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追风筝的人》,我为阿米尔最后的勇敢和心灵救赎之路所感动,也为忠心耿耿的哈桑感到敬佩。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合上《追风筝的人》,我为阿米尔最后的勇敢和心灵救赎之路所感动,也为忠心耿耿的哈桑感到敬佩。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合上《追风筝的人》,我为阿米尔最后的勇敢和心灵救赎之路所感动,也为忠心耿耿的哈桑感到敬佩。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7-22 0
合上《追风筝的人》,我为阿米尔最后的勇敢和心灵救赎之路所感动,也为忠心耿耿的哈桑感到敬佩。

曾经很火的电视剧《都挺好》大结局,明玉回到了老宅,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受了欺负的时候,母亲温柔地将自己抱起安慰,一切看上去,都挺好。我们可以看到明玉内心最渴望的就是得到母亲的关注,能原谅她曾经最恨的母亲,与自己和解。《追风筝的人》讲述的也是主角阿米尔与亲人、朋友、自己和解的故事。
《追风筝的人》讲了阿富汗有钱人家的少爷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在一次放风筝比赛过程中亲眼目睹哈桑遭人强暴,阿米尔因为懦弱而不敢上前救助。无法面对内心自责与愧疚的阿米尔,最终选择污蔑哈桑盗窃赶走了他。二十年以后,为了获得心灵的解放,阿米尔走上救助哈桑儿子之路并且收养了他儿子的故事。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出生于阿富汗喀布尔,也是故事主角阿米尔的故乡。1999年作者偶尔看到一篇关于塔利班禁止市民放风筝的报道,以此作为故事背景,创作了以战争、宗教、爱、愧疚和赎罪为话题的第一篇小说,也是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的畅销小说——《追风筝的人》。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主人公阿米尔是如何与亲人、朋友、自己和解,走上心灵救赎之路。01 与父亲和解
外界对主人公阿米尔父亲的评价总是很高。传说父亲能赤手空拳与黑熊搏斗,身体强壮有力;他有经商的天分,拥有着日进斗金的地毯出口公司;他还有两家药房和一家餐厅;周围的人都很尊敬父亲,阿米尔也为父亲自豪,总是希望得到父亲的关注。
父亲对仆人阿里很好,对哈桑很好,甚至对街边的乞丐都很慷慨,唯独对阿米尔很冷淡。每当阿米尔想坐在父亲身边听他跟朋友们谈话,父亲会把他赶走;阿米尔创作出一个小故事,第一时间想讲给父亲听,他毫无兴趣;就算阿米尔代表全班出战诗歌比赛旗开得胜,只能换来他一句“不错”。

也许阿米尔不能理解,为何父亲可以对任何人都好,对自己却是如此冷漠。父亲并不是不爱他,曾经父亲对阿米尔充满期待,希望阿米尔跟自己一样强壮勇猛,希望阿米尔拥有跟自己一样的爱好,充满对足球的热情,就算不能当一个足球员,也能跟他一起坐在观众席为比赛呐喊。但是比起运动,阿米尔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安静地看书,连一个合格的观众都无法扮演。
我们可以理解作为一个父亲的爱。父亲,作为一位成功的商贾,身缠万贯,不仅身体强壮,所有他想尝试的领域都无往不胜,在家乡所有人都尊敬、崇拜他,可以说在他们生活的地方,几乎整个世界都围着他转。这样成功的父亲,希望自己的经验能给予儿子帮助,走自己安排好的路线,避免他走弯路,长大后能像自己一样成功,这样的想法难道不是爱吗?归根到底也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活得更好罢了。
然而人都是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坚持。阿米尔也尝试过让父亲更爱自己,不管是参加足球队,还是不惜背叛朋友哈桑,只为赢得放风筝比赛,重新赢得父亲对自己的目光与赏识。最后阿米尔仍然坚持了走自己的路,成为一名作家。
他们之间的和解,从逃离喀布尔、远离战争,重新在美国生活开始。阿米尔长大了,已经不再按父亲的想法而活,甚至学会照料父亲,跟父亲以朋友的身份相处。而父亲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了,家境已不如从前,他变老了,想法也不再固执,面对坚持学习写作的儿子,只能哀叹,没有强迫儿子改变想法。阿米尔爱上一个姑娘,身患重疾的父亲在临终前为阿米尔尽了父亲最后一个责任,拖着病躯为阿米尔求亲,花光所有积蓄为阿米尔办理婚事。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父子之间从不缺少爱,只是爱的方式不同罢了。02 与哈桑和解
哈桑对阿米尔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哈桑跟阿米尔同一年出生,喝着同一个人的奶水长大。他们之间的关系,没有外人在场的时候,是兄弟,也是朋友。而其他时候,哈桑只是阿米尔的仆人。哈桑对阿米尔非常忠诚,阿米尔所有的要求,哈桑都会满足。

