虔诚的,因此他这个时刻就是定的、止的、静的。同理,人在全心全意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一颗心就是清净的、得了定的。这就是“心有所住”。

能“如是”,就能“住”。佛陀之意也。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学佛之人,最怕遇到生活中不公平的麻烦事,最不喜欢遇到不讲道理的麻烦人。本来自己一片清净心,一片好心想做事,但是经过对方一通训斥,把他那些杂乱无章的念头和不良情绪垃圾,全都吸收了过来。于是,佛陀遇到了魔头,佛就成了魔。好心情、好境界破坏殆尽,“火烧功德林”,一生气、一把火,把禅定功夫都毁掉了。

其实大可不必。对方生气恼火,不等于你要继承他的生气恼火。对方没有读过佛经,甚至知识水平有欠缺,性格有缺陷,而你大可不必把自己降低到对方的境界,与他一同生个气玩儿。你笑一笑,摇摇头,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事如春梦了无痕”,生活中的事不要太过计较,过去就过去了,做人灵活一点。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万不要自寻烦恼,牢记不放,抓住不丢。布袋和尚说过:“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真是当头棒喝!

人,如参透人生事,犹如春梦了无痕,就不必再学《金刚经》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儒释道人心

leave all your love and your loving behind you can't  carry it with you if you want to survive.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0-06-28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6-28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