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肉写下猪肉颂,为吃河豚不惜一死,他是我们可爱的大文豪苏轼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奇闻&笑话爱吃肉写下猪肉颂,为吃河豚不惜一死,他是我们可爱的大文豪苏轼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经典转帖]爱吃肉写下猪肉颂,为吃河豚不惜一死,他是我们可爱的大文豪苏轼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8-02 0


爱吃肉写下猪肉颂,为吃河豚不惜一死,他是我们可爱的大文豪苏轼
每个人心中都有住着一个苏东坡,或是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或是失意之时乐观豁达,或是在文学上的成绩斐然。而我心中的苏东坡,除了这几点,还是一个很可爱的“吃货”。

《猪肉颂》这个名字看起来很俗很直白,但确实是苏东坡写的。在苏轼四十多岁的时候,刚被提拔为知州,于是按照惯例给皇上写了一道奏折,大体上就是写一些官话,表示一下对于皇上提拔自己的感谢。信里也许是掺杂了一些个人的情绪,再加上一些政敌别有用心的解读,抑或朝中有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嫉妒心理,看不得苏轼既有大文采又有高官位,于是给当时皇帝宋神宗告黑状。宋神宗一看就怒了,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还行,于是一怒之下把苏轼贬到了远离京都的黄州,相当于从市委书记一下子降到了偏远地区民兵连副职。

人到中年受到这样的打击,搁一般人身上也许从此就一蹶不振了。可苏轼不,苏轼是个乐观豁达的汉子,这个乐观豁达,不仅仅从他的诗里看出来,更可以从他的吃里看出来。在黄州虽然是被贬谪,但是苏轼在这里却有两样东西流传后世,一个是他的号,“苏东坡”就是苏轼在黄州做团练副使的时候,在家中东面坡地上开荒,种植粮食和蔬菜而得名的。第二个就是闻名至今的东坡肉了。

实际上,红烧肉早就有了,但是苏东坡将东坡肉发扬光大,尤其是蕴含其中的极端乐观的精神影响后人太深,所以后人把苏轼当作红烧肉的发明者,并送上“东坡肉”的美称。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猪肉颂》是怎么写的,首先第一句是“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把锅认认真真地清洗干净,放入少量的水,这水不能太多,太多就成水煮肉了,锅底下烧水的柴火不能太旺,不要大火苗子,要用小火慢慢地炖。苏轼的很多关于美食的诗词,都有刷干净锅的环节,虽然看似普通,但却体现出了苏轼做事的认真,即使是做饭,也要一丝不苟,即使落魄时期,对待吃饭也不能得过且过。

第二句“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是说我们炖红烧肉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红烧肉,整个过程中不要加火,就这么一直用文火慢慢地煨,等时候到了,香气扑鼻的红烧肉自然就出来了。苏轼在治学方面一向以深入著称,研究不好一部著作,不会去看下一部,而且经常反复研究,在学问上也是以“文火”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第三句“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猪肉在黄州地界很便宜,现在社会说便宜的东西都称为“白菜价”,可那个时候在黄州,便宜的东西称为“猪肉价”,富贵的人吃羊肉,不吃猪肉,贫困的人根本不会做,觉得难吃自然很少有人吃。可就在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情里,苏轼却发现了不一样的美食,要是没有豁达的心胸,苏轼还会有心思想着美食?

第四句“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每天早晨起来吃上两碗红烧肉,美滋滋,吃自己的肉,让别人说去吧。要是在乎别人的议论,苏轼恐怕撑不了几年就抑郁悲愤而死了,但是苏轼没有,平时就对佛学有研究的苏轼,早就将大度、淡然、随缘任运这些道理化在了心理。

除了爱吃猪肉,苏轼还喜欢吃河豚。河豚味道特别鲜美,但是有剧毒,中毒生还者很少,黄渤等人主演的电影《厨子戏子痞子》中就有用河豚杀死日本兵的桥段。黄州当地有家饭店为了发展生意,想出来让苏轼免费试吃点评的办法。可苏轼在吃河豚的时候,居然一言不发,直到面前的河豚全部吃净之后,苏轼才心满意足地感慨道:“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享受了河豚的美味,死都值了。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可爱的吃货苏东坡先生,我们真该向您好好学习。




际遇之神

奖励

突然被神秘光线击中,坠入时光隧道,获得1DB1猪头术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9
DB+19 2020-08-03

   ˆˆ韶华包包﹤﹤﹤﹤

倾觞不记韶华

ZxID:20720787

等级: 元老
配偶: 冷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8-03 0
   ˆˆ韶华包包﹤﹤﹤﹤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