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丁迎新:给妈送幢屋](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p8.itc.cn/images01/20200629/c96d1105ef33426bae97d441b5400b2d.png?imgsec=Z2WZCr7Jq6esxQvV4Y5A3A&imgexp=1739383200)
![(散文)丁迎新:给妈送幢屋](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p4.itc.cn/images01/20200629/454899369462403da523ebaf470d5c09.jpeg?imgsec=Z2WZCr7Jq6esxQvV4Y5A3A&imgexp=1739383200)
妈妈一生最牵挂的,除了我们这些儿女,就是屋。
其实妈妈一直有屋,无论是山里的老家,还是镇上的家,都是属于她的屋。妈妈牵挂的是我们的屋,准确些说,是牵挂我们一直苦苦期待但始终没能如愿的屋。
妈妈的牵挂断了,彻底地断。这样说不对。按照妈妈的性格,就算是妈妈到了那一个世界,她的牵挂还会继续和绵延,只是这个世界的我们不能感知和感受到。如果说断了,是愧对妈妈的,愧对了妈妈的牵挂。
没有屋的我们,决定给妈妈送幢屋。这是农村的规矩,是风俗习惯,也是迟到的孝心的体现。人死了,到了那一个世界,也是需要屋的。爸爸去世时,也送过一幢给他,妈妈肯定也得一样。
私下里,我有些不解,这样一来,岂不是让爸爸和妈妈分开居住了吗?爸爸和妈妈活在时就不和,打架吵嘴一辈子,可不管怎么说是一辈子夫妻,得相互照应才是。我不敢随便乱问人家,人家都是这么做的,那就这么做吧。乱了规矩和习俗,说不定会遭受什么报应,到了别人的嘴里,说法也会变了味,没必要惹那个麻烦。
何况,妈妈的屋不贵,只要人民币三四千块钱,还包括举行仪式的伙食等等费用在内。折算成那个世界的货币,不知道是多少,不识字的妈妈能不能算出来是个问题。爸爸会帮忙的,他是精明人,一分一厘都算得清清楚楚,不会吃亏。
妈妈的屋很豪华,很漂亮,也很大气。三进三层,还有大大的院子,院子的四角还有岗楼,比过去的地主家还奢侈。屋里面的东西更不得了,轿车、冰箱、彩电、洗衣机、电脑等等,什么玩意都有,活在时没享受到的一下子全部拥有了。还是扎库的道士想得周到,门卫、保姆都送了,要不会害死妈妈,干瞪眼瞅着,啥也不会弄。
![(散文)丁迎新:给妈送幢屋](https://px.lanyin.net/image/http://p0.itc.cn/images01/20200629/4a35775635ce438babd56deebacbaf25.jpeg?imgsec=Z2WZCr7Jq6esxQvV4Y5A3A&imgexp=1739383200)
差点忘了说,给妈妈送屋,民间的说法叫烧库,也叫烧灵。是由道士负责完成的。一说到道士,总想到电影电视上头发在头顶上盘成髻,身着道袍,手拿拂尘的形象。现实中的道士不是,跟一般人一样的穿着,一样地吃喝玩乐。有老人去世的人家,请到他了,才会过来做道士的事。
一是拿着罗盘在山上到处转悠,找适合安葬的坟地,也就是风水,会关系到子孙后代安康和升官发财的,马虎不得。二是为死人在家最后一晚的棺灯,应该算是祭奠的一种仪式,用这个“棺”字不知道对不对,农村俗话的音是如此,也就凑合着用它了。三就是死人去世后七七或者九七或者其它日子的烧灵,儿女们为死人做的最后一件实事。不多说了,早早走出山乡的我,也不太懂,说也说不出什么名堂。
很佩服道士的本事,一些白纸,一些麻杆,一些彩纸,就能扎出人世间起码价值几百万的屋宅加用品。一件件抬到河滩上,拼装起来,把妈妈活在时穿着的所有衣物全部放进去,洒上芝麻和炒得半熟的稻,用稻草里里外外堵满,就可以开始了。一个儿子用扫把绕着屋拖着走,画出一个大圈,一个儿子点火。一下子,火焰就吞没了屋,直到烧得一点不剩。在行的舅舅在旁边用心地看,看火焰的方向,说是妈妈得到了。意思就是没被其它的鬼抢去,真正归了妈妈,成为妈妈在那个世界的家。
一辈子清贫的妈妈,住在那样豪华的屋里,就算很舒服,也一定唠叨个不休,怪责儿女们太奢侈,太浪费,不知贵贱。肯定会说,你们有自己的屋住了,我才安心。你们自己都还没屋呢,就不能攒点钱么,为我这死去的人瞎花什么钱。
她不知道,不是儿女不想买屋,她在的时候就想买,起码让活在的妈妈住到儿女的新屋里享享福,安安心。可这个世界的屋太贵太贵,是儿女们一时半伙买不了的。同样是屋,天壤之别呀,两个世界的事肯定大不一样。
人们糊弄不了自己,就干些糊弄鬼的事情了。把那钱,让您活在时活得舒坦些高兴些,都是好的。不惹您生气,不让您担心和牵挂,就比什么都强。是吧?妈妈。您肯定会这么想,这么说。我也这么想,可我只能决定我自己,左右不了别人。
不争气的儿子,很无奈呀,不但圆满不了您的心愿,连自己的心愿都还在艰难努力。您还是别操心了吧,活在时已经操心得够多够累的了,好好享受您的屋您的新生活吧,不管怎么说,那是儿女们的心意,希望您在那个世界好好的。
务必,一定!
丁迎新,笔名晓晓、江淮子、丁丙乙甲,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检察日报》《法制日报》等百余家报刊发表散文、小小说、杂文、诗歌、情感美文等1600余篇(首)。有教子美文集、散文集、小小说集和台湾繁体版小小说集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