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是精神世界的东西,是高于物质世界的。因此,但凡来跟我学画的人,我都告诉他们 要先致力于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我是诱导他们认识自己的思想体系。不画别人的画,也不画大自然的画,要通过大自然画自己,通过物质画精神——这才是自己的。
陈子庄作品
艺术要反映第一念,凡艺术皆贵想象。有些画只具外形,似乎也是想而后得,其实若仅具有外形,实物固在,何用想欤?这只是罗列现象。
我说的第一念是不想而得,但这第一念也不是偶然的,是平素观察、构思的积累在这一瞬间被触发出来。
讲德,才有善,如日月之明,永远光辉。 德如日月,然后作品方能与日月同光。
陈子庄作品
书画都是自己道德的体现,能启发人的艺术是好东西,因其能启发人之本心。真善美是人本心的要求,是出于内发,不是外加。 思想境界还未达到与天地万物一体的阶段,就谈不上艺术家。艺术家的心量是无穷的,一个小 小印章,一幅小画,往往可以窥见其心量之浩大。
陈子庄作品
艺术与技术的区别在于:技术可以全凭手上功夫达到,艺术则须靠修养的深度。画得好的画有艺术语言,使人有亲切的感觉,主观思想与客观景物的密合无间,则情景交融。则和,则有艺术语言。绘画讲格调,格调要高,则须思想意识高,人格高。人品低即画品低,有人认为此言不公允。须知画是灵魂、生命力、人格之表现,而人品低者却以灵魂献媚,其画品能高乎!名利心去一点,画品就高一点。名利心增一分,画品就低一分。
陈子庄作品
绘画之“质”,就是其艺术性;绘画之“数”,即笔量、墨量,是其技术性。神、情、气是质,形式外壳是数,所现之量即构成形、象。画之纸幅大小也是量。此外,笔之大小,笔痕粗细是笔之量,浓、淡是墨之量,干、湿、燥、润是水之量,这三部分三个量,经过组织构成形象,这都是技术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生动、生硬之区别也是量,是用功之量。艺术是内,这些是外,内外融合,才是一幅好画。
陈子庄作品
到了对笔量、墨量视而不见,无执于大小、高矮、浓淡、肥瘦、粗细、明暗,即佛家所谓“无差别心”,则是最高境界了。笔量、墨量是物质的量,要追求精神的量。
陈子庄作品
画者,化也。在纸上要笔笔化。要生化(即提高与创造),不生化则无趣,生化才能超乎形象之外。刻印要印化,写字要书化,作画要画化。一幅画的每一笔、每个形象直到整个布局都要“生化”,否则只是生料。仅仅画得像而没有感染力则不是艺术。黑格尔曾举例说,画家画成的葡萄鸽子要去啄,画的甲虫猴子要去抓,这种把鸽子、猴子也骗过的画,所起的仅是庸俗效果,谈不上艺术境界。
陈子庄作品
如果要求绘画要像真的一样,就等于要求舞台上使用真车真马,这样一来,哪还有艺术性?我们画的那些东西,既是由笔墨点染出来的与真正的物质自然有天渊之别,只有意趣是真的。绘画只要能表达出意趣就行了。齐白石画牛耕田,看来看去不像牛,但尽管形象不像,牛的意趣却在,并使人感到它还在慢腾腾地往前走,尽管没有画水,却使人感觉田里的水还很深。这就叫“得意忘形”。 因此,绘画艺术不能光去考虑“像不像”的问题,应以意趣为第一。如果形象不准,又无意趣,就是画不像了。
陈子庄作品
画画很难甩脱物象的控制。最初学画怕学不到形象,但学到了又往往甩不掉,受形象的束缚。当然,没有能力画得像与超乎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陈子庄(1913~1976),现代画家。时号兰园,中期号南原、下里巴人、陈风子(陈疯子)、十二树梅花主人、石壶山民等,晚年号石壶。自幼习画,早年在成都等地卖画,受齐白石、黄宾虹启发。中年生活坎坷,仍作画不辍。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遗作展轰动画界。擅长山水,多写农家小景,逸笔草草,奇趣横生,耐人寻味。亦能花鸟。曾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四川省政协委员。代表作有《山深林密》《秋山如醉》《溪岸图》等。著有《石壶论画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