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人物系列 林黛玉 悲天恸地葬花吟 全文

社区服务
高级搜索
猴岛论坛校园青春红楼人物系列 林黛玉 悲天恸地葬花吟 全文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最近浏览的版块
1个回复

[转载美文]红楼人物系列 林黛玉 悲天恸地葬花吟 全文

楼层直达
花开那年丶

ZxID:20774595

等级: 版主
๓ 校园青春欢迎你๓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8-29 0

"葬花"与《葬花吟》在《红楼梦》里并不写在一处,而是分别在写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
在第二十三回里,宝、黛、钗及贾家四姑娘初进大观园,自是一片欢天喜地,热闹非凡。尤其贾宝玉,快意得很,面对良辰美景,才思大进,竟写下若许䙶诗艳词,被贾家亲朋故友传看赞赏,俨然一副风流才子模样。
怡红院里怡红快绿,潇湘馆外竹影婆娑,这优雅浪漫的环境,这不远不近的距离,这若即若离的情状,在迅速催生着这对金童玉女的恋情,宝黛爱情像春草般自由地潜滋暗长。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正在此时,又一个怜香惜玉的角儿来了,那就是黛玉。只见林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锄"站在背后。见他把花抛入水中,就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畸角上我有一个香冢,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了,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大喜,于是随黛玉到黛玉的香冢去葬花。不料,刚一做完,袭人就把宝玉叫走了,说是贾赦病了,让他随众姑娘去问安。
撂下黛玉一人,看着眼前落红满地,一边听着《牡丹亭》、《西厢记》里忧伤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一边默诵装在心里的古诗词"水流花谢两无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那一时想起来,凑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这就是《红楼梦》里的"黛玉葬花"。
在这里,宝黛一起葬花的行为,简直就是一对十二三岁痴情小儿女的游戏,而葬花后,黛玉的忧伤也不过是她寄人篱下孤寂敏感内敛个性的流露,当然也有对青春易逝的伤感,甚至对朦胧中的爱情萌动的淡淡甜甜的忧伤,却也都在情理之中。
可为何又引出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难道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能理解一个亡国之君的伤怀吗?
并且,葬了花,却没有㝍葬花的祭词,而把《葬花吟》后推到第二七回?
这里,有什么玄机吗?
(二)
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里,一开头是这样写的: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说"至次日"是紧紧衔接上一回即第二十六回里的情节。在第二十六回里,宝黛之间发生了一场不大却也不小的误会。
在第二十五回里,赵姨娘买通马道婆对王熙凤贾宝玉作魔法,使二人中魔染病,经癞头和尚跛足道人破解,三十三日痊愈后,宝玉兴冲冲到潇湘馆看黛玉,又借《牡丹亭》里的唱词把他和黛玉比成柳梦梅杜丽娘,黛玉嗔怒,说要告舅舅,两人正闹着,袭人进来说"老爷叫你呢!"吓得宝玉魂飞魄散,立马出来,却是薛蟠骗他去喝酒。在薛家鬼混一天。
