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2个回复

[转载美文]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楼层直达
管理员一手遮天

ZxID:77303279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8-29 0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你觉得是现在舒服重要,还是以后变得更厉害重要?

或者说效果与体验,你选择哪个?

先别急着回答,看看这两者的关系再说。

写字为什么不能听歌?
小吉和我学书法一个月了,但最基本的横画总是写不好,我让她录制自己书写的过程给我看,发现她喜欢听着嗨曲练字,我就让她关掉音乐,专心练字。

这倒不是一个多大的问题,我练字时也喜欢边听歌边写字。

之所以不让她听,是因为初学并不像我这样的老鸟,在大脑中对各种字形、解构,都有了系统的“模块化认知”,临帖只是为了精雕细琢,对大脑的需求并不高,所以可以听歌助兴,这并不会影响我的信息采集。

而初学还是一张白纸,处于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认知建构的关键时刻。

如果现在不专心致志,就会导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甚至形成错误的“模块化认识”,最后误入歧途。

时隔一日,她又发来作业,这次的起笔角度和线条质量就好很多,看来不听歌后,她可以将全部的认知资源用来采集和转化信息,果然进步神速。

正所谓“由定发慧”,只有专注才能带来最大程度的认知开发。

试想是一个锥子的椎尖扎入地里深,还是一块板子扎入地里深?

答案肯定是锥尖扎入地里。

专注就是此理,心住在一个境界里,心力专一不分散,可以集中优势心力解决复杂的认知问题,最后才能生起智慧。

佛陀有个弟子叫作周利盘陀伽,由于前世的业缘而感招的果报,头脑非常愚笨,无论学后忘前,学前忘后,学一句话忘一句话。

世尊看他这样愚笨,心生怜悯,就教他念两个字:扫帚。

周利盘陀伽每天无论做什么事情,心里都念扫帚两字,最后心就清净下来,思维深入,从而证得了阿罗汉果。

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

一心可以二用吗?
其实一心从来都不能二用。

从脑科学的角度看,所谓的“一心二用”,并不是一并完成,而是切换不同轨道完成的,就像混剪一样,把不同的轨道拖在一条线上,但其实还是两个任务主体,我们只能逐个完成。

波士顿大学的脑神经科教授大卫·索莫斯(David Somers)发现:

当我们把两个源信息(比如视觉和听觉信息)混合在一起时,大脑额叶前部皮层便开始运作。

然而,它并不能同时对两个信息进行并行处理,而是必须依照先后顺序来处理。

只不过,在处理熟练任务时,大脑的切换速度非常快,快到让我们产生了“同时处理多个信息”的错觉。

比方说,我们边听音乐边写作业,看上去似乎是同时进行的,而实际上,是写了一会儿作业,又听了一会儿歌曲,再写了一会儿作业,如此往复而已。

练字也一样,当你全神贯注练字时,耳边的音乐就自然而然地淡去了;

当你终于理清头绪,解悟出来笔法时,音乐声又似乎忽然回荡在你耳边。

此时,乐曲很可能已经不再是方才那首了,而切换曲目的时刻,你往往并未察觉——这就说明大脑在一个时间单位只能处理一个任务单元,你以为的一心二用,其实只是一心一用的切换。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马克的研究显示:

当人们快速地在不同工作中切换时,虽然看上去他们工作速度很快,但其实效率很低。

而且如此工作一段时间后,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挫折感也会变强。

长时间保持这样的状态,会将心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久而久之,更易导致高血压、心脏病。

像练字听歌这种为了体验更好的一心二用尚且会令人的表现降低,就更不用说那些为了效果一心二用的行为,那不仅不能让你更有效率,反而会让你焦躁拖延,搞砸两件事情。

不建议大家一心二用
即便是为了更好的体验

我也不建议大家一心二用

因为真正好的体验,只会来自效果增长带来的成就感。

或者说,效果和体验,本来就可以合二为一。

每个不同领域的高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极度的专注。

围棋大师聂卫平“有一年在日本,与友人沈君山聊起桥牌,一边的“昭和棋圣”吴清源先生听到后,很认真地对聂卫平说:‘博二兔,不得一兔。’

聂卫平听后如醍醐灌顶,大受震动。

过观察可以发现,对于那些“在某个领域里达到登峰造极的成就”的个体,比如篮球的科比、投资的巴菲特、商业的山姆沃尔顿、音乐领域的莫扎特等等。

除了天赋和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特别的动力——不同于常人的奖励机制。

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专注可以让你被别人进步的更快,从而带来局部优势,与此同时,也会产生心理激励。

当你把一件事做得比别人更好的时候,你自然会有自豪感和成就感。这种心态可以激励你做得更好。

我们总是讲:“失败是成功之母”。

其实不然,佛教认为:“如是因如是果”;

失败从来都不是成功之母;

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变得更虚弱;

失败只是失败之母,只有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我们时常听说那些在逆境中成功的英雄,是因为这些英雄的故事本身曲折且少见,更具备广泛传播的可能性。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成功者逻辑“从成功走向成功”,那些逆境只不过是插曲而已,令他们成功的,是“从效果中获得优良体验”的内心奖励机制。

这个机制的逻辑是:因为专注所以成功,因为成功,所以更加的专注。

这是一个正向循环,而在专注时三心二意,则会带来恶性循环。

因为注意力紊乱无法深入学习,所以毫无成就;

因为毫无成就,所以更加没有动力专注,从而越来越混乱。

最终把自己的生命沉沦在迷乱之中,开始懊悔、自责;

而人们大多数的自责,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从轻发落,

而那些成功的人,因为制心一处,所以无事不办。

而想要制心“一”处,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一”,“一”就是有明确清晰的目标。

这是根本,是前提,没有这个“一”,制心就是无根之木。

在大海中航行,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哪无论什么风都不会是顺风。

在这个时代,令人兴趣盎然的事物很多,但我们能从中获取价值的却很少。

缺的不是资源,不是门路,更不是机会,而是专注。

很多时候我们的成长之所以无力,正是因为机会太多,感兴趣的太多。

兴趣遍地都是,专注才是真正稀缺的。

专注于你目前所做的事情,从中获得超然的体验;

专注于获得精准的反馈,并以此反馈刺激自己的成长和改变。

用一切方法,保护自己稀缺的注意力,不要心猿意马,不要游移不定。

只有专注的人,才能把心猿意马控制在股掌之中,就象把阳光集中在一点,那么就会发挥出巨大的意想不到的能量。

于是你开始无有恐怖,于是你必将精进圆满。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8
DB+18 2020-08-29

 ๓优秀帖子๓[s:368]

管理员一手遮天

ZxID:77303279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8-29 0
缺的不是资源,不是门路,更不是机会,而是专注

际遇之神

惩罚

心情yo穿马甲被大家发现,罚款DB3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08-29 0
势心力解决复杂的认知问题,最后才能生起智慧。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