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什么?或者说,快乐的理由有哪些?
很多时候我们的感受都很直接,似乎我们自己并不能左右自己的快乐与悲伤,就比如我们在经历某些事件的时候,情绪难免会起起落落。
一大早,就有人发语音消息来,听起来很累的声音,因为自己的爸爸身体不好,他们忙着照顾,老人家有可能要往生了,所以心情不太好。
从前几天心情还特别好,说话也兴高采烈的,到现在情绪低沉,一个人的情绪变化就这么快。
一个学佛那么久的人,应该早已明白,人总是要经历一些生老病死的。可是亲人的离去,还是会让自己感受到撕裂的痛苦。
我们无法强求他放下牵挂,不再悲伤,或者至少我们也可以尝试去理解这样的生离死别,并思考由此引发的关于人生是否需要快乐的理由。
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定义快乐是什么,有时候我们觉得快乐就是快乐,它一直就在那里,似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为很多乐观的人,生来就很容易快乐,而悲观的人,无论我们怎么改变,却很难快乐起来。
这样说似乎是有些道理的,但是我们却也不得不认同快乐与悲伤的转变会如此之快,这至少证明人的情绪也是无常的。
在无常的情绪之外,我们想要达到一个固定的常住不变的快乐似乎是很困难的。
但我们也知道,快乐就是来自我们心里的安乐舒适的感觉,它本质上是由一系列内心活动引起我们情志愉悦的反应而已。
所以其实快乐也很简单,只要我们能够觉知自己的情绪并从内心去平衡它,你甚至不要刻意去控制它,只是自然而然,静静的观察它,这样也就够了。
生老病死的过程本身就不容易,我相信他能够从生者的角度,体会这种无常的真理,不要去抵触这个过程,那他应该也会略略感到一些舒适吧。
或许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努力,这种努力就是要把不良情绪与自己分割,我相信只要进入这个过程就一定可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所以,我们还是要付出努力,而不是任由不良情绪蔓延,或者被它所主宰。
有的人潜意识里可能以为,别人的赞许和认同会让自己有满足的快感,但其实这本质上是靠讨好别人获得快乐。
我们必须明白,人是为自己而活的,当然要为自己负责,所以,尝试着脱离那种被界定了的不自在,我认为就会获得某种程度的舒适和愉悦。
理所当然的,我并不认同毫无界限的违反道德法规,或者突破基本认知界限和规则就会获得快乐。
汪国真说过:“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要靠自己把握。”
这里面隐含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要懂得去努力,而努力就可以掌握机会,把握命运。
所以,只要一个人如果能够付出努力,那他一定就是快乐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有收获的快乐,还有沉浸在这种状态里面的舒适和愉悦。
现代社会,我们除过物质的满足以为,我们关心一个人更应该关心的是他是否快乐,而不是完成什么特定目标。
对于一个世间人来说,这样的努力就是快乐的意义。
一个朋友和他的妻子在生活中努力的拼搏着,为了两个孩子,还有赡养双方父母所带来的压力,偶尔会听到他的叹息,但是他们都很努力。
他从一开始是一个不愿意抛头露脸的腼腆的人,到后来把自己改变成了一个面向无数听众也能尽情发挥的高级讲师。
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靠自己拥有了稳定的家庭和幸福生活,而这一切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人可以依靠,他只有自己更加努力。
可以说,他是快乐的,因为他这么去做了。
但假如要和那些一起同窗并且事业有成的人去比较金钱和地位,或许他又是不快乐的。
所以,我相信生活对人的改变,但我也相信自己的努力才是决定性的作用,金钱和地位不应该成为衡量人的标准,只要你去努力了,进步了,就应该是快乐的。
不要太相信电视剧,不是每一个人一出生就是公主王子,或者家族企业的少主,更不可能学习现代技术后穿越回古代实现超能力的改变,我们最容易抓住的就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其他。
这位朋友或许并不显贵,但闲暇之余,他也研究书法,修身养性,这样的生活状态,其实也很快乐满足。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外在的附属物不应该成为衡量他师父快乐的标准,我们要通过他的内在品质和所付出的努力来看待他是否获得满足感和快乐。
正因为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所以我们只能从内心深处去感知它,发掘它。
对佛教而言,努力就代表着精进。
所谓精进就是一心进取,精勤的努力。
佛陀有感于世间众苦而出家修行,不为自己求解脱,他所有的苦行和求证就是努力的证明,所以不要再说佛教是消极的,其实从佛陀就开始努力积极改变命运,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就是离苦得乐的本怀。
佛陀教导我们的,从始至终都要我们付出努力去求证的。
修道如此,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努力的坚持,是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离苦得乐",所以不要再轻忽这个动机了。
最近,有朋友家里父母都生病,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带来极大的压力。
妈妈拖着病躯坚持照顾他的父亲,老人非常乐观,每天都坚持做家务,还要帮老伴看医生买药,一个带病的老人经常在医院跑来跑去的办理各种手续,但是他妈妈都能乐观面对。
我请教朋友是怎么做到的?
