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播出后,李泽锋受访的频率,比他出道十四年加起来还要密集。采访当天从下午五点到晚上十点,一个个媒体、直播活动马不停蹄,他甚至没有吃晚饭的时间。
在这部映射当代女性的都市情感剧中,李泽锋饰演的许幻山一角,“火”的并不光彩:家里有完美的太太兼顾孩子和事业,他却一面享受靠妻子奋斗带来的富裕生活,一面接受其她女孩的讨好,以至于面对飞蛾扑火爱上他的第三者,急不可耐地一步步深陷婚外情的囹圄。在VIP超前点播的大结局中,烟花厂爆炸、家庭破碎,这个男人失去婚姻,也失去了自由。
李泽锋。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在李泽锋看来,编剧为许幻山设定的看似“戏剧化”的结局,却是“神来之笔”。这个男人终于在精神世界全面崩塌后,选择清醒,担起男人的责任,在监狱里主动向顾佳提出离婚。“我觉得许幻山在最后那一刻,终于成长了,成熟了。”
而大众对许幻山的“憎恶”,也“入戏”为对演员李泽锋的关注。有不少粉丝在社交媒体上私信李泽锋,痛骂许幻山没有心,甚至在机场接机时大喊“许放炮”,并向他递上代表“蓝色烟花”的拉花。
作为演员,角色能得到观众如此热情的反馈,是李泽锋最开心的事,“至少大家还认可你的演技。”但对于出道十四年,演过三十余部作品,却始终大器未成的李泽锋来说,除了社交媒体粉丝数的疯狂暴涨,他似乎对“一夜爆红”还未有所反应,反而习惯性地想着,若这个角色依旧没成,“那就继续努力,下一个角色再来。”
《三十而已》
向顾佳提出离婚后,李泽锋哭了接到剧本时,李泽锋想到过许幻山这个角色会被探讨,但没想到会形成潮水般的话题。他认为这一切都源于《三十而已》的真实。这部剧不同于以往的女性题材,没有婆婆妈妈,没有家长里短,而是更全方位地强调了女性的社会属性。
而作为衬托红花的绿叶,剧中的男性角色也暴露出当代男人存在的种种问题,例如陈屿被婚姻和生活打磨得不解风情,梁正贤主张不婚主义却四处留情。“糟心男团”中,许幻山成功登顶,在李泽锋看来,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轨,触犯了不可原谅的道德底线,尤其强烈对比其前期对妻子无微不至的体贴,为妻子精心筹办三十岁生日会并浪漫表白……每一场戏都像一块多米诺骨牌,不断铺垫,直到矛盾爆发那一刻,所有的牌轰然倒塌。
《三十而已》中,许幻山与顾佳。
“走到这个结果,是许幻山没有责任感的表现。特别是结了婚,夫妻关系更像两个命运合伙人,他们要相互成长。如果一个人一直进步,一个人在原地,可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大结局里,许幻山在狱中向顾佳提出离婚的戏份,是临近杀青时拍摄的,也是李泽锋在整部剧中最艰难的一场戏。拍摄前一天他只睡了一个多小时,始终不知道许幻山应该以什么样的心境面对顾佳,甚至有一肚子的话想跟“妻子”说。
那场戏是在无锡当地的监狱拍摄的,现场只有李泽锋、饰演顾佳的童瑶和几位摄影师。拍前导演允许他只要按剧本提出离婚,其他台词可以现场发挥。但开拍后,他在玻璃另一面看着倾家荡产为自己收拾残局的顾佳,竟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如鲠在喉,甚至拍完后,李泽锋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演的。
直到看完回放,他哭了,“真的,如果不走到这一步,该多好。可惜了这么好的一对夫妻,许幻山真的太傻了。但出轨就是不可原谅的,你有一千种理由,错了就是错了。”
新京报:现在很多观众都站在顾佳这一边,指责许幻山没有责任感,家庭破裂也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你觉得顾佳在这段婚姻中也存在问题吗?李泽锋:作为男人,我也是站在顾佳这边的。女人比男人更难一点,尤其是有了孩子,处理家庭琐事会更累,但顾佳作为全职太太,家庭照顾的很好,事业上还要去做茶厂。在我心目中她就是一个完美女性。