黛玉知宝玉被舅舅叫走,放心不下,晚上到怡红院去看宝玉,正好看到宝钗先进去了,待她过去敲门,偏碰上晴雯心里烦宝钗夜来相扰,耍小性子,不开门,黛玉又叫:"是我,也不开吗?"晴雯竟没听出来,仍是不开,并说:"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了,一概不许放人进来!"
黛玉听了,心下生疑,又听里面说笑之声竟是宝玉宝钗!进也不能退也不是,只好躲在暗处,等宝钗出来,走了,才黯然回房,悲伤欲绝,彻夜未眠。
这天一大早,宝玉因为一天没见黛玉,怕她还生他的气,就来潇湘馆见黛玉,黛玉因昨晚的事正气恼呢,竟不理不睬。追到外面,正遇上风姐、李纨及众姑娘为花神饯行,探春与宝玉兄妹情深,多曰不见,说起话来没完没了。黛玉心里不快,就趁机一个人蹓走了。
宝玉不见了黛玉,以为黛玉仍在生《牡丹亭》的气呢,心想过两天等她气消了再说吧。岂料这更添了黛玉的疑虑和伤痛,以为宝玉真的生了她的气,疏远她了。
待宝玉在园中闲转,到了他们一起葬花的香冢近旁,忽听有人哭泣,一看竟是黛玉!只见她边哭边唸《葬花吟》,哽哽咽咽,断断续续:
花谢花开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
天尽头,何处是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掊净土掩风流。
⋯⋯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在《葬花吟》里,黛玉完全是以花自喻,怜花、惜花,葬花,对青春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不祥预感。可令人费解的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一句。"风刀""霜剑"并举,说明是秋风,难道花特别是桃花会一年四季受到秋风威胁的吗?可见这一句不是实写花的遭遇,而是曲写自己的感受!林黛玉即使在这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也时时感到秋风阵阵,肃杀悲凉。
这是为什么?是什么东西让我们美丽善良纯真无邪的女神陷入如此悲苦无奈的境地?
她不是明说了吗?是"秋风"!
秋风也不能"一年三百十六日"不停地刮啊,这毕竟是比喻。
问题是:这里的"秋风"究竟在比什么?
道教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一切自然、社会现象,以为"秋"属"金",故有"金秋十月"、"金风送爽"之句。那么,这个"金"是谁?是谁在时时刻刻威胁着这个天真无邪却又敏感多疑的小姑娘呢?
那自然是金字旁的薛宝钗。
薛家进住贾府,一门心事要把宝钗嫁给宝玉,放出"金玉良缘"的话来,而宝黛二人情深日笃,是前世结的缘,可谓"木石前盟"。宝钗仗着自己美貌优雅、博学大度,讨得贾府上下人人待见,更加上又是贾府实权派首领王夫人的亲外甥女,因而对她的这门亲事有十足的自信。更要命的是,博学的她对道家阴阳五行之说深信不疑,因而在她看来"金玉良缘"胜过"木石前盟"简直就是宝黛钗三人共同的宿命。因为,"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论中有"金克木"一说。所以,她认为,她最终能胜过林黛玉是命定的事,没办法。
既然有如此十足的自信,那么即使明明知道也亲眼看到宝黛二人是何等的倾心相爱,也不以为然,一点也不嫉妒,因为她深信这不会有结果。甚至,因为她用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宝黛的关系,就屡屡在面对他二人的场合,拿林黛玉开涮。
请看最近的一次:
在第二十五回中,当凤姐、宝玉被马道婆作魔法中邪又被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救醒的时候:
"至晚间他二人竟渐渐醒来,说腹中饥饿。贾母、王夫人如得了珍宝一般,旋熬了米汤与他二人吃了,精神渐长,邪祟稍退,一家子才把心放下来。李宫裁并贾府三艳、薛宝钗、林黛玉、平儿、袭人等在外间听信息。闻得吃了米汤,省了人事,别人未开口,林黛玉先就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薛宝钗便回头看了他半日,嗤的一声笑。众人都不会意,贾惜春道:“宝姐姐,好好的笑什么?”