朋友说,其实他妈妈的身体也很不好,按理说应该需要子女专心的陪护了,但是老人因为担心给子女造成压力,所以就一直坚持很努力的拼搏着。
他告诉我一个秘诀,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给他妈妈的打气,鼓励她,让她觉得自己的努力值得,她就会很快乐。
可以想象,一个老人,她一定是深爱自己的子女才会这么拼,而她的快乐就在她努力的实现她那一个个小目标的时候就产生了。
我们自始至终都在追寻"离苦得乐",只不过这个“乐”有可能是究竟的安乐,也有可能是当下的身心愉悦与安乐,而我们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就应该能感知到快乐存在并认真审视它的意义。
德谟克利特说:“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这样看起来,我们要的快乐其实需要简单化处理,因为想要的太多,增加过多欲望,我们就很难真正快乐。
有些人生来就带有各种光环,可能就是所谓的福报具足,可是有些人是靠自己不断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其实那些努力的人会更快乐,并且成就会更高。
同学中有靠父母亲关系进入一些比较好的系统的,按照现在的评价习惯来看,一个稳定的工作,一个小家庭,维持着不错的收入,还是可以称之为安定快乐。
但是那些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往往靠着自己的拼搏,不断努力进取的人,往往通过努力还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并且人生的境界也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而拥有更多的快乐和对生命的感悟。
可以说,正是这个努力的过程可以深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才有了带给他更多的快乐和感悟的契机。
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我也深深觉得,对快乐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但是努力的人一定是积极上进的人,他们有不服输的精神,对未来、对生活有盼头,对人生充满期望;
所以在努力实现的过程中他们的积极心态会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有一种拼搏的快乐,一种乐观的情绪,达到预期只不过是增加对他们努力的肯定而已。
佛教祝福的时候常常会说“法喜充满”,这是说,希望一个人能用“法”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并从生命中对法的体证来获得高级的心灵体验和深层的喜悦。
这是一种对“法”的“正受”,这种快乐远远超过世俗的快乐,这种对“法”的体悟所带来的快乐和愉悦感,是清净、安详和宁静的,也是语言无法准确描述的。
罗兰罗素说:“真实的、永恒的、最高级的快乐,只能从三样东西中取得:工作、自我克制和爱”。
这句话说明,一个富有爱心,一个努力工作,一个还懂得自我节制的人,理应是建立在世间具体事物之上,但又必须着眼于自我欲望的克制,这是道德层面的增上;
然后再升华为“爱”,这个爱应该是广义的博爱精神,这样就可以取得真实的、永恒的、最高级的快乐。
从佛教的角度去理解,菩萨的六度万行,着眼与利益众生的事业,“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以大悲而为上首,以无所得为方便”,努力坚持这种菩萨道的精神正应该是我们获取“法喜充满”的精神源泉。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人的快乐都是由自己内心所决定的,那个快乐的内在根源和动机正是自己。
佛经上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正是谓此。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命题,在走完这一生的时候,到底是什么状态,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人世间的悲喜剧其实莫不如此,这中间的开关仿佛都是由是否拥有强大内心来决定的。所以说,一个懂得努力的人其实才拥有真实的、高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