只不过我在拍摄时,要把自己变成许幻山。许幻山会不理解顾佳所做的一些行为。为什么要走捷径?我们为什么要踮着脚去找更好的生活呢?现在不挺好的吗?我也分析过许幻山的前史,虽然剧情里没有交代,但台词里讲过,比如要把孩子送到他澳洲的爸妈那儿,证明他是一个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可能他对于金钱,对于更多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现在)就已经很满足了。而顾佳妈妈过世早,她希望过更好的生活,希望孩子和老公都更好,这是她要的。两个人要的不一样。
剧中,许幻山与顾佳这对别人眼中的完美夫妻最终选择离婚。
新京报:你认为许幻山和顾佳之间的关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崩溃的?李泽锋:从她(顾佳)进入太太圈。顾佳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了,这没有错。每个人都想过好日子,住上大房子,存更多钱。但对许幻山来说,他很大男孩。他就想做一个设计师,好好设计烟花,他可以不住那么大的房子,只要家人开心快乐就好,这也没有错。只是两个人的价值观有了偏差。
新京报:如果没有林有有,你觉得许幻山和顾佳的婚姻是可以持续下去的吗?李泽锋:婚姻也需要经营,它没有裂痕的话,可能就不会出现第三者。就像顾佳和许幻山因为孩子教育问题,因为太太圈的问题,因为办茶厂的问题,这些裂痕一旦产生,两个人一旦出现意见分歧,就算没有林有有,也会有王有有、张有有。
——人生事——中戏同学各个出名,他却无戏可演李泽锋与表演,似乎冥冥之中存在“缘分”。出生于陕西西安普通家庭的李泽锋,父母都在军工厂工作, “唱歌”是他生活中唯一与文艺相关的事情。偶然之中,他在书店发现一本名为《大众电影》的刊物,里面夹着一页中央戏剧学院的暑期培训班招生简章,抱着试试的心态,他第一次接触到表演。
“做一个演员真的有意思。”这是李泽锋对表演的最初认知。
他可以活在角色的身体里,演各式各样的人,说平时不敢说的话,所有隐藏在心里的情绪,都可以通过表演尽情宣泄。直到第二年他和妈妈再次来到北京,机缘巧合下又来到中戏所在的东棉花胡同。他和妈妈说,总感觉自己和这个学校有种莫名的缘分。
李泽锋。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2002年,李泽锋正式迈入理想院校的大门,但他的演艺道路却未一路如愿。
02级中戏表演系曾被外界誉为“小明星班”,文章、唐嫣、白百何在毕业后名声大噪,同为《三十而已》的主演童瑶也在大一时便被选中主演电视剧《林海雪原》。反而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甚至多次专业排名第一的李泽锋,无人问津,“我当时也想过自己中戏毕业的,成绩还很好,应该会有很多导演来找我拍戏,能在国家话剧院、北京人艺这种单位就业。但完全没人要。”李泽锋形容那段时间,就像天之骄子突然被摔到地上,美好的憧憬迅速被社会现实击碎。
“但在家等着有什么用?你要主动出击。想从事表演,只能从头开始。”从小,李泽锋的父母对儿子并没有太高要求,除了违法乱纪的事,只要是他开心,都支持。而家庭的鼓励,也造就了李泽锋泰然自若的处世观。“人生很短暂,干吗跟自己较劲?睡一觉又是明媚的一天。”
他打印了大量的纸质简历、资料,一个人跑组、面试、找实习机会,“我来自哪儿,我的才艺是什么”这样的开场白,他说了成百上千次。直到2006年,他接演了人生中第一部戏——张纪中担任制片人的《鹿鼎记》,饰演归钟,一个非常小的角色。归钟年纪很大,且先天脑力受损,虽然戏份很少,但李泽锋为了抓住其“傻”的精髓,特地去安定医院观察患者的生活。他发现,这类人并不像想象中那样行为不受控制,相反思维很活跃,有与众不同的反应和表现。这些最真实的细节,都被他融入归钟的表演之中。
