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剧60讲 <<<>>> 第二季 <<<
>>> 第37期<<<
⬇️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下为文稿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剧60讲第二季,我是主讲人李星文。今天这一期,我们聊一聊导演刘江的成长经历和他的《媳妇的美好时代》。
刘江
刘江生于山东,长于湖南,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1988级表演系。他是电视金鹰奖最佳导演奖和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导演奖的获得者,而他的作品更是拿遍了飞天、金鹰、白玉兰三大奖项的最高奖。
话说从头。1988年,刘江投考北京电影学院。当时他已经在湖南台的一部剧中做过场记,获得400元的酬劳。他拿着这笔钱到北京考试,而那年电影学院只有表演系招生,他凭着校草级的外形条件被录取,和许晴、蒋雯丽等人成为同班同学。
读书期间,刘江看了很多书,拉了很多片,唯独没有培养出对表演的热情。毕业之后他没有演戏,倒是有一段时间做了驻唱歌手。但这不能给他带来乐趣,歌手生涯无疾而终。
之后有段时间,每到晚上九点,他就觉得胸口发闷,浑身难受。后来他才醒过味来,那是每天上台演出的时间到了。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居然留下了这样的后遗症。
从1992年毕业到2003年正式当上导演,这十年对刘江而言是艰苦的磨砺,也是阅历的积累。他做过摄影工作,也执笔撰写剧本,苦苦等待时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江认识了电影界的大佬韩三平。韩三平说他只跟两种人合作,一种是没拍过戏的,一种是功成名就的。
在大学同学吴宏亮(后来创办唐德影视)的力荐下,新人刘江获得了韩三平的青睐,执导了世纪英雄和华录影视共同出品的电视剧《铁血青春》。
《铁血青春》是公安剧,由姜武、梅婷、潘粤明主演,韩三平任总制片人。刘江是编剧之一,也是导演。当时,反腐涉案剧是收视硬通货,《黑洞》《黑冰》《冬至》等公安剧引领风潮。一眼望去,《铁血青春》也会有美好的前景。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004年春天,广电总局发文要求反腐、涉案剧退出电视黄金档。而此时,距离《铁血青春》的开播还有10天。这部剧被打进了冷宫,刘江作品与观众见面的时间延后。
刘江并不气馁。他说,“任何挫折都没有白受的,一定会有一些收获。至少投资人对我是认可的,我才有第二部的机会。“
随后,刘江执导了华录百纳出品,罗立平任制片人,全勇先编剧的《岁月》。这部剧改编自官场小说《沧浪之水》,由胡军、梅婷、王彤、于和伟主演,单机拍摄,是一部力透纸背的现实主义作品。
剧中男主人公梁致远一腔热血地参加工作,然而官场的种种烂污和民间的种种混沌,让他无所适从。经过痛苦的思索和历练,他变成了一个懂得进退、没有棱角的人,同时也获得了职位的升迁。胡军和于和伟在剧中发挥了出色的演技。
磨难再次来临。或许是对官场的描摹太过写实了,审查人员看了都说好,但就是不肯轻易放行。这部剧就一直拖着,不能面见观众。后来,28集删成22集,又补拍了一部分内容,把调性由灰暗向亮色调整,23集的《岁月》才得以在2010年夏天播出。
面对挫折,刘江保持了平和的心态。接下来,他与华录百纳合作了于和伟、许晴主演的《局中局》。这部剧在2006年12月13日在上海东方电影频道播出,刘江终于有作品和观众见面了。
之后,他与唐德影视合作了辛柏青、苗圃主演的《雪狼》,与大连天歌合作了姜武、闫学晶主演的《满堂爹娘》。
在拍《媳妇的美好时代》之前,刘江全身心投入到了第一部电影《即日启程》的拍摄中。这是“中影集团青年导演电影制作计划”的第一部影片,总制片人是韩三平,2008年国庆档上映。
这部电影由范伟和居文沛主演,是一部轻喜剧作品。同档期竞争的是赵薇、周迅、陈坤主演的大制作《画皮》。《即日启程》的票房近1000万元,加上卖给电影频道的版权收入,收回成本,还有微利。
残酷的电影市场给刘江浇了一盆凉水。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电视剧上。
随之,刘江迎来了硕果累累的2010年。都市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上半年播出,谍战剧《黎明之前》下半年播出,都成为了当年的爆款。积压多年的《岁月》也在北京卫视得见天日。只是时移世异,这部剧没能获得应有的轰动效应。
《媳妇的美好时代》一扫婆妈剧中苦情和虐心的阴霾,开创了轻喜剧的婆媳剧路线,拍出了都市时尚感;《黎明之前》与《潜伏》的沉稳、厚重不同,年轻、热血,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燃情,推理严密,节奏快,有美剧气质。
2008年11月,刘江开始筹备《媳妇的美好时代》。接下这部戏,是被剧本吸引,也是为了报答华录百纳的知遇之恩。