宝钗笑道:“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你说忙的可笑不可笑。”林黛玉不觉的红了脸,啐了一口道:“你们这起人不是好人,不知怎么死!再不跟着好人学,只跟着凤姐贫嘴烂舌的学。”一面说,一面摔帘子出去了。"
这话,在局外人听来,似乎是对宝黛亲密关系的的确认甚至赞赏,是宝钗豁达大度的表现。其实,她说佛的可笑就是说黛玉可笑,笑她妄图借佛之力来保佑她和宝玉的"木石前盟",是徒劳的,因而,才情不自禁发出"嗤"的那声怪怪的冷笑!
我想,此时此刻薛宝钗的外在语言表情和内在语言,在影视作品中难有演员能表演得出来。善良的黛玉尽管敏感,当时也未必能体悟得到,但仅仅过了一天,在那个"误会"的夜晚,她却会想到那是一种怎样的挑衅和嘲弄啊!
与宝钗十足的自信正好相反,黛玉对与宝玉的婚姻是十足的不自信。我以为,这种不自信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幼年父母双亡,使她对自己的命运形成了悲观的定势,她不敢相信有巨大的幸福在前面等着她,何况她像我们所有的人一样,对于特别珍重的东西往往就特别耽心会失去。
二是她和宝王:毕竟是姑舅兄妹,她还没有突破亲情禁忌的心理障碍,更不知贾政是否同意。
三是,她知道宝钗对于宝玉确有相当的魅力,而宝钗在不动声色中追着宝玉,并且她的身后有薛姨妈甚至王夫人的支持。所以,她几乎陷入绝境,她不知道,失去宝玉,她的日子会怎么过?
于是,便有了第二天的《葬花吟》。就是她对自己悲惨命运的预感,也是作者对宝黛爱情悲剧的暗示。
而这已被近年王晓丰先生新出的早本《红楼梦》即《吴氏石头记》所证实了。
在《吴氏石头记》第九十八回《系新绦嗟慰失意人 拾旧帕悲悼寂寞骨》中写道:
在黛玉已死的第二年深秋,历尽离乱的贾宝玉终于回到了荣国府。此时的荣宁两府已几近废墟。经过朝廷查抄特别是以赵姨娘贾环、贾蓉贾蔷、薛幡柳湘莲为首的三股流贼的多次洗劫后,已空无一人,满目荒草。
贾宝玉因为曾听薛宝钗说过"林姑娘巳投井而死"(其实那时黛玉正领着家人抗击流寇),现在想为她祭悼一番,却不知道死在哪口井里。正踌躇间,见二小童过来,说认识他是这家公子,并说本想在园子里找点值钱的东西,什么也没找到,却在那边柳树下看到一具尸体已化为白骨,树洞里有两方帕子,以为里面包有值钱的首饰,却什么也没有。
宝玉听说心下疑惑,就到昔日柳叶渚处,果见一棵槐树下有一具白骨,地上扔着两块帕子,拾起一看就认出竟是当年自己病时晴雯送给黛玉让她擦泪的帕子。一时明白过来,遂觉天旋地转昏倒在地,被冷风吹醒后,写了一篇长长的诔文为祭,其中 就有"想及当初妹妹所作: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之语,而今竟成谶言"。悲哉!
(三)
读到这里,读者会说,关于《葬花吟》你已经讲了这么多了,你是不是忘了你的文章题目了?你的题目可是"贾宝玉的婚事与国事呀,这里哪有一丝一毫"国事"的影子呢?
我现在告诉你,"影子"是有旳,只是你完全被林黛玉的悲惨命运所震撼.所悲悯,被宝黛二人爱情的纯真和被毁灭的悲剧所感动,所惋惜,沉溺其中而无暇旁顾,加之对历史文化的疏远,就更不可能想到宝黛婚姻爱情中会牵连什么"国事",难道林黛玉是什么公主?格格?
这其中,有关"国事"的密码就在两个字:"金"和"木"
你会说了,不还是说带"金"的薛宝钗和带"木"的林黛玉吗?不就是"金玉良缘"胜过"木石前盟"的宿命吗?
不错,我说过。但毕竟是小说呀,作者为什么要编出这个"金克木"的近乎荒唐的爱情故事呢?难道他是为宣扬道教的"宿命论"吗?
我的结论是,作者不过是用"婚姻"里"金克木"的悲剧故事影射"国事"里"金克木"的悲剧历史!在这个语境范畴里,"金"是指"后金"即满清,"木"是指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和他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二人组成了明朝末代二帝双"木"之"林"。
这样,"金克木"就不只是宝黛钗婚姻的宿命,更是"明亡清兴"的宿命。用"家事"影"国事",而且让凡俗之人一点珠丝马迹都看不出来,这才是真实的《红楼梦》!否则,怎么去记载这段痛史,又不让清政府的鹰犬们嗅出而陷入残酷的"文字狱"呢?