由于《鹿鼎记》中的表现,他又紧接着出演了张纪中制作的古装剧《大唐游侠传》《兵圣》,为自己打开了演艺道路的新局面。李泽锋始终认为,演员永远没有小角色。小角色演的好了,导演自然会觉得这孩子还不错,下次还找你;如今很多被观众记住的角色也不都是主角,“只要你努力,无论起点怎么样,一定都可以被认可。”
一场试戏三个响头,成了孙红雷搭档《三十而已》爆红后,很多人说,李泽锋蛰伏十四年终于“大器晚成”。但他自己却并不认可这种说法。这十四年与其说等待,更多是李泽锋“积蓄能量”的过程。身处相对被动的职业,演员永远无法预料下一个角色是什么,在哪里。李泽锋将自己过往演过的每一个人物,或大或小,都视为对表演的有效“打磨”,“从小角色到今天,是必经之路。我相信这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都是等价交换的,没有免费午餐,也没有捷径。”
2010年,李泽锋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剧《一代枭雄》。该剧主演是中戏师哥孙红雷。李泽锋试戏的角色黑娃是孙红雷的小弟,忠心赤胆,仗义朴实,众多演员趋之若鹜。而李泽锋在孙红雷的描述下,很快理解到黑娃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于是他便在试戏时第一个进入考场,完全放弃既有片段中的设定,当搭档要求他跪下磕头时,当机立断地跪在地下,扎实的磕了三个响头。孙红雷马上站起来为他鼓掌,并说“泽锋减减肥,跟我去横店拍戏。”
参演电视剧《一代枭雄》。
从2018年至今,李泽锋两年拍了九部戏,没有一个男一号,甚至很少有人记住李泽锋的名字,但每一个角色都获得了观众认知。《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李泽锋饰演了痴情管家王世均,其中一场磕头磕到流血的戏,李泽锋为了追求最真实的“疼”的反应,一上来就直接在石头地面硬磕,头上的大片淤青很久都没痊愈,“假磕和真磕,反应肯定不一样。当下你的反应疼了,观众也就疼了。”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而在《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李泽锋为了演出民国“文曲星”杜七少的“另类”,不仅在拍摄前仔细撰写了人物小传,还特意设计了“甩头”细节,“因为杜七少的父亲是翰林院出身,小时候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但长大后去留学应该是想打破传统。杜七的甩发不仅有鲜明的个性,还会带来一定的喜感。”
《鬓边不是海棠红》剧照
而此次在《三十而已》中,为了演好烟花设计师这样一个“小众职业”,李泽锋研究了艺术家蔡国强为北京奥运会创作的烟火作品“大脚印”,以及在泉州实施的爆破计划《天梯》等,还走访了上海当代艺术家工作室,了解设计师工作时的装扮、状态、行为,并仔细记录每一个细节。所以李泽锋饰演的许幻山前期很规矩,总是穿着西装上班,直到后期开始抵抗现状,回归理想主义后,变成衬衫、长裤的休闲装扮,“你永远不能想象烟花设计师坐在办公室并不是一直西装革履的,也可以穿得很休闲。只有亲眼去看,发现真实的细节,才能让角色更加丰满。”
如今回忆起没戏拍的那段日子,李泽锋似乎也从未停下过脚步,坚持健身、研究作品,抓紧一切时间武装自己,为下一个不知何时到来的机会做好充足准备,“不能没有人找自己拍戏,心态就先崩了,天天苦大仇深的,各方面都会退化。我始终相信,好演员一直都是春天。”
新京报记者 张赫 摄影 郭延冰
编辑 吴冬妮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