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多志是能臣
[寻宗探源]
1.出自姬姓。 据《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广韵》载,周武王姬发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个儿子被封在邗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沁阳西北邘邰镇),称邘叔。 后来,邘叔的子孙就以国名为氏,有的姓了邘; 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
2.出自子姓。 商朝时,盂器皿是当时生活中的必需品,河南睢县一带生活着一支擅长制造盂器皿的部落,称盂部落,也称于方。
至商朝后期,于方为商所灭,商王武丁(子姓)之子被封为于侯,建立于国。后于国迁移至今河南沁阳北部一带。 周初国灭,子孙以国为氏。
3.出自古复姓淳于氏,为唐代时避讳宪宗李纯所改单姓于氏。《古今姓氏书辩证》等载,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
4.出自北魏时的万忸于氏,为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恢复本姓于。据《路史》所载,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原为山东于姓人,后随鲜卑改之,孝文帝汉化改革,又复于姓。
5.出自赐姓或少数民族改于姓而来。明时赐蒙古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八旗尼玛哈氏改于姓;达斡尔,鄂伦春,土,回等少数民族有改于姓者。
[郡望堂号]
郡望
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一带,汉时置郡。此支于姓人为于氏始祖邗叔的直系后裔。
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北,秦时置郡。此支于姓人的开基始祖为春秋战国时的于泰及北魏时改姓于的鲜卑族万忸于氏人。
堂号
忠肃堂:明朝忠臣于谦的谥号为“忠肃”,故而有此堂号。
[宗族特征]
于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族人多志士能臣,字行辈分排列有序,如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于炳坤所修的《于氏族谱》所载,江都(今属江苏)于姓人一支的字行为:“谦恭孝友,仲福正常。”
[名人艺萃]
于谦:字廷益,明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在土木堡之变后主持京城保卫战,力保京城不失。曾作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宥白在人间”以言志,诗如其人。有《于忠肃集》传世。
于成龙:字北溪,号于山,永宁(今属山西吕梁市)人,清代廉更,官至两江总督。爱民如子,重视教育,兴建学校,康熙赞其为“天下廉吏第一”
[繁術免迁]
于姓发源于河南沁阳西北部一带。秦汉时期,于姓人开始北迁山西,河北,东迁安徽,山东,西迁陕西,甘肃。魏晋南北朝时,于姓人大学南迁于湖北,四川,湖南等地。隋唐时期,于姓相继在北方形成了几处大的望族。
作者:百家姓大典 校稿:游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