你会说,这仍不过是猜测或巧合而已,书中有什么情节可作为证据吗?
有的。
有两组历史信息可作解密的密码:
一,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凌晨,崇祯帝自缢煤山。大明朝亡。
二,公元1645年农历四月二十五日,扬州城破,不久,南明亡。
这可都是国之大事吧,可这两个时间竟都出现在林黛玉故事的重大情节里!
依次是"葬花(华):宝黛葬花一一祭花(华):《葬花吟》一一殉华:黛玉之死。
让我们还是先从二十七回的《葬花吟》说起。
仍再次引出第二十七回开头的那段文字,让我们再一起琢磨琢磨: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前面说了,1645年农历四月二十五日,扬州城破,南明亡。在《红楼梦》里,林黛玉这天夜里悲痛欲绝,彻夜未眠。第二天随众人为花神饯行,又独自到花冢哭祭,哭出了千古绝唱《葬花吟》
这到底是为谁而痛,为谁哭祭呢?
1645年农历四月二十五日,杨州城破,清军入城,疯狂屠杀史可法领导下顽强抵抗数日的扬州军民,十日不止。史称"扬州十日屠城",简称"扬州十日"。
王秀楚著《扬州十日记》,为亲历亲睹逐日实录,却被清廷封杀,致使近三百年间国人未能见"扬州十日"真相,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才有人从日本翻译回国。
另有计六奇《明季南略》第一卷记载:"二十五丁丑,史可法开城出战,清兵破城入,屠杀甚惨。"第三卷又写"扬州烟爨四十八万,至是遂空。""烟爨"即"烟囱,这里代指人口。
清军统帅多铎在《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的文告中说:"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下降,维扬可鉴。"证明扬州屠城完全属实。
《吴氏石头记》里也有关于明亡的隐晦的描写,在第九十九回里写到,当贾宝玉和薛宝钗把黛玉的遗骨埋在城外,在回来的路上:
"两个赶往贾府来,路经乡间岔路,见那柳树边亭子里坐着一个麻子,围着一群人拭目听他说着什么,走向前来,原来是个说书人,口中念叨:‘杀,杀,杀!痛睹国亡十有八,戮男淫女屠全城,孺子老弱尸肢趴!哭,哭,哭,千里弥望人烟绝,贼寇残绝食孺妇,惨苦万状尽殃害,瓦屋楼阁尽毁诛!’"
这里,又是"亡国",又是"屠城",所以《红楼梦》的糟遇就只能是:先有查抄,抄之不尽,遂有"续书"。
有人会说,也许是巧合吧,难道历史上有"四月二十五日扬州城破"事,曹雪芹就不能写这一天吗?他是为了写第二天为花神饯行一事,并借以引出黛玉的《葬花吟》,抒发她的悲伤之情呀。
也许是吧,我只能这样说。
那么,再看此前一个多月,宝黛葬花的时间节点
二十三回里是说"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
"三月中浣"是什么时间?
"中浣",是指朝廷规定官员每月要洗三次澡,十天一次,中间的一次自然在中旬,所以"中浣"就泛指中旬。
有人会说,这又能说明什么?
依我说,这里面大有文章。
"葬花"是为"花",具体来说就是为"桃花"作祭。"桃花"比喻什么?
"花"同"华"。如"春华秋实","华"就是开花,《诗经·周南·桃夭》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说"桃树长得很繁茂,它的花开得像火一样红"。
明朝,是朱家天下,"朱"者,红也。所以,明亡后,清初的爱国文人多有"悼红"、"落花"之诗,以寄托难以明言的悲悼之情。《红楼梦》开卷第一回,曹雪芹自序言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撰写此书,即明言为"悼红",也就是为追悼明亡而著。
在这里,黛玉也是这样。眼看三月十九日崇祯帝周年忌日已近,便去葬花以祭。作者不敢明写这个敏感的日子,只好写"正当三月中浣",因为按习俗凡祭扫之事必在忌日之前数日或当日,不能推后,只能堤前,而崇祯忌日已是"中浣"之末,,所以,除了最后一天三月二十日," 中浣"的每一天都是合适的。因而,有脑子的人就会知道,这是为崇祯帝的忌日去"葬花"的。难怪林黛玉葬花完了想起亡国之君李煜诗中"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竟"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难道,宝黛二人于"三月中浣"一起去葬桃花,也是与历史巧合 了吗?