阿米尔对哈桑的偏见,从父亲对哈桑的偏爱开始。
父亲会为哈桑的优点赞叹不已;父亲会请整容大夫替哈桑修复兔唇;父亲从来都不会忘记哈桑的生日;父亲带我去外面游玩,总会问上一句:“哈桑去不去?”阿米尔只是一个孩子,他不知道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崇拜父亲的阿米尔不会怪罪父亲,只会对哈桑心生怨念、嫉妒,作为儿子总是希望父亲对自己的爱多一点。
那是哈桑跟阿米尔最后一次放风筝。父亲希望阿米尔赢得放风筝比赛,而在故乡喀布尔的放风筝比赛中,不仅要割断其他所有人的风筝线,还要捡到最后一只掉落的风筝,才能获得最后的荣誉。阿米尔和哈桑拼尽全力,割断了最后一只风筝,获得了第一名。在捡风筝环节,哈桑总是高手,哈桑临走前,对阿米尔说了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对阿米尔一辈子的誓言。

哈桑捡风筝迟迟不回,阿米尔寻找哈桑的时候发现,哈桑被一群人欺负。阿米尔曾有上去救哈桑的想法,最终因为懦弱没有行动,亲眼目睹了哈桑被强暴的场面。父亲和阿米尔的关系因为赢得了放风筝比赛有所缓和,但阿米尔无法面对自己的懦弱与背板。最终阿米尔选择污蔑哈桑盗窃,把哈桑赶走了。

直至阿米尔成婚,也无法面对哈桑,想起哈桑只会觉得痛和愧疚,无法面对自己背叛了一个自始至终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
阿米尔跟哈桑的和解,从二十年后阿米尔回去故乡喀布尔开始。他看到哈桑写给自己的信,才知道哈桑从来没有怪罪自己,依然对自己忠心耿耿。战争发生后,哈桑回去阿米尔逃离前的家,精心打扫房子,等待阿米尔回来。收到信后才得知,哈桑已经被当时的政权执掌塔利班人杀死了。而哈桑的儿子也被塔利班人带走。
尽管当时的阿米尔十分害怕残暴的塔利班人,他依然前去救哈桑的儿子。书中迎来了圆满的结局——虽然阿米尔被打的体无完肤,但他救出了哈桑的儿子并且收养了他。在他遭受塔利班人毒打的过程中,心里终于放下了对哈桑的愧疚。阿米尔终于解放了自己,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救赎。
哈桑在我眼里是一个忠诚的朋友,也是尽责的仆人。只是因为父亲对哈桑的愧疚而对哈桑产生偏爱,使得阿米尔对哈桑产生了嫉妒和怨恨。自始至终哈桑是无辜的,他并不知道阿米尔的父亲也是他的父亲,尽管哈桑知道阿米尔旁观他遭受强暴,他依然希望恢复和阿米尔的关系。哈桑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03 与自己和解
阿米尔第一次选择做自己,是他高中毕业后选择了学习写作。在阿米尔和父亲离开故乡喀布尔之前,他一直希望成为父亲心里的自己。逃离故乡后,父亲为了供阿米尔上学,在加油站工作,染满黑色油污的指甲都破裂了,诚心希望阿米尔能读医学院、法学院这些学院。阿米尔第一次坚定了自己的立场,不再为父亲牺牲,依然走上创作之路。后来表明,阿米尔的选择并没辜负期待,他完成了几部小说的创作,并且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阿米尔第二次选择做自己,是他爱上一个温柔而美丽的姑娘——索拉雅。婚前流传着索拉雅的流言蜚语,阿米尔并不在乎,执意要跟索拉雅结婚。婚前索拉雅打电话告诉阿米尔关于自己的秘密——她十八岁的时候跟着一个吸毒的阿富汗人私奔且同居了一个月。但阿米尔依然坚持娶索拉雅,他觉得索拉雅非常有勇气,在婚前能将不堪的秘密说出来。虽然当时阿米尔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将自己的秘密说出来,但他从这个秘密中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宽容的人——不指责别人的过去

阿米尔第三次选择做自己,是在他得知哈桑的儿子被残暴的塔利班人抓走的时候,就如同当年面对被强暴的哈桑,阿米尔非常害怕,但这一次他选择了行动,不顾后果地前往救助。这是阿米尔和哈桑和解的过程,也是他跟自己和解的过程。当阿米尔亲眼目睹了塔利班人如何残暴地杀人,仍然没有放弃。尽管他知道自己会遭受各种虐待,他依然只身前往,拖着被塔利班人打得体无完肤的身体,把哈桑的儿子救了出来。
剧照——阿米尔承认哈桑的儿子是自己的侄子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里写到: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童年的阿米尔的生活是幸福的,也是残酷的,他父亲给了他无忧的生活,却给了他无限的压力;哈桑给了他无尽的爱,却给了他挥之不去的噩梦。而长大后的阿米尔,学会了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父亲负责;学会了宽容,对不同信仰的宽容,对他人不堪过去的宽容。
阿米尔的成长之路,就是他和父亲和解,和哈桑和解,和自己和解之路。只有勇于面对自己不堪的过往,勇于面对现实,才能获得心灵的救赎。在我看来,哈桑追风筝,追的是对阿米尔的忠心;阿米尔追风筝,追的是心灵的救赎。
人的一生很长,请宽恕这个世界,也请宽恕你自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7
DB+17 2020-07-22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7-22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