当时,编剧王丽萍经过状态的起伏后,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她的剧本完成了4/5后找到华录百纳当家人刘德宏,双方一拍即合。
刘江和团队拿到剧本后,对戏剧风格进行了微调,从原先的海派小清新,调整为京味儿轻喜剧。之后就是定演员,选场景。经过三、四个月的筹备,《媳妇的美好时代》于2009年2月底在北京的亦庄开机。
这部剧投资1080万,一共拍了87天。在开机之前,刘江集中演员围读剧本,把所有的戏都顺了一遍。在刘江记忆中,这87天是一段快乐、温馨的时光,全组人处得跟一家人似的。
演员里最先敲定的是海清。她当时正在拍《蜗居》,原本只想来客串一下,演“余好”,但刘江看了她演的《双面胶》之后,觉察到了她的幽默感,认定毛豆豆这个角色非她莫属。
之后,刘江了解到海清在电影学院的时候,跟她搭档演小品最多的同学是黄海波。出于对演员之间默契度的考量,就定下了海波来演 “余味”。
除了男女主角之外,剧本里最亮眼的角色,就是余味的妈妈“曹心梅”。这个角色具有中年妈妈的共性:节俭、朴素、敏感、爱憎分明。
柏寒与曹心梅有相似之处,也跟自己的儿媳妇生活在一起,恰好她儿媳妇也是个护士,她非常了解婆媳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当时,她举的两个例子一下子就打动了刘江。
柏寒说,“假如在卫生间看到一根头发,如果是儿子的短头发,我会觉得是儿子缺营养,太辛苦了,要补身体,可如果是儿媳妇的头发,马上会觉得她不讲卫生,洗完澡为什么不打扫干净。
再比如说,就周末赖床这件事,如果是儿子赖床,我就想让儿子多休息一会儿也好,如果是儿媳妇,我就在心里觉得她怎么这么懒啊。”
柏寒讲的这些婆婆特有的不太理性的想法,让刘江相信,她能把曹心梅演出花儿来。定妆之后,曹心梅所有的衣服、用品,都是柏寒自己从地摊上淘的,毛衣也是自己织的。
曹心梅的第二任丈夫杨树去世的那场戏,刘江当时还没有经历过亲人去世,除了痛哭之外想不到其他演绎的方法。柏寒的处理方式是,她没有哭,有点神神叨叨,好像是精神分裂一样。她走上前去,跟杨树说话,“你盖着这单子是不是捂得慌啊”。这一下子就击中了人心。
事实证明,柏寒的表演堪称2010年最让人难忘的表演之一,她赋予了曹心梅以个性魅力。人物的小市民做派在柏寒的演绎之下,非但不令人反感,还增添了真实感和可信度。
刘江认为,柏寒的幽默感是很高级的,她把人物的缺点进行趣味化的处理,显出其可爱与真实。最终,柏寒获得了当年的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奖。
“潘美丽”的选角,也费了一番周折。找一个有乡土气的漂亮姑娘很难,张佳宁是天上掉下的潘美丽。当时她刚从中戏毕业,带着朴实与稚嫩的气质,但演戏一点儿也不弱。
这部戏的主演阵容,在当时并不起眼,海清和黄海波都还不是一线演员。其他老老少少,也并没有今天所谓“流量”。但好在每个角色都对,现场的二度创作火花四溅,非常精彩。
剧本给了戏剧任务和目的走向,导演和演员先商量个大概,海清和黄海波都有临场发挥的本事。海清基本上每场戏给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有时,她演着演着会忘了上一遍怎么演的,需要看回放得到提示。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往往是剪辑师把三种方案剪到了一起。
第1集开头,余味和毛豆豆第一次见面“抢面”的那场戏,拍了三次。刘江一直在想怎么设计“抢”的动作,才能让俩人产生误会。苦思之下,他想到了一个点子,让毛豆豆去拿勺子,余味去上了个厕所,回来之后服务员已经上了一碗面,结果俩人都以为这面是自己的,这场戏一下子就顺了。
虽然说《媳妇的美好时代》有京味儿,但没有刻意强调北京的地域性,在取景上没有使用胡同、白塔寺、北海公园等老北京的地标建筑,导演想强调都市感、时尚感和趣味性。
刘江说,我一直竭力在作品中挖掘人性。时代的烙印不一样,但人性是共通的。我们是用自己的私生活来创作,把自己最隐秘的情感拿出来分析角色,一切都是来真的,不是瞎编的。
关于剧本的影像转化,刘江也有他的主张:“生活剧讲究台词生活化,每个人的语言习惯不一样,要求编剧把繁琐的生活形态事无巨细地写清楚,是不可能的。
二度创作不是直译的过程,把剧本的灵魂拍出来才是对编剧的尊重。如果某一句台词不适合这个演员的表演方式和发音特点,在现场作出调整是正常的。”
2010年3月,《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播出,很快就成为街谈巷议的大热剧。几年以后,作为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优秀电视剧走进东非”项目的开局之作,斯瓦希里语版《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国家播出。这一案例传为美谈。
主讲人 | 李星文
编导 | 吴勇
摄影 | 吴勇 宋新宁
The End
责编丨千千 主编丨杨文山 监制丨李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