曹雪芹先生怎么总是能让他的重大情节在人们毫无觉察之间,与重大历史事件巧合呢?
我想,这正是伟大的曹雪芹啊!
"葬花"与《葬花吟》,表面上看像是一回事,其实意义是不同的。
"葬花",葬的是"桃花",既是对崇祯帝的追悼,也是朱明王朝灭亡的的象征。《葬花吟》"吟"的对象却不仅是"桃花",而是"众花",是因为此时"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众花皆卸,花神退位"什么意思?"花"即"华","花神退位"就是"华神退位",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失去了统治地位,要由努尔哈赤子孙们的铁蹄任意驰骋了。
因为,公元1645年农历四月二十五日以前,虽然大明朝已亡,还有南明存在,南明军民还在拼死抵抗,还有一线希望。现在,到了四月二十六日,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因此,林黛玉的《葬花吟》就融入了较一个多月前"葬花"时更为强烈而深刻的悲哀。
我想,这正是曹雪芹刻意把"葬花"和《葬花吟》分作两处写的原因。
满清入主中原后实行野蛮的民族统治,强令汉人随满人风俗,男子剃发留辫,下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由是,鲁迅先生无比悲愤地创造出了"阿Q"这个闻名世界的弱国愚民的典型形象。
辛亥革命成功迫使清廷退位,建立民国,结束了清朝267年的统治,但在这漫长的历史行程中,满人也较为彻底的被"汉化"了,从顺治入关之初,为了强化统治,就提倡满人"学汉字、说汉话",进而改汉姓,起汉名,乃至读汉书、学习中华历史典籍,特别是儒家经典,全面接受汉文化。尤其是康乾三代皇帝带头学习汉文化,汉字书法艺术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这样,满族自然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56个成员之一了。
我以为,这是中华民族最后一次民族大融合,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民族大融合,中华民族为之付出了沉重的历史代价。理应格外珍惜。
历史就是历史,它有大量的事实放在那里,客观的存在着。要特别的尊重它,不容随意涂抹。
否则,连《红楼梦》都没法再研究了。
(四)
如果还有人觉得,写"黛玉葬花"和"葬花吟"两节的时间与历史上"崇祯自缢"和"扬州十日"是巧合了,我也没有办法。
我只能再举一例,那就是"黛玉之死"。
"黛玉之死",历来被看成是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精彩章节,不知赚取了多少痴情男女的眼泪,因而也被称之为饱受诟病的高鹗续书的唯一亮点,说是他毕竟把宝黛爱情悲剧进行到底了,而没有陷入虚假的大团圆的俗套。
这些评价确有道理。但本文第二节里已经说了,早本《红楼梦》即《吴氏石头记》里,林黛玉却是吊死在大观园柳叶渚的一棵大槐树上的,这正符合第五回关于她的判词里"玉带林中挂"的预言,说明林黛玉的这个死法符合原作的本意,而并不像高鹗写的由于凤姐施调包计,林黛玉焚诗稿殉情而死。王熙凤并没有那么坏,林黛玉怕也没功夫去“殉情"。
因为,她另有所"殉"!
在《吴氏石头记》第九十七回写林黛玉主持家政,起用小红即林红玉率领贾家仆从人等抗击以贾蓉贾蔷、薛蟠柳湘莲和赵姨娘贾环为首的三股流贼屡屡获胜,小红名声大振,黛玉也难得露出笑脸。
怎料,这天夜里形势逆转。鸳鸯趁乱偷了些值钱东西蹓出大门,"只见夜已三更,碧云横空,月华如泻,心想:‘前儿是三月十五,月又大又亮,今儿十七日还是这么圆,照的地上明晃晃的,只是别叫人看见了才好。"
正想着,被人劫持到暗处说:“请你帮一个忙,若不肯依从,一刀抹了。’鸳鸯问怎么帮,那人又说:‘你只要在林姑娘跟前说一番话语即可,明日午后我们还在这里等你,会给你五十两银子,如若不听,我们的人饶不了你。”
