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敦煌壁画里的消夏时光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今日大暑:敦煌壁画里的消夏时光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今日大暑:敦煌壁画里的消夏时光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7-22 0


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没有之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暑,便是热。大暑,即是大写的了。
▲莫高窟第17窟 树 晚唐
这样的天气让人无处藏身。走哪都是烫人的焦灼。
街边小贩的叫卖声可以充耳不闻,食铺飘香也能不为所动,什么都难让人生发兴致,除非一根冰棍、几牙冰西瓜、一杯凉茶……
要么,就哪儿也不去,搁家呆着,吹个空调,刷个剧,随时睡过去;要么,就踏进深山,找一片清凉地儿,观花闻鸟饮清泉,在一抱绿意中自由缱绻,连扇子都不必拿出来,大概还要多穿一件罩衫。青山行旅 忘乎所以
▲莫高窟第217窟 山间行旅 盛唐
唐代胡商一路跋涉,终于步入一片葱茏,此地山青似黛,流水从山上流下,汇成蜿蜒河流,送来比空调21度制冷更甚的凉意。
在这儿,满眼除了绿色就是绿色,瞬间忘记戈壁沙漠中的暑热难耐,呼吸都变得悠长,连小毛驴的脚步也轻快了一些。
凉快能让人焕发生机,准没错了。清泉潺潺 石上歇凉
▲榆林窟第2窟 水月观音 西夏
中国人好山水,自古至今,山与水的呼应早都已经深深楔入我们的民族气质。
在最热的夏天,如果都没有在山间的岩石上坐下歇歇脚,用树叶盛一口泉水来喝,就算不得是完整的夏天。像观世音菩萨,自若地坐在洞石之上,观望着瀑布流水,衣带飘扬,自带凉意。山石耸峙 妙趣横生
▲莫高窟第217窟 山峰 盛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概就是眼前的这幅景象了。
山崖上植物丛生,花朵各有各的颜色。如果梵高、莫奈他们能来这里,说不定笔下会生出什么样的精彩,但一定让人看了就觉得清凉。山麓见鹿 树影泛浮
▲莫高窟第285窟 山中饮水的鹿 西魏
林深见鹿,海蓝逢鲸。也许古人也有这样的期待。
鹿是山麓林中的点睛之笔,轻轻一跃整个山林就活泼几分。在一潭清水边停下的小鹿,低头饮水时看见涟漪的水面上山影微动。路过的人停下来,和小鹿警觉的眼神撞了个满怀。所有的宁静、喜悦和期待就生发于这一个对视的瞬间。何必远送 碧染长空
▲ 莫高窟第428窟 山林出行 北周
能骑白马进山乘凉,那是王公贵族才有的待遇。临行前父子道别,“进山当心山石啊,山里冷你可不要着凉啦,不要玩水……”“老豆,我已经是成年人了。”知了配合得及时:“知了,知了……”这般暑热,最迫不及待的是抬起前蹄的马儿。垂柳修竹 得乐离苦
▲莫高窟第285窟 垂柳修竹 西魏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一番王羲之眼中的浑然天成,成了后人心间的永恒画卷,心烦气躁时方可出逃。
静坐树下,凉风灌入袖中,物我两忘,更不用再关心半分山外的暑热。层林尽染 坐席观山
▲莫高窟第431窟 初唐
手游,社交APP,音频视频,外卖订餐……发烫的手机和被手机吸附的人生,都很热。
不如把手机丢一边去,试试“山间一茶席”的宁静,山峰高低、远近各有不同,仔细观察阔叶林到针叶林的过渡,云和我都很轻。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白居易消烦暑的途径是——心静自然凉。但到今天,却被重新定义了——“天气好热!”“没关系,薪尽自然凉。”
怎么办,有没有不花钱的凉快?
敦煌壁画里那些漫游山间的贤者、商人、僧侣、文人们早就回答过了:进山隐一会儿!




际遇之神

惩罚

在路边摆摊,遇到城管,损失DB3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0-07-22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7-22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