当晚,司棋、潘又安又见鸳鸯,告诉她:“是蓉大哥叫我们来的,他说明日你在姓林的跟前只说看见了小红和蓉大哥有过来往。”
鸳鸯说:“我说了林姑娘也不信啊。”
潘又安说:“你把这个牌子交给姓林的,她不信也不行了。”
司棋从袖子里掏出一个令牌交给鸳鸯,鸳鸯不认得上面写的什么,司棋潘又安涚:“你不认得,姓林的认得,你只交给她就是了。”
第二天一早,鸳鸯就去见黛玉,神神秘秘地对黛玉说:“昨晚因多喝了些水,半夜起来开门出来,忽在那树丛里听见有几个人嘀咕,趁着月光一瞧,原来是小红姑娘和几个男人说话,我就有了心,偷偷躲在了树后,只听一个人说,这是蓉大哥给你的银子,你好生收了,事后还有重赏,下次林姑娘再叫你去渣宝玉的下落,你查了别告诉她,先跟我们说了,蔷大哥会给你银两的。我听了,吓了一跳,后来他们散去了,我到那里一瞧,发现树下遗落一个令牌,上面还有字,我又不识字,故拿来给姑娘瞧瞧。”
黛玉接了翻看多时,只见上面写一溜字: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这正是贾蓉的令牌!"莫非小红真的跟蓉蔷勾结一处?”黛玉想起几个月前派小红去打听宝玉下落,她回来说,宝玉已被她和芸儿从獄神庙救出来了,救出后就被薛蟠柳湘莲接走了,他们也是去救宝玉的。可几个月过去了,宝玉还没回来。本来就心下生疑。
又想,前些时薛蟠柳湘莲和蓉蔷两股流贼合兵一处攻打贾府,势不可挡,连两个大管家林之孝、周瑞都牺牲了,无奈之下,命小红率众抵抗,竟然屡屡打退贼寇,莫非是他们故意做出来让我看的?越想越相信小红真的是通敌了。
于是,黛玉当即把小红叫来拷问,小红说那都是小人造谣,她也不听。小红情急之中大呼冤枉道:"怪不得人都说这林姑娘孤高自傲,心窄多疑,果然不假,被小人蒙蔽了眼睛!"
黛玉一听更是恼怒,命三个小厮把小红吊在树上,抡番拷打,小红哀哭求饶,林黛玉这几个月见的惨状多了,心变得铁石般硬,想到差一点上了他们的当仍是越想越气,仍不松口。小红被当场打死。
芸儿见小红被林黛玉打死,当场自杀,林之孝家的见女儿婿一瞬间双双毙命,领着众家人奴仆要逃离贾府,另寻生路。
黛玉这时才猛地一惊,想到若是坏人故意丢失令牌让鸳鸯拣去岂不糟了?于是立马命人去叫鸳鸯,那侍女回来说鸳鸯姑娘刚刚背了包裹从角门出去了,看门人问她,她说是林姑娘派她出去打听宝玉下落的。黛玉一听,知道真是中计了,错杀了小红,要找林之孝家的亲自道歉,赔罪,问别人才知道她已经和园中百多人离开贾家走了。
当晚,黛玉亲到各家各房道歉,劝大家不要走,大家都冷冷的,再无人听她。回到房里,后悔一夜,哭了一夜。
第二天巳是三月十九日(注意,又是三月十九日),赵姨娘贾环便趁贾家有人出走,院门大开,领众贼寇冲了进来,见人就杀。幸有卫若兰、贾琮领着一干人拼死抵抗,直打到天黑。
为林黛玉煎药的贾菖、贾菱二人,因前几天仗着是林姑娘身边的而欺负一个小厮,被黛玉撞见责打一顿,怀恨在心,就趁乱伺机报复,在黛玉的药里下了毒,黛玉疼痛难忍,又兼贼寇各房搜人,为免遭贼寇沾辱(她已知贾环帮凶钱槐放言他只要林黛玉,命手下若抓住黛玉,切勿伤害,赵姨娘已答应赏他。下回被卫若兰一箭射死。)更兼自觉愧对家人,决意以死谢罪,就支走了紫娟、雪雁,一个人到柳叶渚吊死在在一棵槐树上。临死之际犹自恨恨不已,心想道:"我今之罪可算罄竹难书,错杀小红,致使贾家败于我手,众人也受我牵连丢了性命,如今我死有余辜……"
为了让人能认出她来,把她常用的手帕塞在树洞里。谁料,此后贾府经几番洗劫,已成鬼宅,夜里鬼哭狼嚎,连贼寇也没人敢住,以致到第二年深秋,宝玉来的时候,竟能见到一具白骨。
可以看出,这个早本《红楼梦》里,关于"林黛玉之死"的描写与"崇祯之死"的情景如出一辙。不但都是于农历三月十九日"玉带林中挂",而且都是因为中了敌人的"反间计",冤杀了自己人,自毁长城,落得众叛亲离。最后自缢身亡,以谢罪于国(家)人,酿成千古遗恨。
赞曰:
林黛玉
灵河岸边纤纤草,谁料性僻杀小红!
人言可畏君须记,千古遗恨说颦卿。

本帖de评分: 1 条评分 DB +18
DB+18 2020-08-31

校园青春ღ欢迎您

言卿 

ZxID:288889

等级: 督察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8-31 0
校园青春ღ欢迎您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